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历史军事>枭臣【完结】>第554章

  王添、王学善严格说来,不属于吴党之流,但在地方上任职多年,与吴党人物瓜葛往来甚密,更倾向维护地方势力的利益,看作吴党一系,也无不可。

  吴党势力有一个特点,就是重文轻武,长久以来都没有一个能在军事上响亮说话的人物出现。在和平时期,文臣稳稳的压过武将一头,吴党的这个特点,自然算不了什么劣势。

  时逢王朝末世,地方上都相继有拥兵自重的趋势,率兵之臣、领兵之将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吴党的这个特点,就成了致命的弱点。

  曲家当初要害林缚、顾悟尘,甚至只能请用不成气候的乌合之众太湖盗出马,结果给林缚、顾悟尘反噬灭族,不能不算惨重的教训。

  边军遭至陈塘驿大败,梁家被迫退隐数年;李卓立下功勋无数,却给猜忌、多方制肘——张协稳居中枢相位,却不断的加重岳冷秋手里的兵权,就是看透此节。

  平江府历史上都是吴党势力滋生的传统地区,平江府这次给划归浙北军司所辖,沦为浙北军司的附庸,吴党头上无疑给打了一顿闷棍。

  余心源的心机跟手腕,都不足以跟岳冷秋等人抗衡。

  说到底,吴党内部更缺乏帅臣之流的人物,没有相对较独立的军事力量,无法在军事上替吴党张目。在当前的形势下,自然也阻止不了平江府给划入浙北军司。

  林缚一方面担心吴党给削弱后,包括淮东在内的东阳一系也会受到限制跟打压,另一方面林缚知道平江府的土地兼并情形,只比海陵府更严峻,希望看到吴党与平江府的豪绅势力受到打压。

  这个矛盾的心态,促使林缚一直都是采取袖手旁观的消极态度,而陈家在关键时刻站出来,颇为出乎他的意料。

  陈家又开出有利淮东的条件,林缚也不能有便宜不占,这几日来诈病不出,就是拖着给陈家、给吴党更多活动、联络、统一认识的时间。

  余心源总不是笨人,虽说长期以来跟东阳系矛盾重重,但也知道这时候怎么做,才更符合吴党的利益。

  ※※※

  岳冷秋也觉得十分的棘手,余心源都明确表态了,说明他们私底下早就有所沟通。

  要是他与宁王、董原等人,强烈反对林缚抛出的这份出兵计划,无异是直接将吴党推到对立面去。

  而一旦同意这份用兵计划,平江府的军事资源,很可能都往海虞县集中。

  海虞乡营的归属,能不能保持相对独立的地位,直接关系到陈家的核心利益,陈家在幕后推动是肯定的。陈家的新起之秀,陈明辙是陈西言的得意门生。要是陈西言在背后推动此事,暨阳等县,甚至原宁海将军、现任浙北制置使司副使的孟义山,都可能形成以吴党为核心的军事集团。

  岳冷秋委实难以取舍;宁王脸色也阴晴不定,难以决策。

  背后的利害关系过于复杂,一时间也权衡不定,更不知道吴党与东阳一系私下里接触到什么程度,在堂上也无法商议上什么。

  张希同给岳冷秋使了个眼色,岳冷秋心里叹了一口气,跟宁王说道:“林制置使所呈条陈,事关重大,是不是延后一天,到明天再行议论?”

  “……”宁王沉默的点点头,许了岳冷秋的建议,将军议延后到明日。

  林缚冷冷一笑:涉及到根本利益,谁都不是傻子,余心源一时看不透,但不意味着就没有人站出来点拨他,陈华文、陈华章兄弟以及留在暨阳养老的陈西言都不是傻子。

  军议才进行了半个时辰不到,就被迫中止。林缚倒也着急,拖着“病躯”出城回到河口草堂,陈华文还留在河口等候消息。

  ※※※

  宁王府午前的议事本是绝密,不过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元锦生午时邀王超、余辟疆等人为陈明辙摆宴洗尘,从余辟疆口里知道军议详情。

  王学善嘴巴还紧一些,没有跟其子王超透露军议之事。余辟疆倒是大嘴巴一个,将他从其父余心源哪里听来的诸多事,倒黄豆似的在酒桌上当趣事来说,陈明辙想要阻止都不行。

  用过宴,元锦生找了个借口,脱身先走,转身就返回候府,将军议之事说给父亲元归政听。

  “事态发展下去,东阳系与吴党,跟宁王一系的矛盾将越来越严重,这应该算是一个好消息。”元锦生说道。

  “不错,是要算一个好消息,”元归政也是神情一振,说道,“你让周鹤将银子准备好,我们这就去河口……”

  “好咧,”元锦生应道,待要走出去找侯府从事周鹤,要院子门口,又回头问道,“鲁王回济南就藩一事,皇上可曾答应?”

  “这事怕是不易,崇观小儿不可能不防备梁家。”元归政说道。

  “鲁王跟晋王虽非先帝嫡子,但与宁王一样,都是当前皇上的亲侄子,血亲还不分先后。皇上有将宁王立储之意,就不应该让鲁王、晋王继续留在京中,与宫廷亲近,否则会让宁王心里怎么想?”元锦生说道。

  “也许等宁王的储君地位正式确立了,才会让鲁王、晋王出京吧,”元归政说道,“不过这些暂时还不重要,北方局势再差,还能拖上两三年,这边让宁王扎不下根,才是紧要。陈家啊,真是让人意外,我也没有想到陈家会唱这一出戏。不然海虞县给董原占去后,虞东宫庄的处境也会艰难许多,没想到事情轻易就迎刃而解了……”

  “父亲确信宁王与岳冷秋会接受林缚的条陈?”元锦生说道。

  “宁王想要在江宁顺利登基,总要将奢家赶回东闽去,心思才可能踏实些,”元归政笑道,“董原有把握不用淮东从东线牵制,独立收复两浙吗?”

  “难!”元锦生说道,“淮东的布局十分的巧妙,明明是给各家包围在里面,两角却有伸展开去的余地。淮东要是不出力,钱江下游的喇叭口异常的开阔,董原麾下的水师太弱,只能从西边的湖州境内出兵渡江,战略上的选择余地很小。”

  “董原没可能不知道自己的缺陷,即使他最终从湖州方面出兵,也需要淮东在东线牵制奢家一部分兵力才行,”元归政说道:“再说这时候宁王、岳冷秋与董原搅合在一起,是因为利益一致,他们就对董原绝对放心?我看董原才是个吃肉不吐骨头的饿虎,岳冷秋跟宁王不会不防。帝王权术,分而制之。宁王、岳冷秋这时候根基都还不稳,总不会过分压制吴党的,见好就收,才是他们应该做的事情。”

  元锦生想想也是,宁王、岳冷秋不可能拒绝淮东的出兵计划,除非他们完全不想淮东从东线牵制奢家,便找从事周鹤,将银两准备,与父亲一起送往河口去。

  卷八 淮东 第64章 说刀

  淮东骑营有一处驻营位于夹柳大道与金川河东岸之间。

  马车经过时,元归政坐在马车里,隔着木栅栏,能远远看到淮东兵卒在营寨里操练的情形。淮东有意炫耀军威,营寨的木栅栏外,围着好些看热闹的乡民,也不见人出来驱赶。

  不用元归政吩咐,坐在车前头的车夫便将速度缓下来,方便主人看得更仔细些。

  这处驻营里的骑兵都清一式的战刀配制,训练项目很单一,就是策马快奔,练习从各种角度快速接近,劈砍木桩子。元归政他们在栅墙外,能清楚看到马背上的甲卒重心稍后,作弧形挥砍动作,干脆利落,十人里有七八人,能一刀将碗口大的木桩削断。

  如此犀利的挥砍动作,元归政看了都觉得自家脖子梗凉嗖嗖的。

  “这是在给钱庄造势啊!”元锦生说道,“单以战力相论,能及淮东悍卒者,也屈指可数……”

  元归政没有理会元锦生的话,而是看了同行的藩鼎一眼。元锦生也就敛声不说话,他还是有些自知之明的,他读过几本兵书,见识怎么能跟沙场浴血十载的老将相比?

  怕是谁也想不到有江宁财神之称的藩鼎,年轻时曾在边疆积军功官授昭武校尉衔。

  藩鼎微眯着眼睛,似乎在回想以往的浴血生涯,看着栅墙后淮东骑兵在操练,说道:“仅看这处营寨里三四百骑的操练水平,兵卒水准不比当年的边军锋骑差;若是在战场厮杀,淮东骑兵也许要稍胜一筹。”

  “淮东军编出这两三千人的骑兵也不易,兵卒应该是千挑万挑出来,这些人是林缚的护骑,自然是精锐中的精锐,”元锦生疑惑不解的问道,“不过说到战场厮杀,操练水平只能说明一部分问题,藩老怎么肯定淮东骑兵要稍胜一筹?”

  “淮东骑兵的兵备强!”藩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