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穿越重生>昔我往矣>第45章

  最近上京城里染上了一种奇怪的疫病。

  患者起初无感,三五日后便忽然头痛发热,乃至后期上吐下泻,全身浮肿,甚至浑身上下四处鼓起密密麻麻的脓疮,且一旦患上,撑不过七日。

  最可怕的是,此病无药可医。

  整个上京阴云笼罩,家家关门闭户,血水横流,人人自危。

  仿佛曾经的繁华盛世皆为泡影。

  而此时的尼姑庵中,咳嗽声吐逆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师太,”郝樾邈一身素衫,面上裹着一层麻布,行至慈音师太身侧,双手合十,神色担忧,“近日来借宿的患者越来越多了,再这样下去,不出几日整个庵内便会人满为患。”

  “确未料到是此般情境,”师太手持念珠,长叹一声,“半月前佛珠断线那般征兆便知有异,但此番疫病却更为来势汹汹。”

  “出家人慈悲为怀,此事既已发生,我等不能不管。”

  “只是可惜了樾邈——你一个富家公子,跟在我这个老尼姑身边这么多年,确实是受苦了。”

  “师太所言实乃生份,”带发修行的少年躬身行礼,“樾邈所行之举,皆发自本心。”

  若说这郝樾邈,身世的确坎坷。

  他出生在二品大员的官宦世家,虽是郝家大公子,生母却只是一房不起眼的妾室。当家主母善妒,他从小便不得不与母亲一同被寄养在城边的庄子里。后来日渐长,虽被接回,但在府中却处处看人眼色,地位甚微。他本身并不喜好功名利禄,无论是舞文弄墨还是舞刀弄枪对他而言都索然无味。一次偶然的契机,他结识了出门化缘的慈音师太,从此识得佛法的深广奥妙,从此逃出家门,带发修行。

  上京城里无寺庙,只有那所有些破败的尼姑庵。慈音师太见他颇有慧根,便打破常规,讲以佛法,并将其留在了庵内。

  更何况,这位慈音师太出家之前可是位名噪京都的风云人物。

  她本名唤钟千秋,是先帝初期名门世家钟氏的独女。

  这般,又是几大世家之一,钟大小姐本应该含着金汤匙长大。在襁褓之中时,几位世叔世伯八姑七婶齐聚一堂,桌上物品琳琅满目,等着这位嫡长女来抓阄。

  大家心想:这样的姑娘,出身如此显赫,世代书香,此刻又显得如此娴静秀美,日后绝对是大家闺秀的典范。此刻必是要抓几本四书五经,抑或是笔墨纸砚、琴棋书画,再不济也是上等的钿头银篦、胭脂水粉——总而言之,定是名门贵女所喜,金枝玉叶所好。

  她不。

  准确来说,娴静秀美的钟大小姐抓了两样。

  一把木头弓,一张珠算盘。

  于是,十五年后,上京所有人都记住了钟氏女的赫赫威名。

  这位书香世家的大小姐,是位箭法高明的习武者,自小练就一番百步穿杨的本事,曾经女扮男装趁着秋狩闯围猎场,最辉煌的战绩是三箭命中一只吊睛白额猛虎的眉心,虎口夺人,救其性命。若非世道阻拦,她曾经就差点直接上书皇帝,提出准许女子读书识字、习武参军等等一系列金玉之言了。

  其名头可以堪比如今的上京娘子军,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更绝的是,她自小便下定决心,苦学珠算,立志要开创一个商号,打遍大顺无敌手,使金银货物流通四海,福泽万民。

  有传言说她与皇室有过交集,更是和曾经的皇甫小姐、当今的太后娘娘义结金兰、生死与共。

  她早年的人生,正是应了她的名字,应该钟铭鼎记、千秋传世。

  只可惜沧海桑田,时光辗转,女官制度百废待兴,天下归一的商号还未创立,这般的奇女子却俶尔之间,不知因何缘故,无声无息地消失在大众视野中。

  几乎无人注意到,多年后的某一天,在一座破败的尼姑庵前,大门缓缓打开,阳光洒入,慈音师太手持一串檀木念珠,站在光里。

  故而此后的世人,只知师太慈音,无忆钟氏千秋。

  “几日前钦天监也传来消息,对师太您当时所问之事有了回应。”郝樾邈微微失神一瞬,便埋下头对身前人说,“但他们竟说天象紊乱,一片混沌,看不清明。”

  慈音师太半仰着头,神色莫测:“能入钦天监者,这次多半不会说谎。”

  传言并未作假,钟千秋与皇甫翊确实因为一场生死劫数义结金兰,但世人不知道的是,曾经孤标独步的钟小姐还意外救过当今皇上的生母,这份恩情,王锖永远感激于心。

  年幼的他曾经悄悄拜访尼姑庵,面露希冀地告诉慈音师太,他可以许她所想的任何愿望,包括修缮尼姑庵,包括御赐牌匾、昭告德行于天下。

  但是出家前的奇女子、出家后的慧尼姑微笑着摇头婉拒。王锖至今记得,她认真地盯着面前的小皇帝,像一位慈爱的长辈,眸中却含有万千玄机。

  她说:“陛下,您若真的感激钟氏小姐,那就请完成她在世间最后的执念——予一片繁华盛世,予一片海晏河清,家家户户吃饱喝足,没有流离失所的难民,没有抢杀劫掠的盗匪,更没有男重女轻的俗念。让四海升平、国泰民安,让大顺的每一座山川、每一条河流、每一寸土地、每一个子民都有未来可期。”

  “这个愿望,她意识到自己一辈子、下辈子甚至下下辈子或许都完不成,但是还有千千万万个她在暗无天日、三教九流之所祈盼着终有一天到来的光明。”慈音师太神色平静,眸中却仿佛藏有万千星河,“带来希望的人很多,而陛下,您也是其中之一。”

  年幼的小皇帝神色逐渐由懵懂转为坚定。他攥紧了手中的拳头,抬起头来:

  “朕会的。”

  钟家大小姐与太后的金兰之谊是真的,慈音师太与当今圣上的忘年之交也是真的。

  这也是郝樾邈为什么能够在宫中传过师太的口信就能自由穿行到钦天监的原因。

  “天象混沌不清的确难有,”慈音师太叹了口气,“大顺未来的国运走势怕是要多舛了。”

  郝樾邈微微一怔,刚想说话,却听身边人又开口道:“不过眼下更棘手的是这突发的疫病,这么多天,宫中太医也应该给个准信了。”

  “走一步算一步吧。”

  上京城,无名茶铺。

  华芷昕脸上裹着一层布巾,虚叩两下,刚要推门而入——

  门无声地自里而外打开了,我眼神中充斥着警惕,同样蒙着面,见到来人,放松了些,声音中带着一股疲惫:“今天茶馆不接客,抱歉。”

  “我就是来看看你,”华芷昕略一抬眉,“堂而皇之地把人堵在门外面,羽掌柜,待客之道退步了啊。”

  “……阿陆也染上了。”我声音有些沉重。

  “就是要说这个。”华大小姐抬脚往门里跨去。

  “还记得我们之前在草华堂门口看过的那几个人吗?他们和后来乡邻们症状颇为相似。”对阿陆简单慰问几句后,华芷昕拉着我坐到桌旁,眸色微深,“而我几日前恰巧从别人口中得知,这疫病是从城郊的一座小山村里蔓延开的。”

  “别人……”我抬了抬眸子,“是指杨指挥使?”

  “……”华芷昕顿了片刻,不置可否:

  “锦衣卫管侦察,但从谁口中得知不是重点。”

  “重点是,”华芷昕面色凝重起来,十指交叉,“寻常疫病有天受 ,有传染,但此疫不然。”

  “甚至连宫中太医,也未曾分析出其系出何源。”

  作者有话要说:

  本章出场人物:

  学生:0人,总计42人

  老师:0人,总计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