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兰兰和小伙伴们聊了“红楼四侠”中的“三侠”,这“三侠”的社会地位都不怎么高:柳湘莲属于落拓的世家子弟、无业青年;倪二是放高利贷的酒鬼;而蒋玉菡则更是身份异常低微, "倡优之流”被认为是最下贱的职业,三代之中,若有一人从事这种职业的,就会被认为是“家世不清白”,不能参加科举考试。】

  【但是“四侠”之首的冯紫英,却是地位尊崇,交游广泛,整日周旋于世家公子们之中。他出场的机会相对其他几位也稍许要多一些。】

  【他最早出场时,是听说了宁国府小蓉大奶奶秦氏生病,便向贾珍推荐了一位名医张友士,给秦氏看病。】

  荣国府众人早已养成了习惯,一听到秦氏就心惊胆战,此刻唯有祷告天幕,不要再细说这一段了。

  岂料天幕上刚好闪过一枚弹幕: “人参白术啥啥的”。萧兰兰对弹幕的反应很快,马上就在天幕

  上回应:

  【对!就是那个开药方“人参白术云,苓熟地归身”的张友士。】

  【能够推荐这样一位神秘的太医给宁国府,这位冯紫英不说是个手眼通天的人物,至少人脉非常广博。】

  【他再次出场的时候,就是秦可卿出殡,但是那一场大戏里最为出彩的是北静王,这位冯紫英也就只能和卫若兰、陈也俊等人一道,被统称为“王孙公子”。】

  【此后冯紫英再见宝玉,就是在薛蟠生日的宴席上,以及不久之后他自己做东,请薛蟠宝玉这一对表兄弟赴宴,在此宴上,他介绍宝玉认识了蒋玉菡。】

  【与似乎看不出什么“侠气”的蒋玉菡不同,在这两次宴席之上,冯紫英将他的“英侠之气”表现得一览无遗。】

  【首先是他出场的时候就表现得很爽快,薛蟠等人说着“快请”的时候,冯紫英便“一路说笑”着就这么进来了,颇有点先声夺人的意思。】

  【其次他脸上带伤,薛蟠就问他到底是和谁挥拳的,挂了幌子。冯紫英当时便答:说是"从那一遭把仇都尉的儿子打伤了,我就记了再不抠气,如何又挥拳?”①可见冯紫英曾经有打伤仇都尉儿子的“前科”。】

  【后来冯紫英要提前离席,薛蟠宝玉不肯放他离去,冯紫英就让"拿大杯来,我领两杯就是了。”旁人给他斟了两大海的酒,他就

  这么站着,一气而尽。①】

  【这一段写得十分生动,冯紫英这样一个少年英侠的形貌声气立时便跃然纸上了。虽然这冯紫英同样没有做过什么格外豪侠的事迹,但我们读者似乎不用他做什么,就已经能亲身体会到豪气了。】

  宝玉心里想象着冯紫英的豪侠之气,对比自己,心里越发不是滋味。

  然而天幕的话锋立即又一转。

  【但是,这么一个豪气万丈的有为青年,却在这一场酒席上当了一回“谜语人”,说了几句非常令人费解的话。】

  【他先是对席间众人提起在铁网山围猎,说什么这一次是“大不幸之中又大幸。”随后又早早离席,说“今儿有一件大大要紧的事,回去还要见家父面回,实不敢领”①云云。这几句话,欲言又止,吊人胃口,与这位少年豪侠的爽快脾性似乎不大相符。】

  【而宝玉后来追问: “你到底把这个‘不幸之幸’说完了再走。”冯紫英就再抛了一饵,说:“今儿说的也不尽兴。我为这个,还要特治一东,请你们去细谈一谈,二则还有所恳之处。”①于是就有了后来那次宝玉认识蒋玉菡的宴席,是冯紫英设宴请的宝玉与薛蟠。】

  【待到宝玉薛蟠两个表兄弟再次见到冯紫英时,冯紫英便笑:"前日不过是我的设辞,诚心请你们一饮,恐又推托,故说下这句话。”②竟然把那件“幸与不幸”的事,给轻轻抹去了。】

  听到天幕复述这段冯紫英与宝玉薛蟠的“对话”,宝玉还未觉得如何,贾赦贾政这等老于世故的,都已先变了脸色。

  【小伙伴们,冯紫英这个“谜语人”说的那几句“谜语”,什么“大不幸之中又大幸”,又说什么“大大紧要的事”,实在是将研究者和读者的胃口钓得老高。】

  【在兰兰看来,这非常像是冯紫英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想要通过宝玉和薛蟠拉拢薛家和贾家掺和,但是邀薛家与贾家下水必须先征得他父亲神武将军冯唐的同意。于是冯紫英先放出了话, "多则十日,少则八天”,会给贾、薛两人一个消息。】

  【但是等到冯紫英还席宴客的那天,要么这件事事情已经解决了,要么冯老将军不同意贾家薛家掺和,所以冯紫英改变了主意,在宴请时用话搪塞过去,顺便还把蒋玉菡也介绍给宝玉。】

  【就因为冯紫英这段云山雾罩的两番话,研究者大多认为冯紫英当时是

  涉及到较高层次的机密,也有人认为是影射了雍正与乾隆朝时各派权力斗争的一些情况。】

  【按照曹雪芹的写作习惯,关于冯紫英的这一段不可能是无的放矢,写了就算了的。按说后文应当还会再解说清楚冯紫英这段“铁网山围猎”到底是干什么去,但是因为文本散佚的原因,这个谜团我们应当是解不开了,除非发明时光机!】

  萧兰兰一声感慨,天幕似是哄然大笑般,刷过一片“哈哈哈”的弹幕,中间夹杂着不少诸如“时光机赶紧安排!”的字样。

  【在程高本的后四十回续书里,冯紫英还有一次出场,他再出场的时候,已经变成了一个带有十足市侩气味的商人,带着四样很难作价的古玩奇珍到贾府,作价要卖两万两银子给贾政。】

  【这时的冯紫英,已经完全失去了早先文中的那种少年英气,张爱玲说后四十回里的人物大多“言语无味、面目可憎”,其他红学家也点评后四十回乃是“狗尾续貂”,仅仅从冯紫英这一个小小的边缘人物看,就已经可见一斑了。】

  宝玉听了对冯紫英的评价,刚想要开口说句什么,忽见天幕上景象又动,应当是萧兰兰再次起身走动。

  【好了,兰兰刚才给大家解说的,就是“红楼四侠”柳湘莲、倪二、蒋玉菡、冯紫英这四人。现在兰兰带大家继续在三苏祠后的花园里逛一逛,一边逛,咱们一边继续今天的直播内容。】

  就见天幕晃动,萧兰兰从刚刚那进翠竹环绕的院中穿出,步入一座小园,远远的可见一片莲池,莲池跟前草木掩映之中,赫然是一座四角亭,重檐歇山,一楼一底,楼上悬着一块巨匾,匾上书写三个大字: “披风榭”。

  这披风榭三面安着飞来椅,有几个与萧兰兰差不多衣饰的仙人,各自举着手中小小的一枚匣子似的物事,一晃,便走了。

  而那天幕却似随着萧兰兰的脚步,缓缓移至披风榭中,逐渐定格。萧兰兰的声音则再次响起——

  【刚才说到“红楼四侠”中的蒋玉菡,身份不高,但却与各王府之间穿梭游走,独一人便牵起了北静王府、忠顺王府、宁荣二府的势力,当然还涉及到神武将军府。因为正是冯紫英,介绍蒋玉菡结识了贾宝玉。】

  【但我们也千万别忘了北静王。毕竟蒋玉菡赠个宝玉的那条汗巾子,正是前一天北静王刚刚赐给蒋玉菡的。】

  【因此,蒋、冯两人与宝玉的

  这场结交,背后挥之不去的是北静王的身影。】

  【现在兰兰打算和大家来好好聊一聊北静王。是不是大家都在等着这个时刻呀?】

  天幕上顿时出现一堆嘻嘻哈哈的弹幕:“原来兰兰也知道呀!" "一直在等!" "终于等到了欧也!"

  荣禧堂前众人,望着天幕,忍不住都打了个寒噤——上一回天幕点评了一位皇妃,算是迄今为止天幕点评过地位最尊贵之人——但上回那毕竟是夜深人静之时。

  可今日,光天化日之下,天幕竟然敢点评当朝郡王, "四王八公"之一的北静王水溶。

  【嘿嘿,兰兰当然知道北静王人气高,所以让他做压轴嘛!小伙伴们,你们说说看,为什么这么关注这位北静王?】

  天幕上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答案:先是“年轻有为" "位高权重”之类,后来不知何时出现了一个“帅”字,立即引领了风潮,竟令满屏都是这"帅”字。

  贾政愕然:心想,难不成这位看似文静的北静王爷将来还有一日要挂帅出征?谁知这满目的“帅”字之中突然又冒出不同的一行——"和柳湘莲长得好像!"天幕上,萧兰兰一下子就笑出了声。

  【不会吧,不会到现在还有小伙伴不知道87版里扮演北静王和柳湘莲的是同一位演员老师吧?】

  这下众人总算是明了了,天幕口中所说的“87版”,原来就是天幕上的那些仙子们看的"大戏”。那扮演北静王爷的伶人,也扮演柳湘莲,同一个人,自然长得像。

  【各位,北静王这个人物,诚然是一个“形容秀美,性情谦和”的人物。但对于研究者而言,北静王这个人物的重要意义在于,这是一个我们明确知道他有原型,且很清楚他的一部分原型是什么人的角色!】

  天幕上开始刷起了"!",粗粗看过去,像是一排横着下的大雨。

  【兰兰这么说吧,曹公写这整本红楼,涉及了很多原型人物,但对对他们进行了艺术加工,打个比方就是给这些原型人物身上都披上了或薄或厚的马甲。】

  "披上马甲?"贾政等人都觉这个比方不伦不类,唯有宝玉,似乎懂了,但又觉得似懂非懂。【而北静王身上的这件马甲,

  则有一部分几乎是透明的。】"透明马甲?"宝玉想:那难道说是在欲盖弥彰?【北静王的名字叫做“水溶”对吧?而乾隆皇帝刚好有个儿子,叫做永控。】

  萧兰兰窄袖一挥,天幕上顿时出现了竖写的两个大字: “永培”;再一挥,那个“永”字的字头突然消失,只剩一个“水”字,而旁边的那个“塔”字,则去掉了“王”字边,换了个“三点水”的偏旁——立即成了“水溶”。

  "原来北静王殿下竟然是皇子!"贾政失声惊呼,被一旁不知为何悟性忽然提高的王夫人捂住了嘴。

  【但是小伙伴们就要问了:如果红楼梦的时代是横跨康雍乾三朝的那一辈人,那么永培这个乾隆的儿子,是不是年纪比曹雪芹要小好多啊?这样一来,贾宝玉还有机会和永塔平辈论交吗?】

  【小伙伴们别急,永班并不完全是北静王这个人物的原型,确切地说,他可能更像是一个线索。】

  【如果大家看看这位皇子永培的生平就会知道,永培后来被他爹乾隆皇帝出继给了康熙皇帝的第二十一皇子允禧。】

  "允禧?"宝玉莫名觉得这个名字好生熟悉。

  【所以,大家还记得上次兰兰带大家去恭亲王府见到的那座“天香庭院”吧?】

  宝玉一凛,忽然觉得这么些年里,这么些事竟然全都是可以串起来的,一时竟惊得背后寒毛一根根地直竖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