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都市异能>步步为赢>第20章

  身体上的优势也就罢了,高顺耀的意识方面的优势也着实了得。跑位,团队合作,位置感和创造力这些方面,虽然他的表现十足业余,可是却看得出来他有潜力,加之他在球场上非常投入,那种判断能力的逐渐增强,让把他的进步看在眼里的人叹为观止。

  甚至李泽有些时候隐隐觉得,他意识上的潜力,说不定比身体更大。

  “真是可惜,他的这个水准要是早几年开始踢球,说不定现在都能够踢上职业足球了。”

  坐在地上,刘颂随口的赞叹打断了李泽的思路。高顺耀又一次在球场上跑出来了不错的机会。中场球员的一个吊球,把球直接吊给了禁区里面的他,而他后退着接到了这个球,直接一个头球,把球甩给了另一侧插上的队友。在头球摆渡之后,他没有任何停球,立即向后跑动着,再次去影响着后卫的回防,一连串的举动他做得游刃有余,没有迟疑,没有停歇,让人看的也是颇为爽快。

  这样的球员要是早早被挖掘了出来……李泽听到了刘颂的话,可是却没有回答。他不认为被早早挖掘出来,就对高顺耀更加有帮助。要说身体好,那位去了曼联的国王董也不比高顺耀差,更是年少成名,现在他过得又如何?

  高顺耀的天赋就算高又如何?李泽可是深知国内的青训环境的。说不定,高顺耀早早挖掘出来了潜力,也早早的就在那个大染缸里染黑了,说不定现在已经过着玩乐为主,踢球为辅的生活了。

  天赋给人的不止是潜力,也许也还会给人以躁动。比起来那些躁动的人,高顺耀现在非常清楚自己在干什么,自己想干什么,他比他们踢得更加努力,能够笔直的朝着目标前进——这些人格养成,是青少年训练很难养成的。

  或许比起来身体出色,比起来意识卓绝,这才是高顺耀最大的天赋也说不定:一个懂得自己要做什么,能够向着目标前进的人,比起任何人来,都更容易成功。

  成名不一定需要趁早,晚些成名,说不定更好。


第十七节 酝酿

  在12月的东京,对于劳累一整天的人来说,恐怕没有什么事比找一个温泉钱汤泡澡更舒服的了。躺在温泉里面,高顺耀仿佛觉得东京冬季那渗入骨头的寒冷潮气都被加热了不少,裹着他几天来的疲惫蒸腾到了空中。安逸的躺在水中,计算着这几天的训练量,许久之后,他长出了一口气。

  今天的训练量,到现在为止应该就算是完了。想到这两天训练的辛苦和枯燥,再想想这几天以来自己的进步,高顺耀发现,自己对苦中作乐这个词,似乎有了全新的理解。

  这几天的时间,实在是太无聊了。

  足球训练中最为可怕的不是高难度,而是持续不断。很多足球技巧都是学一遍就可以学会的,可你真想要练好,那是一万遍也不嫌多的。最可怕的不在于学不会,而在于不坚持。

  当初李泽和高顺耀讨论足球训练时,李泽告诉了高顺耀这些。在最一开始的一个月,高顺耀还没有这种感觉,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枯燥,乏味,无聊,这些情绪开始在高顺耀心中滋生。它们像是野草一样快速繁衍着,很快充斥了高顺耀全部的想法,也让他的脑子里面,开始有了懈怠的想法。

  那些思想曾经在他的脑子里面纠缠过很长一阵子。甚至真的有些时候,在健身房里训练完了力量,或者在训练结束后躺在钱汤里的时候,高顺耀的脑子里面会闪过‘今天只练力量’或者是‘明天暂且休息一天’这样的想法。

  这样的想法闪过之后,高顺耀会为自己的想法而感到羞愧。可是他自己训练实在是过于无聊了,他真的也很担心,这种无聊的训练迟早会让他选择放弃。

  自己练习的东西很是无趣,全都是些基本的不能再基本的东西。李泽对自己的训练更是达到了严苛的地步,可是内容却极度的枯燥。

  停球,卸球,传球——内脚背,外脚背,正脚背,膝盖,头顶,胸口,腹部,鞋底,肩膀,他把各个位置拆的细细的让自己练习停球卸球,一点点的磨练着自己。

  一开始,这些停球卸球的基本功还只是李泽一个人陪他训练。可是随着发现他的技术不错,能够适应之后,李泽就开始叫上一群人一起陪他训练。一群人扔球的力度和速度根本就是全都不一样,想要把他们的球全都接住,而且还得刚好停在脚下,高顺耀也吃尽了苦头。

  而在各个位置都练习的出色之后,他又开始变着花样的玩了。跑动中停卸带传,冲刺跑中停卸带传,高对抗下停卸带传,疲劳之后停卸带传,这些东西也逐渐的被他加入了课程。甚至于他还要求自己学习如何头球把球摆渡给队友,如何胸部停球把球给队友,如何不需停球直接一脚出球——这些东西他全都要求自己掌握。

  而高顺耀的训练速度,可以说是大大得超乎了李泽的想象,本来他以为以高顺耀的底子和水准,能够在三个月里面训练出来个不错的基本功就算是可以了。可是谁想到在训练了还不到一个月之后,高顺耀的球感,就已经飞速的上升了。

  李泽给他安排的训练很多都是基本的东西,踢网兜里面的球,用脚背颠袜子,颠气球,用脚趾夹沙包,在水中体验脚部的受力,这些东西西其实并没有什么稀奇的地方,高顺耀的球感能疯狂的提升,简直让人惊讶。

  而疯狂提升的球感,也让高顺耀其他的技术,全都跟着一起在进步。球感是技术的基础,有了球感之后,足球能够跟脚,其他的技术什么都好练了。尤其是对于高顺耀这样的一个身体出色的家伙来说,手持水杯上下楼,沙地踢球,打网球这些用来训练平衡,协调性和发力感受的东西,他几乎都是不用做的,技术一提升,他的所有的东西就都在提升了。

  李泽也为此惊奇了很久,一个身高一米八八,各项指标基本上没有任何疏漏,全都处于极强的状态,而且球感好的可以颠球上楼梯,这家伙难道真的这么天才?

  李泽的惊奇,高顺耀看在眼里,也得意了很久,只是有些东西,他还是没有告诉李泽。

  他的球感好,估计不是因为李泽训练得法,而是因为他小学时候踢过球。在国内时,他的家乡号称是足球城,足球氛围还是很浓厚的,他上小学的时候,父母经商很忙,他跟着姥爷长大,在那个时候他练过一阵足球,只是后来上了中学,学习紧张了,他就不练了。

  也许自己的球感,就是那个时候培养的吧——高顺耀想起了,李泽曾经说过的,足球在11岁以前培养的是球感,11岁以后是技术,14岁以后才是战术的说法,也许自己的球感就是那个时候养成的。只是一直来,他疏忽了训练,导致自己的技术下滑,而现在的突击训练,让他把小时候的感觉找回来了。

  只是,这些东西他才不想告诉李泽:就让他以为自己是天资卓绝好了,不然的话,他在自己面前就更得瑟了。

  这些天来的训练里面,李泽已经渐渐的不再嘴硬认为他注定无法踢好球了。一个月来高顺耀的态度,以及一个月以来高顺耀的天赋的展现,都已经让李泽原本对他的疯狂的不认同大大的减少了。以前提到了自己想要踢好球,他总是在指责自己妄想,而现在虽然他还是抱怨,不过已经是抱怨高顺耀太过于迷信自己的天赋了。

  不过好歹他是承认了自己的足球天赋了。

  “天赋不等于实力,没有经过训练也是不可能踢好球的。别老迷信什么巴西贫民窟里面出来过没经过训练的球员,巴西的青训系统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强得多。他们的球员是练出来的,你要想成才就也得训练才行。”

  这些话李泽还是经常说,高顺耀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了。他也逐渐的接受了这概念:自己的天赋虽然好,可却不是没有缺点的,他的技术运用实在是有点糟糕。

  或许用有点这个词形容都不太准确,应该说是很糟糕才对。他的技术运用上几乎没有任何优点。传球策应的意识他是压根没有,跑位方面他似乎除了抢点也是一塌糊涂,至于射术和头球——在李泽的教导之下,他才开始理解各种射门方式应该在何种情况下使用才是最合理的。

  以前高顺耀很为自己踢球时总结出了一些经验而自豪,他认为自己算是有射手本能,都得合理利用技术的,可现在他才发现,这些自己总结的经验原来早在很久以前,就已经都有人整理过了,他们想的比自己还细,甚至都归纳总结当做教材了。

  野路子和正规训练的差距,高顺耀也算是明白了。自己踢球这些东西得自己一点点领悟,别人一个上午就可以全都学到,也就难怪人家技术比自己好了。

  天赋再好,没有训练也是白费。

  “你的天赋就像是珍珠,看起来熠熠发光。但是足球技术的运用就是绳子,你必须把这些珍珠全都穿到一起,才能够形成好看的首饰。有天赋没技术,就像是有智商没知识,依然什么都不是。你想得到做不到,那就和想不到一样。你看着远处有队友跑出来空位了,可是你能保证20米距离,速度足够的准确传球么?你看到对方防线的漏洞了,可是怎么跑才能够保证不越位还能够接到队友传球?你护住了球,也想要打门了,可是如何预判对方守门员的动作?这些东西都是技术运用,学会了技术,你的天赋才能够发挥出来。不学这些,你就什么都不是。”

  李泽的话有理,高顺耀也知道,可是他却也总觉得,这话有些别扭,“要是照你这么说来,什么东西都是靠练的——这么踢足球,岂不是没有想象力,灵性这些东西了?一切都有战术管着,靠训练磨出来,我总觉得……”

  “太过于机械,缺少浪漫气息?”李泽反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