言情小说网>穿越重生>七零年代文工团【完结】>第103章 开学

  指针划过十点,台灯下的沈芸依然在奋笔疾书。

  起夜的金兰兰不满地打了个哈欠:“妈,这么晚了你在写什么呢?”

  沈芸头也不抬地说道:“你继续睡吧,我还要一会儿。”

  金兰兰凑近看了两眼,忍不住惊叫起来:“你给宋知时写推荐信干嘛?她可是赵姝韵的学生,他平时都不理你,何必热脸贴人冷屁股呢?”

  “兰兰!我说过多少次了,不要随便进我房间。”

  金兰兰撇了撇嘴,一幅不以为意的样子。

  沈芸继续说:“我写这信不为别的,其实是为了……我每次看见宋知时,总能联想到你的爸爸,他是那么优秀,又能弹钢琴又能弹手风琴。”

  提起已经逝去的爱人,沈芸露出一抹怀念的神色。

  金兰兰夸张地嘲弄道:“我爸?哈哈哈,妈你开什么玩笑呢?我是爸是什么人,他是什么人?他跟我爸之间简直是天壤之别好嘛。”

  沈芸厉声呵斥了一句:“金兰兰!说话注意分寸!你在外人面前也这样?”

  金兰兰当即垂下头闭口不言,不过她这举动倒不是怕了沈芸,而是实在烦她的唠叨。

  前些年沈芸忙于工作,加上又是单亲家庭,金兰兰一直疏于管教,等她意识到的时候,孩子已经长歪了,还仗着两人母女的关系在歌唱团无法无天。

  “你跟周烨怎么回事?”

  “就……那回事儿呗。”提到心上人,金兰兰脸上难掩羞涩。

  周烨进团时间跟虞兰疏差不多,都是呆在团里好多年的老人了,金兰兰跟他熟悉倒也正常,只是这其中的分寸……

  沈芸冷声质问:“外人说了几句,你还真当自己是碟子菜了?周烨是什么性格我比你更清楚。还有他是什么家庭,我们又是什么家庭?你真以为大院子弟那么好嫁?”

  金兰兰有些不服气:“可是,他……”

  这件事沈芸比任何人都看得透彻,她已经吃透了爱情的苦,自然不希望女儿同她一样。

  “若是周烨真的喜欢你,我自然不会拦着,可我看得出来,这孩子的心思压根就不在你身上,也不在咱们团其他人身上,你还是死了这条心吧。”

  “我不!!!”金兰兰一心觉得母亲是要拆散她良缘的恶人,当即跺了跺脚,狠狠地摔门而去。

  徒留沈芸一人,无力地站在书房里。

  第二天,宋知时在整理行李的时候,收到了沈芸的推荐信。

  沈芸考虑到两人立场不同,最终没有亲自前来,便委托周烨把信件递给了宋知时。

  宋知时很惊讶对方的举动,可他也知道现在不是矫情的时候,多一份推荐信,他就能多一次入职的机会。

  “你替我谢谢沈团长。”

  “你真的要走?”周烨神色有些复杂。他真没想到宋知时居然才来了两个月就要走,此前自己的种种行径,仿佛一拳打在棉花上。

  “当然。”宋知时眯了眯眼凑近周烨,用旁人都听不到的气音对他说:“不过我可警告你,不要来骚扰兰疏,否则我人在首都也要连夜扛着火车赶回来!”

  “你——”周烨气得险些维持不了脸上温文尔雅的面具。

  “我当然不会。”周烨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我会好好照顾他!”

  宋知时了然一笑:“行,信你一回。”

  把东西从省文工团搬走以后,宋知时又独自去了一趟宋氏祠堂。

  跟上次一样,花了几毛钱买了门票,宋知时顺利地进入了内部。

  “少爷——”

  岑百川从角落里迎了出来。

  “岑叔——”

  宋知时四处张望一番,把人拉到了一个无人的角落。

  “少爷,你怎么突然要去首都啊?”

  自从下定决心去首都以后,宋知时立刻跟远在省城的岑百川联络了。

  “这件事说来话长,我今天来就是跟您道别的。”说着,宋知时从兜里掏出几张大团结。

  岑百川见状,连连拒绝:“我不能要你的钱,不能要你的钱!”

  宋知时强硬地把钱塞到岑百川手里:“岑叔,您为我们家看了几十年的祠堂,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几年更是一分钱都没有给过您,这点钱您拿着,都是您应得的!”

  他一个年轻人的力气终究是比岑百川大得多,岑百川只能无奈收下。

  “我这次去首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回来。您一个人在这里我实在是放心不下,可我确实没能力把您一起带走……我看这两年形势好了很多,您不要跟人起纠纷,要好好照顾自己。咱们总有一天,会团圆的!”

  宋知时想,等爷爷平反回来至少还有两年多的时间,在这期间,他不希望失去任何一个家人。

  “好,我答应你。”岑百川老泪纵横:“去首都也好,大小姐嫁到首都也有些年头了,她在那里无亲无故,也不知道过得好不好。”

  见岑百川提到大姐,宋知时垂下眼帘,不敢去看对方的眼睛。

  大姐的近况如何他不甚清楚,但结局却清晰地刻在他的脑海里。

  这一回,他无论如何都要改变大姐的命运,哪怕豁出自己的性命!

  送走岑百川以后,宋知时一直等到园子快关门才出来。

  在门卫大妈不满地指责声中,宋知时捏紧了手中的钥匙,逃也似的跑了出来。

  这才是他今天来祠堂的真正原因。

  上辈子他无知无觉地活到23岁,在一场不知道是人为还是意外的事故中死去,因此从来没有看见爷爷给自己写的信。

  如果没有这封信,他是无论如何都想不到,宋家传承了百年的秘密竟然就在这把小小的钥匙里。

  第二天,宋知时跟顾淮按照计划坐火车北上,从西城去往首都坐绿皮火车需要两天两夜,这么长的路程可不好熬。

  索性宋知时有的就是钱,他背着顾淮直接买了一个包厢的火车卧铺。

  等上车以后,宋知时才发现自己真多虑了,因为整辆火车人都很少,卧铺区甚至几乎没人,他那几张票买了等于没买。

  “笃笃笃”一阵漫长的气笛声伴随着乳白色若隐若现的雾,从轨道上驶过。

  火车穿过陕省,途径山省、河省,然后驶入津港,窗外景致也随之变化。从黄土堆叠的山坡和流淌奔腾的黄河变成绿意盎然的丘陵,一望无际的金色麦田,祖国壮丽的河山被火车中的人们尽收眼底。

  告别了家乡,告别了亲人,奔向那未知的远方,除了淡淡的乡愁以外,更多的还是对未来生活的渴望。

  此次行程的终点站就是今天的目的地首都火车站。

  两天两夜的行程没有拖垮宋知时和顾淮,反而让他俩更加神采奕奕。

  他们来的这个火车站,是首都最古老的一座火车站。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原址位于正阳门瓮城东侧,建成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旧称“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正阳门东站)。历史上曾沿用前门站、北京站、北平站、北平东站等站名。1949年9月30日改称北京站。

  宋知时两辈子加起来都没来过首都,但他到底是见识过后世的高楼大厦,地铁站高铁站飞机场,还不至于像土包子进城一般,倒是顾淮微微有些愣怔地看着眼前的扶手电梯等新事物。

  看来这首都还真是来对了!

  此时距离华清大学开始还有两天,当务之急他们得立刻找个地方安顿下来。

  刚好火车站附近就有招待所,宋知时跟顾淮商量以后准备将就一晚,明天再去找房子租。

  第二天,顾淮竟然破天荒地睡了个懒觉,两人一直到退房前一刻才起床收拾。

  既然来了北京,那肯定要好好逛一逛才行。宋知时叫了个老北京三轮师傅,载着他跟顾淮在内城跑了几圈,边跑边听着师傅唠嗑。

  与西城一样,北京同样也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作为明清两代王朝的都城,这里处处都是飞檐斗拱、高大巍峨的宫廷建筑。

  这些年,到处嚷嚷着破四旧,北京不少建筑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侵害,但仍能看出它丰厚的历史底蕴。

  胡同是老北京的另一大特色,星罗棋布,多如牛毛。

  胡同宽狭不一,宽的敞亮,狭的幽深。道路石板上布满了青苔,显得格外陈旧,充斥着岁月的痕迹。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沧桑,胡同充斥着静谧、整洁、和谐和安详,同时又拥有古色古香、温馨和安静的韵味。

  1949年,T安门城楼上,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新的纪元就此展开,北京再度成为了新的首都。

  对于这个特殊时代的普通百姓来说,北京更是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不过这也可以理解,此时主席他老人家尚在人世,北京在全国人民心中就是精神领袖。

  北京的街道也被打扫得非常干净,来往的行人也不像外地人打扮得那样土里土气,这里的男人们成群结队地骑着单车,女人们身着彩衣头戴彩花,一群又一群的小朋友们聚集在天安门广场上玩得正开心。

  男女老少的精神面貌极其良好。

  经过多年的裁撤与合并,如今的北京下辖东城、西城、宣武、崇文、海淀、朝阳、丰台、门头沟、石景山等9个区,还有昌平、延庆、怀柔、密云、顺义、平谷、通县、大兴、房山等9个县。

  而华清大学作为国内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学,就处于大名鼎鼎的海淀区。

  此区将会在几十年以后,成为全国教育最卷的地区,当然这都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