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安五年,高阳国大败符尘国,宁远大将军景铄戍边有功,奉命率兵回朝。

  “叔父,圣上让我即刻班师回朝。”刚接完旨的景铄拿着圣旨到了景泰的帐篷。

  “铄儿,圣上此次下旨怕不会只是嘉奖我景家那么简单,你回朝后恐怕是再无返程之日。”景泰看着景铄手中的圣旨,满是忧心。

  “没想到,圣上竟对我景家忌惮至此,我景家若是有谋逆之心,哪里还有他继位之事。”景铄这样说着,语气里尽是不屑。

  “傻孩子,自古功高盖主都是君王所忌惮的,圣上如此防备我等也无可厚非,只是铄儿切记,我景家忠于高阳国,忠于高阳百姓,却不必忠于君主,他若为难于你,你不必忍气吞声,我景家历代出生入死不是为了让后人受气的。”

  “铄儿明白,叔父放心,这世界上除了百姓没有人能让我忍气吞声。”景铄听到自家叔父“大逆不道”的话没有丝毫奇怪,毕竟父亲从小就是如此告诫她的——景家爱国,可以忠于圣明的君主,却不必忠于无能的君主。很不巧,这代君主虽然不至于昏庸,但确实没什么能耐。

  “待在京都也不是全无好处,至少你能好好陪陪你娘了。”

  “叔父说的是,总算能陪在我娘身边尽孝。”

  “好了,快去收拾行李,明日便启程回京吧。”

  “是。”

  第二天一早,景铄就带着三千狼燚军回朝了。彻夜奔波五日后,狼燚军回到了京都,入城门后便瞧见夹道两侧挤满了百姓,看到景铄带军进城个个都高呼

  “宁远大将军……”

  “狼燚军……”

  百姓呼声如此之高,景铄和狼燚军也都是发自内心的开心,这是他们用生命守护的百姓啊。

  酒楼上,一个气质出众的女子看着那骑在白马上的人,没有百姓那样激动的神情,反而望向那人的目光满是愁绪。景铄……

  景铄朝百姓点头示意,突然觉得后颈发凉,抬头寻找给她带来不适的目光时,心有所感的朝酒楼望去。

  四目相对间,队伍已然到了宫门前。楼上女子欠身对着景铄行了一礼之后离开了,景铄也收回目光,下马,入宫。

  皇宫内,三品以上的文武官员都在大殿之上等着景铄的到来。

  “听说宁远大将军这次回京带了三千狼燚军,和以往比可是多了不少啊。”

  “这你就不懂了吧,圣上此次下旨让景将军回朝就是为了留住她,怕是没有机会再回去戍边了。”

  “唉,景将军年轻有为,又是巾帼不让须眉,只可惜历代皇帝怕的是功高盖主啊……”

  …………

  群臣的议论一句不漏的进了木彦辰的耳朵里,只是没一句他爱听的,可惜什么?可惜她景铄一介女流却能带兵打仗,让一众士兵对她爱戴如此吗?他倒要看看,是他这个圣上更有权势,还是她这个大将军更有威望!

  身边的内侍告诉他景铄到了,他便宣她觐见。

  “宣,宁远大将军觐见。”

  随着景铄的出现,议论声戛然而止。景铄走进大殿,朝木彦辰行礼。

  “臣景铄叩见圣上,吾皇万岁万万岁。”

  “爱卿平身,朕知你一路舟车劳顿,特意安排明晚为你接风洗尘,今日只是先对你进行一个小小的封赏。”

  “谢圣上体谅。”

  景铄这话倒也不假,连日奔行让她也有些吃不消,况且回京都路上屡遭埋伏,实在是身心俱疲。

  “宁远大将军戍边有功,赏黄金千两,封武安侯,赐武安侯府。余下狼燚军将士赏白银百两,编入京都护卫营,将领享正六品官职。”

  “谢圣上。”

  “免礼,爱卿舟车劳顿,回府歇息去吧。”

  “遵旨,臣告退。”

  --------------------

  林温温:听说,只有百姓能让你忍气吞声?

  景怂怂:夫人不会让我受气!

  林温温:……这求生欲倒也不必。

  我来了,我来了,我带着新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