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穿越重生>昔我往矣>第10章

  景和十八年,除夕。

  华灯初上,夜幕将至。本是一片盛景,清街之后却行人寥寥,不闻人声。

  恢宏的宫墙外,我和华芷昕早已换成了丫鬟的打扮,此刻低垂着头,跟在梁许安身后,随着礼部侍郎的家眷一行缓缓行至宫中。

  皇宫之外不远处,一片阴影角落里,夜幕中的黑衣遮掩住了人们窥探的视线,阳晓鱼半靠着墙,冷声道:“她们进去了。”

  “不急。”叶霑含微微眯了眯眼,“等过一段时间,待到宫宴进行到中后期,防备是最为松懈的时候,我们再进去不迟。”

  阳晓鱼冷眼瞥着灯火辉煌的皇宫,却听身边之人又缓缓道:“此次闯宫,别的不必怎么在意,只需留心一个人——”

  “大内侍卫统领,皇甫铮。”

  “在民间有‘凡间罗刹’凶名的那位?偶有耳闻。”阳晓鱼淡淡颔首。

  “不要轻觑了他,”叶霑含侧过身来,眸中神色严肃,“此人武艺绝佳,更胜我一筹,若被他发现,九死难逃一生。”

  皇宫大内,四周皆是朱墙碧瓦,宫灯泛着光晕,在眼边沉沉浮浮。

  宫宴的规模浩大,来此赴会的官宦子女不在少数。我挪着细碎小步,抬头望了一眼,又装作怯懦怕生的样子把头埋了下去,对身侧的华芷昕用只有两个人听得到的声音耳语:

  “此次宫宴,我们的任务很简单,就是两个字,盯梢。”

  “盯住那德妃的行踪?”华芷昕想了想,接过话来,“看看她在殿上会不会露出什么破绽?还是以防阳女侠进宫搜证据出什么意外?”

  “两个理都有吧。”我刚要点头,却听队伍前带路的太监细着嗓子道:

  “诸位夫人小姐,保和殿已至,请各位先行安坐。”

  不必慨叹“红砖琉瓦金黄字,镁光故影宫墙稀”,若是踏入这画栋雕梁的宫宇门中,另见一方天地,才终于把“若非王者之宫,必是神仙之府”如此绝赞领悟一二。

  我一边跟在梁许安身后慢慢挪步,一边心里不住地啧啧称奇,一种活了两辈子而今才见到世面的复杂情感油然而生。直到前方之人停步落座,我与华芷昕侍立两侧,许久之后才从九重宫阙的震撼中平复下来,转而将目光投向参宴之臣。

  “那两位是谁?”我悄悄凑近身侧沉默不言的华芷昕,目光望向前方朝廷官员的座列,又自问自答一般低声喃喃,“位于百官之首……怕不是当朝左右仆射?”

  没等来华芷昕的答复,身前的梁许安却不经意似地小声提醒道:

  “坐于百官首席的是当朝宰相,左仆射曹逆抚大人,年轻有为、足略大才;他身后一侧的座位上坐的是本朝右仆射,前任科举榜眼程赋辰大人,同样是文采斐然、风流倜傥。可惜这两位少年得志、身居高位的大人物在朝堂之上却是水火不容的关系——所以奉劝羽姑娘一句:少言静候。”

  我再仔细一瞧,那位被尊为百官之首的曹丞相正襟危坐于席前,冠玉一般的面上却透着一股违和的少年老成,浑身上下萦绕着一股冷清的气场;而他身后那位程大人则是不声不响地摇着一柄折扇,嘴唇轻勾,一双好看的桃花眼微微弯着,眼底却透着一丝寒意。

  简而言之,由于二人之间隐隐透出一股生人勿近的相悖气场,两者身旁竟是无一人敢凑近前去搭讪。

  “好像还真是……”我感慨般地自言自语,却又自动无视了梁小姐话里的最后一句,把目光投向武将席。浅浅巡视了一番后,突然眸前一亮,“芷昕,你看那是谁?”

  宴席的中间位置,坐着一个年轻将军。乌发白袍、头戴银冠,青丝被高高束起,称着他棱角分明的面庞更显俊逸。他独自斟了一杯酒,自饮自酌,倒是显得与身边那群粗旷豪放的武将格格不入。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本以为这次华芷昕又不会搭理我的自找没趣,却不料她迟疑片刻,竟轻轻开口,“朝中应该只有一人对得上号——玉面将军陆沉羽。”

  “原来是他,不怪乎如此了——但是……在我印象中此人一直在驻守边关,怎的今年也来赴京参宴……”我闻言,敛眸沉思,待到再度开口时,却是笑眼弯弯,话风一转,“这朝中青年才俊不少嘛,我还以为都是些老……”

  声音未落,殿外骤然传来太监高扯着尖细的嗓音:

  “皇上驾到!太后娘娘驾到!淑妃、德妃娘娘驾到!”

  在山呼万岁的声潮中,我埋着头,心里却兀自回想着来此之前听康粼麓最初的一番言论——

  当今圣上后位空悬,宫里有尊号的只有两位,便是淑妃与德妃。太后将朝野大权把持得紧,外戚在朝上混得风生水起,又有先帝嘱托的摄政王在旁监督,皇上不得亲政,只得处处提防,久不立后也是此理。

  这也真是个难得的清水皇帝了。我想悄悄抬头,观察一下那位极有本事荣升高位的德妃娘娘到底是何模样,却听那高座之上的年轻帝王轻轻开口,嗓音温和,却隐隐透出一股威仪:

  “众卿不必多礼,平身吧。”

  我微微一怔。

  这声音,怎么听着有几分熟悉……

  “除夕之夜,本就是普天同庆,如今众卿家能齐聚一堂,哀家心甚慰。”皇帝身侧,端坐着一位雍容华贵的美妇人,虽然被尊为太后,其实还很年轻,岁月未曾在她脸上留下过苍老的痕迹。她淡淡地看了一眼侧首的养子,红唇勾起了一个恰到好处的弧度,“皇帝,你觉得呢?”

  “母后所言甚是。”青年帝王微微颔首,大殿的灯影灼灼映着他隽朗的脸显得愈发苍白。

  保和殿内一时寂静无声。

  最后还是太后轻笑出声:“这一年来,诸位爱卿同心协力,为我大顺创下累累功绩,陛下在此保和殿设宴,还望诸位不负君恩——愿新岁伊始,大顺四海昌平!”

  “新岁伊始,四海昌平!”大殿里回响着众臣一致的呼声。

  “众卿也久等了,哀家便不再多说,”太后回眸,气定神闲地望着皇帝,“皇帝可有什么话要交代?”

  “我大顺君臣同心,天下为家,自是不必多言。”君王一袭明黄衣袍,坐于上首,声音温如暖玉,“便当做家宴,众爱卿,且开席吧。”

  推杯换盏,歌舞升平。

  丫鬟的作用本就是服侍主子用膳,但如今我二人演戏而已,自是落得清闲。

  我假意给梁许安布着菜,得闲之余,眼光便瞟向坐于皇帝侧首的两位妃子:一个身着紫衣,端庄沉稳,峨眉朱唇,钿头银篦琳琳琅琅,恍若花中芍药;另一个则蓝衣加身,碧玉缀于发间,肤色白皙,显出一副柔柔弱弱的女儿情态。

  之前记过,这季家有女,自小体弱多病,却有病西施之美称名扬在外,如今一看,应该是蓝色宫装的这位了。

  我心里暗自思索,刚想侧回首跟华芷昕传个消息,却听耳旁笙歌鼓乐已停,再定神一看,竟有二人跪于殿前请旨:

  “陛下/太后,臣有本启奏!”

  两个官至一品的年轻权臣异口同声,随后冷冷地互看一眼,同时缄口,估计也不约而同地将对方的祖宗十八代在心里暗骂了不知多少遍。

  ——怪不得势同水火呢,敢情支持的阵营都是截然相反。

  我捕捉到二人开口时的称谓不同,八卦之火熊熊燃烧,默不作声地准备看戏。

  曹逆抚冷嗤一声,终究放不下面子,却让身边的程大人抢了先机。只见程赋辰眉梢一扬,常年含笑的桃花眼里竟带着些许认真的神色,沉着嗓音道:“启禀陛下、太后,臣所奏之事,关乎民生。”

  “半月之前,为迎接各地的大人们,宫中下旨,令锦衣卫肃清街道提早半月。这整顿街容本是圣明之举,但若提前过早则有损民之生计。”他顿了顿,继续道,“半月来,臣见市井之容有所整顿,本应心生欢喜,但家家户户的百姓却因此接不开锅,维生艰难,臣身为朝廷官员,决计不能冷眼旁观——”

  他拱了拱手,骤然抬头,声音中带着几分铿锵:“各地官员在上京还要小住一月,但在这除夕之夜,微臣斗胆,恳请陛下收回成命——国以民为本,百姓安则君王昌,君王昌则天下平!”

  “……臣弟附议!”正在埋头饮酒的王胤锦一听可以不用清街,忙拽着身侧沉默不语的王展轩跪了下来。

  “臣……附议!”

  “听着有理。”

  “所言极是啊!”

  “臣等附议!!”

  ……

  大殿上乌泱泱跪下来一群人,就连一直与右仆射互不对付的曹逆抚也颔首不言,算是默认了此般言论。

  “程爱卿所言有理,仔细想来,朕亦觉得此事不妥。”待到保和殿终于陷入沉寂,高坐于龙椅之上的帝王才缓缓开口,又看向身侧,“母后觉着呢?”

  太后笑了笑,声音波澜不惊:“举世皆欢的日子里,正应该与民同乐。哀家觉得并无不可,还是交由皇帝决断吧。”

  “既如此,诸位爱卿请起。”皇帝微微抿着唇,眸光里暗藏笑意,“传朕旨意,即日起解除清街之令,百姓可自由生计。从正月初一至十五元宵,放开宵禁,各街坊间可设夜市,以慰民生!”

  在声震寰宇的“皇上圣明”呼声之中,我与华芷昕相对一望,眼中各有欢喜。

  不知不觉间,月上柳梢。

  眼见并未有风吹草动,宫外把守的侍卫不由倦怠下来。

  月光照不到的荫蔽之间,树影婆娑,两个黑衣蒙面客对视一眼。

  “走。”叶霑含撂下一个字,飞身跃起。

  阳晓鱼不动声色地颔首,也纵身而去。

  作者有话要说:

  本章出场人物:

  学生:cbq、csc、lyc20共3人,总计20人

  老师:wj、hy共2人

  翻译前——

  皇帝:“众卿不必多礼,平身吧。”

  翻译后——

  皇帝:“同学们,语文是一门平易近人的学科……”

  我: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