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后,大明宫中。

  龙椅上的人一把扫开御座上堆放着的各地奏章,愤怒地道: "不可能,不可能——全天下都是朕的,怎么会找不到?"

  一脸老相的戴权手忙脚乱地捡拾散落在地面上的奏章。他前两年被查出卖官鬻爵,财产尽数没入宫中,此刻乃是戴罪在君前效命。然而他年纪已长,手脚已经不再利落,于宫中的威信也已是一落千丈,不过是苦熬日子罢了。

  天子却很快收敛了脾气,恢复了原先他那副沉肃严峻的神态,抬头望向一直站在御案跟前的年轻官员,低声唤道: "贾卿!你家金陵那里,可有什么消息?"

  贾琏一直屏气收声,默默等待皇帝的问话。眼前的这一幕每隔两三个月都会在大明宫中上演一回,他已经习惯了,

  此刻听见皇帝问到自己头上,贾琏当即上前一步,用极为遗憾的语气答道: “启禀陛下,金陵没有任何消息……"

  虽然在意料之中,可是天子面上依旧现出哀伤。他看似只是坐在那御案跟前一动不动,但久而久之,就连对面的贾琏都能觉出有数不尽的痛楚从御案另一边满满地溢了出来。

  也不知过了多久,御案那头的男人身体一动,似乎想要缓和气氛,开口问道: “贾卿,曾听闻府上有弄璋之喜,孩子多大了?"

  贾琏赶紧应道: “一岁三个月。”

  他与凤姐没怎么太着急,但出了老太太孝之后没几个月凤姐便开始有了身子。十月之后诞下一子。因天幕上曾有“兰桂齐芳”之说,夫妻俩便给这小儿起了个名字叫“贾桂”。

  此时天子听闻,却当即触动伤心,道: “若是贵妃还在宫中,她与朕的孩子,也该有两岁多了。

  贾琏没想到这般闲话家常也能勾起天子的伤心事,当下低着头不敢再说。

  元春的事,他一向理直气壮,因为真的什么都不知道——贾政那一房扶柩回金陵之后,守完老太太的孝便决定在南方定居,不再返京。南方的消息从来不向他这边透露,贾琏也很有默契地从不询问。

  于是在人前贾琏总是摆出一副苦主的模样: “我家娘娘是在宫中不见的。”

  再加上天子心中存了愧疚,对贾家颇多优容。三年之内,宁国府被翻出劣迹斑斑的往事,贾珍贾蓉皆被夺了继承

  贾敬爵位的可能,贾琏这边却一直还好好的。

  天子不知伤感了多久,终于叹息道: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贾琏知道这是《长恨歌》里的词儿,而皇上竟自比唐明皇,将元春当作杨太真,这……"不说这个了,你那位衔玉而诞的兄弟,如今在金陵可好,做什么营生?"

  贾琏听见天子问起这个,脊背顿时一紧,道: “宝玉在金陵山中结了一处草庐,以著书为乐,更兼通译一些西洋故事书籍……"

  皇帝颔首,沉声道:“朕知道,他是与凤清一道……”Ɣ੧ᒈУ

  贾琏腹诽:知道那还要问我?

  很明显,皇帝陛下与身在江南的竺凤清还有联系,宝玉的境况,他也是掌握的。贾琏忍不住想:宝玉究竟是用了什么法子让贵妃凭空消失,令天子至今都无法找到呢?这时,戴权终于将此前被皇帝扫落的奏章——捡拾起来,满脸谄笑着将东西重新堆放在御案上。

  皇帝却看也不看,道: “贾卿,你代朕传话,继续寻找凤藻宫元妃的下落。朕不找到她,此生绝不干休。"

  贾琏连忙应是,依言退下,心中暗想:早些年看皇帝陛下也不甚宠爱元春,但元春这一去,竟勾起了如许深情,失去了才晓得珍惜……男人啊!呵!

  他随即记起想起自己也有过差不多的经历,顿时脸上做烧,脚步加快,打算赶紧出宫回家看老婆孩子去。

  大

  金陵钟山畔,昔日王安石所建的半山园背后,坐落着一片小小的草庐。如今正是芒种节,草庐畔的桃李柳树枝干上都系着些彩色的丝线,恍惚间竟也有些大观园当年饯花神时的风范。

  黄泥垒的院墙之内,一位年轻美妇身着布衣,头上戴着此间村妇常戴的巾帻,坐在纺车跟前,轻轻停住正在转动的纺车,一手向院子里正向她跑过来的小儿轻挥——

  "真儿,慢点儿跑,来,到娘这儿来!"

  那幼龄小儿迈着小短腿,蹬蹬蹬冲美妇奔来,张开双臂,扑进美妇人怀中,口中含混不清地叫着: “娘……娘娘……”

  美妇脸色一僵,片刻后笑容复现,抱起那身子已经沉甸甸的小儿,后怕般地道: “真儿又吓你娘!"

  天下最怕被人以“娘娘”二字称呼的,

  莫过于在此隐居的贾元春。

  这时抱琴出来扶住纺车,笑道: “小姐您去逗真儿玩吧!我来接着纺便是。”元春应了一声好,抱起幼子,笑道: “真儿,我们去扰你舅舅去!”那小儿与舅舅宝玉最是亲近,此刻马上拍起小手,开开心心地道: “好,去见舅舅去!”

  元春抱着真儿,回头看了一眼山中宁静的小院。早些年她就是做梦也没想到过今生竟能过上这样的安逸日子。只是,她至今也没想通,宝玉那日究竟用他那管“通灵笔”写下了什么,以至于忠顺亲王和他手下的精兵强将与她擦肩而过却一无所察。而这么些年过去,皇帝陛下竟完全查不到她的去向。

  与元春毗邻而居的自然是宝玉。

  他的草庐也可以被称作是一座“书庐”,屋内架上垒的慢慢的都是书,有古籍,也有今人刻印的书籍,还有不少是从海外引进的西洋书册,宝玉会请通译将这些西洋书籍译出含义之后,再由他润色编校成书。

  此刻宝玉刚刚写完一沓文稿,收去最后一笔,将那叠文稿交给身边的女郎,道: “麝月,老规矩!"

  麝月不说话,马上着手收拾,准备出一张整洁的香案,并点燃了一束清香。不多时,那叠文稿便在袅袅腾起的烟气间失去了踪影。宝玉扭头,望向草庐窗棂外,元春怀抱着真儿,母子俩向他这边过来。宝玉忙去迎接。

  看见元春母子其乐融融的样子,宝玉也不由得回想起当日在瓜洲渡口,千钧一发的时刻,他运起通灵笔,用那支笔的最后一点灵通,在空中写下了六个字:

  "元妃,遍寻不见。"

  六个字写毕,那支通灵笔的光芒终于完全消失,果然,这些年来,始终没有人能找到他这里,没有人能发现元春母子的踪迹。

  这令元春母子终于过上了她想过的日子,远离皇家的权力与纷争。

  一切都很完满。

  但宝玉事后想起,偶尔会觉得自己那句中所写的“元妃”二字恐怕有些问题。万一皇帝陛下不再想要寻找他那位失踪的“元妃”,而是抛下一切想要寻回他真心所爱的“元春”,那没准还真的有可能找到。

  这种事,谁晓得呢?

  大

  在pk大会的庆功宴上,身边的up主们正在热烈交谈。曾经被万众瞩目,收获无数粉丝的萧兰兰则抱

  着手机缩在角落里,聚精会神地阅读。

  糖兔子忽然发觉身边的朋友好长时间没做声,便用手肘推了推她,问: “兰兰,在瞧什么呢?”

  萧兰兰笑着说: “我收到了一篇非常有趣的红楼同人文。”

  糖兔子: "红楼同人文这么多,也没见哪篇是你读着读着就笑出来的呀?"

  萧兰兰脸上依旧挂着她刚才阅读时的会心微笑,回答道: “这篇特别有意思,它讲的是红楼里的人物们看到了我的直播,他们的生活因此而发生了改变。"

  糖兔子一挑眉,她最为关心的当然是: “那林妹妹怎么样了?”

  “林妹妹可本事了,开书坊,刻印书籍,教天下的女子读书识字。她遇到了一个很不错的男子,叫竺凤清,是留洋归来的,很有见识,特别开明,所以林妹妹并未与宝玉一起共读《西厢》,倒是曾和竺凤清一起共读过《哈姆雷特》!"

  糖兔子哈哈一笑,故作严肃地伸手,模仿着王子的姿态,学了一句: “生存还是死亡?”“对!”萧兰兰也笑得很开心, "其他人的最后结果也很不错。"“那贾宝玉呢?贾宝玉怎么样了呢?”很明显糖兔子对宝玉的结局最为好奇。

  “贾宝玉?就是贾宝玉写出了这个同人文啊!”萧兰兰笑着道。

  “贾宝玉写了这个同人文?”糖兔子敛了笑,呆呆地望着萧兰兰,看了好一会儿,忽然大笑,拍着手道: “精彩,这实在太精彩了,是我喜欢的脑洞!”

  糖兔子的笑声与掌声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反倒令某个一直默默注视着兰兰的木讷青年瞬间隐身于众人之中。

  萧兰兰一下子又成了注意力的焦点,只得开口向他人解释了两句,回答了几个问题。

  但这过程中她一直攥着她的手机,她知道给她发来这个故事的人是“贾宝玉风雪山神庙”——那个曾经给她送来了后二十八回抄本的“粉丝”。

  她心里也不是没有过怀疑,但在看到这篇“同人文”之后,萧兰兰隐约觉得她看到了答案。

  于是,在庆功宴的间隙,萧兰兰走到一个僻静无人的地方,捧着手机迅速回复:

  “致贾宝玉风雪山神庙:如果红楼终局真的变成这样,那我由衷地为你们感到高兴!——爱你们的萧兰兰。

  她回过讯息,一抬头,刚好看见脑哥一脸羞涩地站在她面前,伸手抚着后脑,讷讷地开口: “兰兰,我有一句话想对你说!"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