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彼岸:那卫若兰是因为政治斗争而死的吗?】

  【根据所有的文本证据,兰兰只能说卫若兰的结局是早逝,或者是获罪被迫离开湘云,并不能得出卫若兰是因为政治斗争而死的结论。但是,如果是因为这样一个原因,导致湘云夫妻离散,那么湘云在守寡之后的命运比较凄惨,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ӯqьӰ

  【根据红学家们分析,湘云余生凄凉,不外乎因为两个可能:一个是被丈夫所连累,另一个是被史家所连累。】

  【兰兰自己的观点,如果湘云是被丈夫所累,那么她的曲子里不会那么高调地形容“配得才貌仙郎”,毕竟“夫贤妻祸少”,湘云嫁的是“才貌仙郎”,而不是惹祸精对不对?】

  老话总说“妻贤夫祸少”,然而天幕上却特意反过来说,听得荣府众人一愣一愣的。然而评论区却是一排排的“有道理”迅速向上滚动。

  【如果不是被丈夫所累,那么就还剩一个可能,就是湘云守寡之后回史家,正值史家获罪抄家,连累了湘云。】

  贾母再次听见史家获罪遭查抄,已不似刚才那般激动了,应当是已从早先那等无头苍蝇般的忧急慌乱中清醒过来。如今她想起史家,也觉得确实有可能获罪的错处,然而眼下需要的并不是一惊一乍,而是想法规避,自请其罪也好,联合作保也好,让史家避过这一劫难才是正理。

  【而红学家周汝昌先生的观点①是,湘云或许并不是嫁给卫若兰的,虽然书中写她已经定亲定了一家条件非常好的人家,但是湘云在出嫁之前,男方就已经早卒,而史家也恰与此时获罪了。】

  宝玉等人闻言都心想:那就不对了,史大妹妹刚刚明明说了,史侯府为她新说的婆婆家就姓卫,应是卫若兰没跑。

  【史家被抄家,后果很严重。史家对标的是苏州织造李家,我们就来看看李家被抄家之后结果如何。】

  【清代像苏州织造李煦那样级别的官员,获罪抄家,处罚是相当严重的。当时李煦获罪,其家属及家仆等男女并男童幼女共二百余口,在苏州变卖将近一年,都没能卖出去——苏州人皆知他们是在旗的人家,所以无人敢买,因此被押解上京,送到京中,在人市上变卖抵债。而李家的直系亲属妇孺,则被派作劳役。②】

  【其中,李煦次子李鼎之妻被内务府发配到李保荣府为奴,做了傅恒的保姆,傅恒大家都知道吧,乾隆皇帝的宠臣,

  乾隆元配皇后的弟弟。后来因为富察家鼎盛,这位嬷嬷晚年也受人尊敬。在

  《红楼梦》中第十六回 中伴随着那位赵嬷嬷出现时也一条脂批,写“文忠公之嬷”③,就是暗写的李鼎之妻。】

  【所以周先生就认为,这很可能是史湘云在史家获罪之后,被排到卫若兰家中为奴服役。在这里她忽然见到卫若兰的麒麟,当即认出是当年她捡到并且交给宝玉的麒麟,于是潸然泪下,引起卫若兰的怀疑,询问之下,发现她竟然是贾宝玉的表妹。】

  【于是卫若兰与冯紫英等人着力寻访宝玉,最后找到了宝玉。而那时宝玉也是单身,因为宝钗也已经死了,重会湘云时,两人都是彼此无依,最后由卫、冯撮合,令他们二人结为患难中的夫妻。】

  【所以,湘云嫁的“才貌仙郎”,并不是卫若兰,而是宝玉。】

  【如果是周汝昌先生所推测的这种结局,那么,传递麒麟的“二传手”,便不是宝玉,而变成卫

  若兰了。】

  至此,宝玉终于明白了那“二传手”的意思。而此刻他就站在湘云身边,却绝不敢转头,瞥湘云一眼。相信湘云也是如此。

  【贾宝玉拳打镇关西:我怎么感觉大佬们其实都是在写同人文?】天幕上的萧兰兰见到这条“留言”,当即“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虽然兰兰提的那几位都是研究红楼梦的学术专家和大佬,但……兰兰也确实有一点点,在读续书或者是同人文的感觉。】

  【二分无赖:兰兰觉得“周说”有道理吗?】

  萧兰兰坐在烤架前,手中托着一张薄薄的小饼,歪着头想了一会儿,然后笑着回答——

  【我其实无从判断——因为兰兰的原则是讲求文本证据。但凡《红楼梦》的后三十回真本没有找到,兰兰就没法儿断言,哪种结局是真的,哪种结局是假的。】

  连同宝玉在内,众人听见这回答都有点失望。

  天幕上萧仙都不置可否,他们这些人间的凡夫俗子又如何知晓未来将会如何——可是再仔细一想,他们原本就不能知晓未来呀!

  天上仙子,许是因为“天机不可泄露”,所以用了各种法子,明示暗示。他们这些人若是还不知道感恩戴德,那就真不知好歹了。

  【但是,兰兰自己的观点是:宝玉与湘云之间是不存在爱情的。书

  中说得很清楚,宝玉不喜欢湘云劝他去学经济仕途之道,因此两人缺乏一种灵魂上的共鸣。宝湘之间,更多是一种打小儿一块长大的兄妹感情。所以兰兰并不觉得,湘云嫁给宝玉,会是一种“嫁与才貌仙郎”式的幸福婚姻。】

  【而周老提出的,宝玉与湘云最后“白首双星”的结局,听起来像是一个“大团圆”的结局,这和曹公那个“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悲剧主旨并不符合。所以兰兰也并不认为周老提出的这个结局就一定令人信服。】

  过来片刻,就见天幕上一排排字迹向上滚动。

  【23333:哇撒,感觉我们兰兰出息了。】【天青色等烟雨:现在可以质疑大佬了。】

  【……】

  贾母院中,史湘云收了她以往一贯的纯真笑容,头一回蹙着眉头,认认真真思考。

  而贾宝玉却握紧双拳,双目含泪,只觉心头憋着一股气,无法宣泄——为什么,为什么他的家,他身边的这些人,就注定一定要以悲剧收场,一定要“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不止他身边这些姐姐妹妹,就连这个一向身世令人心疼的云妹妹,性情如此娇憨爽直,连天幕都赞不绝口的,竟也得不到一个完满的结局。

  他要做点什么,他能做点什么呢?可是宝玉只愤懑了片刻,便叹了一口气,垂下头。

  他又能做什么?他又在做什么呢?

  如今家里琏二哥、凤姐姐、三妹妹,外头林姑父、林妹妹、宝姐姐,都在各自竭尽心力,避免落入天幕所预言的悲惨境地,唯有他……

  【大家过奖,其实兰兰从来没有想到过要去挑战权威。但是解读《红楼梦》这件事,它的确非常主观,我们每一位读者都有解读的权力。】

  【当然啦,解读也一定要遵循原则,否则就真的变成写同人文了,对不对?】天幕上扫过一片“哈哈哈哈”和“对”。

  【好了,我们不跑题,继续往下说。刚才兰兰向大家转述了周汝昌先生推测的湘云结局,虽然兰兰不能完全认同,但还是转述给大家听了。这是因为周老对史湘云的研究的确非常非常重要。】

  【周老不仅考证出,史湘云的原型是曹雪芹的一位李姓表妹,而且周老认为,这位女性就是与曹雪芹一起合著《红楼梦》的脂砚斋。】

  【二踢脚不是二锅头:哇哦!】

  【花开

  彼岸:听说过这个观点。】

  【梦里九重天:兰兰快多讲讲!】

  【之前兰兰给大家讲红楼的时候曾经多次提到过这个“脂砚斋”,讲到脂批中透露了什么什么信息,但是我还没向大家介绍过,这个“脂砚斋”究竟是什么人,他,或者是她,究竟在《红楼梦》一书成书的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今天咱们既然讲到了史湘云,又有周老考证史湘云的原型就是“脂砚斋”在先,所以兰兰打算一起把脂砚斋也给大家讲一讲。在开讲脂砚斋之前,且让兰兰再卷个小饼。】

  天幕上,萧兰兰果然开始动手卷小饼。

  而贾母院里,大家趁此机会赶紧来看史湘云: "云妹妹!" "史大姑娘,你可还好?"

  史湘云脸色煞白,却强笑着转过头来,冲着满院的人一挥手: “我没事!”

  她别过头瞥了一眼天幕,却道:“那位萧仙对我算是客气的……不过,既然林姐姐和薛家宝姐姐在天幕之后都过得好好的,我又有什么可担心的,人往高处走,总会越过越好的不是吗?"

  见被天幕点评的正主都这么说了,其余人渐渐放下心来。

  贾母赶紧拉着凤姐补作业: “天幕上说的那个‘脂砚斋’是什么,我听过,但那是什么事迹来着?"

  凤姐顿时向贾母挤眉弄眼地使眼色。

  "老太太,您难道不记得了?那天晚上在绛芸轩……"她指的是东府小蓉大奶奶那次。

  那次天幕上是明说: “脂砚斋”因为秦氏给凤姐托梦有功,所以删去了“秦可卿淫丧天香楼”那一节的文字。ÿǫЂȳ

  然而这话哪能在这么多人面前讲?

  所以凤姐只能指手画脚地浑说: “……宝兄弟也在。娘娘的好消息那时还未到咱们家里,东府小蓉大奶奶也还在世……"

  贾母一下子想起了,惊得一下子坐直了身体,忙留神院中其她人的神色,看看是否有人也看到了那夜的天幕。就见几个小的都一脸茫然,王夫人、邢夫人、李纨三人,脸上神色都是晦暗不明,看不出她们究竟有没有看过那晚的天幕。

  这时,萧兰兰已经吃完了手中的小饼,正意犹未尽地吮着手指,开心地评价:

  【刚才这

  个真好吃,是鸡胗鸭胗和掌中宝混在一起,难得每一样的火候都非常精确。好了,闲话不多说,咱们来聊聊“脂砚斋”。】

  凤姐听闻,突然冒出一句: "不好!"

  所幸不够响亮,只有贾母和贾母身边的鸳鸯等寥寥几人听见了。旁人还好,贾母马上明白了凤姐的意思——这样一来,那天幕上的萧仙岂不是便会旧话重提,将宁府小蓉大奶奶那见不得光的秘事透露出来。

  【首先,咱们先纠正一个概念:所谓"脂批”,是一个集合称呼,它并不一定就是署名来自“脂砚斋”的批语。留下脂批的笔名不止一人,最主要的是“脂砚斋”,但除了脂砚斋之外,还有一个叫做“畸笏叟”的笔名,也留下了很多批语。此外,还有棠村、梅溪、松斋等笔名,但这些笔名的批语很少,数量最多的是脂砚斋和畸笏叟。】

  【这个“脂砚斋”有多重要呢?重要到,甚至有一种说法认为,《红楼梦》的作者根本就不是曹雪芹, “脂砚斋”才是著书的作者。】

  【曹公棺材板压不住了:啊这……】

  【小伙伴们别着急,听兰兰继续往下说:但认为“脂砚斋就是作者”的这种推测又是与很多条脂批相冲突的,因为不少脂批中都提到了"作者"这个字眼,并且明确将其与自己区别开。】

  【举个栗子:第五回 写贾宝玉游太虚幻境,幻境里的仙子们责怪警幻为啥把宝玉这等"须眉浊物”带来。批语便写“余为作者痴心一哭”④。第二十六回写林黛玉望怡红院而哭,脂砚斋评批:“不忍下阅看完,想作者此时,泪下如豆矣”④。第十三回写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想出了宁国府这等百年大族的五大弊病,脂砚斋又批“读五件事未完,余不禁失声大哭,三十年前作书人在何处耶?”④】

  【这几句批语都可以看出,脂砚斋是与红楼作者有一定距离的,所以兰兰并不同意“脂砚斋就是作者”说。⑤】

  【当然,在兰兰看来,脂砚斋就算不是作者,至少也是“合著者”。我们都知道,脂砚斋在《红楼梦》这本书中对很多情节的取舍都是有发言权的。】

  听到这里,贾母与凤姐心头都越发紧张。就在此刻,贾母突然想到了一个法子,赶紧冲凤姐和鸳鸯使了个眼色。

  “哎呀,老太太,您怎么了?”凤姐一声高叫。

  就见贾母面白如纸,闭目靠在椅背上,一动不动。贾母院儿里顿时全慌了。鸳鸯手忙脚乱地给老太太找药。王夫人急急忙忙地要打发人去送帖子给太医院请大夫。宝玉、探春、湘云等晚辈虽帮不上

  什么忙,但也全围在贾母身侧,大气也不敢出。

  谁也没工夫去听天幕上究竟说了些什么。

  过了一会儿,贾母坐正身体,凤姐和鸳鸯伸手替她整整头上戴的秋香色抹额。老太太面露笑容,告诉众人道: “我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