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历史军事>旅明【完结】>第576章

  早在一年之前,曹总兵不但在京城结交勋贵,他老人家当时还在金銮殿内当众承诺了一件事:出售夷州的整田。

  现在,一年时间过去了,当初在这件事上掏出大笔银子买田吃螃蟹的大地主阶层,已经尝到了甜头。

  广陌连绵,水渠纵横的夷州大型农场,时至今日,已然收获了两季物产。

  这两季物产在收割之后,马不停蹄就会被政府统一收购装船,送到海峡对面的闽粤发卖。田主们连面都不用露,就收到了赤坎区政府下拨的粮款。然后这些粮款再被管家就地采购成工业品,搭船运回家乡销售。

  这一个简陋的小三角贸易,给田主们带来了巨额收入。

  最最重要的是,曹某人兑现了当初的承诺:在这些售出的田土上,赤坎区政府没有收农税。除了必须的农药化肥引水这些服务费用外,政府没有额外起一分钱的田课。

  这个时代的地主,是没有工农业剪刀差这个概念的,所以他们并不清楚自家其实被人用工业品偷偷吸了血,反倒觉得目前的合作模式很HIGH:什么都不用操心,一切都由赤坎政府这个“大号佃户”来操作,从翻地到播种再到销售全套服务,最终,地主们在老家数银子就可以了。

  如此一来二去,代表着江南大地主阶层的东林党,就在不知不觉中,与曹总兵从剑拔弩张的状态转为和风细雨了。

  而今天在金銮殿门前的这几位东林干将,那也是深知其中内情的。他们甚至还知道另外一些“隐秘高端消息”:奏折中提到的安南大农庄,那是真正真真的沃土,比夷州的土地肥沃多了!而且曹总兵从弗朗机人手中“搞”出来的地契,远不止明面上那几处。

  换句话说,就是这一次大伙埋在地窖里的银子又有地方花了。

  于是,最终,在仔细权衡考量了曹氏奏折背后代表的含义后,一位东林重臣迈着方步走出了队列,在皇帝由阴转晴的目光中,说出了如下话语:“臣太仆少卿侯恂弹劾总兵曹川无人臣礼,陷君父于不义!”

  崇祯听完有点奇怪,这个罪名不常见啊:“哦?这是何意?”

  “现如今国事艰难西北烽烟四起,户部府仓空空如也,正是急切待补之时。”

  “哦……侯卿继续说。”

  “这曹川在如此板荡之际,竟敢目无朝廷纲纪,公然献贿于上,果然佞臣一个!”

  “啊!?”

  “自古明君贤王,莫不以天下百姓福祉为己任。依臣之意,何妨将总兵曹川用来媚上的那些地契财物归于户部,如此就算悬崖勒马,彰显朝廷拳拳爱护边关大将之心意。嗯,顺便全了君臣大义,不至君父为难,不至军将失足,此为万全之策。”

  ……

  当天朝会结束后,崇祯皇帝回到内宫,久久没有说话。

  终于,到了晚饭时分,皇帝下令了:“来人,传东宫太子讲读见朕。”

  “喏!”

  不久后:“禀陛下,轮值东宫太子讲读候见。”

  “传!其余人等都下去。”

  “喏!”

  “臣卜大醒参见吾皇万岁。”

  “起来吧。”

  “谢皇上。”

  “卜大醒,再给朕讲一讲南边的机器之祸。”

  “遵命。”

  第六卷 南北

  第565节 南下舰队

  高居皇座的年轻皇帝,再次刷新了已有的,对臣子们无耻下限的认知。

  这一回的节目是“智取生辰纲”。

  御座下方这帮混账,不但连消带打,以一个浮夸的罪名避过了皇帝对某总兵官的针对;还顺带打劫了南方进贡给皇帝的私人财货,将其中一半搬进了户部。

  事实上,要不是值堂太监方正化跳出来据理力争,人多势众摇舌鼓应的文官集团,原本是打算把皇上那一份全数“充公”的……毕竟“皇帝无私财”,再说这些又都是行贿所得,来路不正,依法没收有理有据!

  至于说财物进了深不见底的大明国家储备库房——户部大仓后,最终到底能不能用在国民、国事、国防、国政身上,那就是个谜了。这个可以参考大明每岁花在关宁集团的军费:几百万两银子下拨后,有一半以上就那么悄然无息地沉淀在了京城里,自始至终没有出城门一步。

  又被臣子们摆了一道的年轻皇帝,当天回宫后自然是愤懑难平/无能狂怒。于是只好将自己之前偷偷布下的暗子/反曹急先锋卜大醒同志唤来:皇帝需要重新评估南方总兵对朝廷社稷的渗透和威胁程度,以图后事。

  ……

  波诡云谲的京城,连墙根的蚂蚁都有政治触觉。那里永远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阴谋和交换,永不停歇。而在远离京城的南中国,可就没有那么多算计了,这里奉行的是野蛮原则,谁的拳头大,谁说了算。

  1631年6月20日,天气晴,风向南偏东。

  由于前日刚刚有过一场大风暴,所以此刻的南中国海浮云万里碧波不兴,空气中漂浮着浓浓的负氧离子,正是一年中最美的冶游时刻。

  一支风帆舰队行驶在洋面上。

  船身独有的流畅线型以及不时冒出的淡淡烟雾,已经明白无误地昭示了舰队归属。

  这支舰队由7艘战斗舰艇组成。

  其中主力是两艘500吨级,装备有10门火炮的“有光级”驱逐舰。余下的5艘,是一水的150吨“台江级”高速护卫舰。

  此刻,舰队正借着太平洋方向吹来的季风,不停变换风帆角度,在洋面上拉出了“之”字型的航行轨迹。

  而舰队此时的位置,则是在琼州海峡入口。确切地说,是在后世的海南岛东北部,现在的琼州府城外海。

  “老邵,怎么样,还能撑得住吗?”

  身高体壮,穿着一身蓝色作训服的沙正明,放下了手中望远镜,扭头对一旁的人问到。

  沙正明是这支舰队的司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