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回到家里,荀子涵亲自动手,烧了一大锅的红烧兔肉,一家人吃得肚子滚圆,还给邻居牛叔牛阿么家送去一大碗,两个小家伙别提多满足了,兴致勃勃地直嚷嚷着,第二天还要上山去捡兔子。

  “傻小子,哪能每次都有这么好的运气能捡着兔子,过两天大哥带你们去弄几个陷阱,兴许还能成。”荀子涵可没有想过,守株待兔这种好事儿,还能去一次就撞上一次,真有那好运气,恐怕是要背上背上好几个幸运女神了。

  两个小家伙一听还有些失望,不过,对于“陷阱”这种东西,又产生了极大的热情,缠着荀子涵问东问西,兴奋都要睡不着觉了。

  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里,荀子涵又带着双胞胎进了几次山,每次都会采回来不少的药材,回家清清理干净晒干,打算积累起来,再去镇上卖给药店。

  上辈子因为养父母身体有些慢性疾病,出不了大事儿又治不了断根儿,只能慢慢养着,他就悄悄地自学了许多中医、药材方面的知识,还学会了做不少的药膳,只是现在都用不上了……不过,也正因为如此,他现在处理起药材来,完全没有问题,这一手又让阿爹阿么震惊了一把,直夸着他们的涵哥儿就是聪明,啥都会。

  对于双亲夸他没商量的习惯,荀子涵也是有些无奈,这些技能跟聪不聪明没啥大关系,这可是他积累了一辈子的实践经验呢,虽然,他上辈子并没有活得太长。

  荀子涵家所在的村子叫青树村,离青树村最近的镇子,名为水凤镇,每半个月有一次大集,通常村民们想买卖点什么东西,都会赶着这个半月一次的集市,荀子涵也打算去水凤镇上赶集,荀志福和柳江夫夫不放心几个孩子自己出门,便索性放下地里的活儿,跟孩子们一起出门了。

  从青树村到水凤镇,若用走的,至少也要两个时辰,这还是脚程快的,若是碰上慢的又出发晚的,中午也不一定能赶到镇上,不过,青树村每次赶集,都会几家凑着坐一辆牛车,荀子涵邻居家就有牛车,他们两家向来都是一起行动的,这一次,坐上荀子涵一家五口,再加上他们自己家两口子,几乎就已经把小小的牛车挤了个满满当当。

  牛车慢悠悠地出发了,很快就走出了青树村,这个时候,天还没有大亮,蒙蒙的天光中,荀子涵看到前后还有好几辆牛车,不时能听到笑闹声,显然,大家都对这种情形熟悉极了。

  这种经验对荀子涵来说,却是完全的新奇,天光微蒙的情况下,也看不到啥风景,坐在牛车上晃悠晃悠的,不知不觉间就打起了瞌睡,等他一觉睡醒来,都已经到水凤镇了。

  “……”囧了个囧的,怎么就一觉睡到目的地了?

  “涵哥儿呀,你问的药店就在前头的巷子里,镇上的药铺不多,前头那家永安堂,是镇上最大的药铺,也是最大的医馆,药材卖给永安堂啊,不容易吃亏,你先带着有志有安过去卖药材,我和你阿爹去市集上卖菜,你们弄完就来集市上找我们,你弟弟知道我们常待的地方。”柳江交待得很细致,若不是荀子涵反对,他都恨不能直接把他带去永安堂药铺了。

  和阿爹阿么分开后,荀子涵牵着两个弟弟来到了永安堂门口,还没来得及开口问,站在门前的伙计就热情地招呼了过来。

  “这位小哥儿,是要卖药材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