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穿越重生>在鬼怪文里当县令的日子>第132章 (捉虫)

  这日,向来冷清的翰林府来了一位客人。

  陈学士放下手中的书籍,连忙起身迎了上去,他热络的和来人打招呼。

  “是孔公公啊,您怎么亲自来了,稀客稀客,来来,外头风大,咱们到屋里坐。”

  孔公公扬了扬拂尘,他低垂眉眼,和陈学士打了声招呼。

  “陈大人安好。”

  这孔公公虽然态度放得卑微,但陈学士却不敢摆官架子。

  别看这位公公年纪轻轻,这两年却是老皇帝跟前的大红人,听说很是得圣上恩宠。

  “里边请!”

  陈学士将孔公公迎进了屋,他看了看周围,最后对角落里的梁杰中招了招手。

  “来来,梁大人!”

  “劳烦你替我们烧壶热水,再去我那屋里将茶罐拿出来,今日我得请孔公公尝尝我新得的白马毛尖。”

  梁杰中不是太想动,磨磨蹭蹭好一会儿还没有起身,他瞥了孔公公一眼,嘴角悄悄的撇了一下。

  没根的奴才罢了,仗着自己在圣上面前有几分脸面,还想劳动他这个今科榜眼,笑话!

  孔公公瞧见了这一幕,他笑了笑没有说话。

  陈老学士气得仰倒。

  就这?就这?

  就这还敢抱怨自己都不派活给他干?

  方才那白眼翻的这么大,再大那么一分,眼珠子都要脱眶了!这梁大人是打量大家的眼睛都是瞎了不成。

  一时间,气氛有些难堪。

  坐在桌子另一边的何仕博何大人,他看到了这一幕,连忙起身笑着打圆场。

  “大人,这可真是巧了,这白马毛尖啊,是产自下官的故乡,之前还不觉得,大人一提这白马毛尖,下官的思乡之情便如那泉水,是突突突的往外涌动,怎么压都压不下去。”

  他捻了捻有些花白的胡子,上了年纪的眼睛依然清亮。

  “不知道下官是否有这份荣幸,为大人和公公泡上一壶清茶?”

  陈学士爽朗的笑了起来。

  “好好!我这白马毛尖经过何大人这一泡,味道定然更正宗了。”

  有了陈大人的首肯,何仕博起身出门。

  梁杰中讪讪的坐回了还没有起身的臀部,低声道。

  “马屁精!”

  何仕博笑了笑,没有理会梁杰中的酸话。

  孔公公将这一幕看在了眼里,他的目光落在梁杰中还年轻气盛的面容上。

  如此喜怒形色,真是傻瓜!

  榜眼又怎么样,三年可就又出一个了,看来,这会读书的人啊,也不一定会做官……当然,这梁大人也许连做人都还做不大明白。

  可惜了~

  ……

  何大人很快便烧好了一壶清水,他一手拎着滚烫的水壶,另一只手还托举着茶杯和茶罐,步履沉稳的走了进来。

  他替两位大人分茶盏,笑道。

  “这泡茶,讲究的不单单是茶,也有泡制这一道在里头。”

  “我想了想索性就将茶盏带来,现场泡给两位大人品尝品尝。”

  滚烫的水从壶嘴潺潺的落入青花色的杯盏中,碧翠的茶叶一点点舒展开,上头的白毫在水中一点点显露,微微漾开……

  不愧是白马的毛尖,微微轻拨杯盖,一股芬芳的香气便扑鼻而来。

  孔公公看了一眼茶汤,赞道。

  “好茶,茶汤清透明亮,香气清香怡人。”

  他清浅的尝了一口,沉吟了片刻,继续道。

  “入口微微苦涩,不过片刻就有回甘,慢慢饮来,却又有飘飘然的微醺。”

  陈学士惊喜的看了孔公公一眼。

  “不错不错,我近来烦闷的时候,就爱泡一盏白马毛尖茶,解闷!看来公公也是茶道中人啊。”

  两人交流了一番心得,孔公公又浅咂了一口毛尖茶,状似随意的开口问道。

  “今儿怎么不见这小宋大人?”

  陈学士瞥了个视线过去:“哦?孔公公找他有事?”

  “他跟着周礼周大人在修补古籍,古籍贵重又容易破碎损毁,我们特意安排了个院子,专门安置那些修补的工具和古籍。”

  “小宋大人这下应该在后厢房那边待着呢。”

  孔公公又和陈学士聊了几句宋延年,收到的都是赞赏的话。

  陈学士称赞:“小宋大人真的不错,心思细腻,关键的是为人踏实。”

  这一点在许多大人身上很难看到,更何况还是这样风姿出众的少年郎。

  “行事又稳妥,教过一遍就不会再犯第二次错误了,周礼带他也觉得轻松。”

  “当然,这也可能和他的出身有关,我听小宋大人说过,他自幼家贫,就连启蒙也是由义塾里的一位老童生开蒙的……唉,穷人家出来的孩子就是格外的惜福。”

  孔公公听后,也跟着称赞了两句。

  “小宋大人是不错,圣上也对他赞誉有加,是少年英才。”

  ……

  “多谢陈大人今日的款待,咱家去后头找找这小宋大人。”

  “陈大人留步。”孔公公婉拒了陈学士的相陪。

  ……

  陈学士踟蹰片刻,还是忍不住开口问道。

  “小宋大人可是有什么不妥?”

  孔公公摇头,他笑着道。

  “没有的事,只是陛下近来头疾发作,公文看多了眼睛有些花,小宋大人做事细致稳妥,陛下想招他进宫读读文书罢了。”

  ……

  真是这样吗?

  陈学士看着孔公公的背影走远,眼里有了忧虑,虽然这孔公公说的轻巧,但他总觉得不是这样。

  ……

  走过一个回廊,又转了一个弯就到了翰林府衙的后院。

  那里种植着一株高大的银杏树,此时已是深秋时节,发黄的叶子似片片小扇,微风轻轻一吹,便将它们温温柔柔的牵引下来。

  树下,一位丰姿出众的少年郎正微微的抬头,他伸出手抓住了其中一片落叶,似乎是得意自己的眼疾手快,他的唇畔勾起好看的弧度。

  孔公公顿了顿,唤道,“小宋大人。”

  听到声音,宋延年回过头。

  他看到孔公公出现在这里似乎有些惊讶,随即眼里漾开了笑意。

  “是孔公公啊。”

  孔公公看着宋延年,一时没有说话。

  梅花开放在数九寒冬的漫天飞雪中,此刻,在他的眼中,这洋洋洒洒往下落的银杏叶,就好似那大雪在纷飞。

  年轻的官员回头一笑,便似风雪中凌寒盛开的一枝梅。

  干净、纯粹。

  这……应该不是恶鬼吧。

  孔公公低垂眉眼,“见过小宋大人,陛下这几日头疾难耐,想寻小宋大人入宫帮忙念下公文。”

  宋延年:“陛下没事吧?”

  孔公公摇头:“不打紧,上了年纪难免有些头疼脑热,多歇歇就好了。”

  宋延年理解的点了点头,“劳公公稍等片刻,我去去就回。”

  孔公公同意后,宋延年转身进了屋内。

  ……

  屋内,青天白日的也点了两盏烛火,蜡烛是宫中特贡的,烛火明亮不跳动。

  周礼大人正在修复一副山水画,他拿着一把毛笔,旁边是一小瓷碗的热水,笔尖轻点水面,氤氲着热气的清水将笔尖一点点的湿润。

  只见他动作轻柔的将沾了热水的毛笔,轻轻的涂抹向画中那点点污渍霉斑。

  水渍一点点氤氲开……

  宋延年递过一条羊肚子手巾。

  周礼接过,动作小心又谨慎的用这羊肚子手巾将带水的霉斑一点点的吸出。

  “呼~好了。”

  周礼大人长长的吁了口气,站直了身子。

  “真是件磨人的活,哎!我的腰都弯疼了。”

  宋延年扶着他往后:“坐着歇歇吧。”

  周礼大人坐了下来喝了口清水,这才觉得整个人好了许多,他看向宋延年,笑着道。

  “怎么样?眼睛休息好了没有?”

  宋延年点头,他带着歉意将事情说了一遍,视线落在古画上,开口道。

  “大人,这画等我回来后再修补吧。”

  周礼摆摆手,“去吧,圣上的事要紧,至于这画。”

  他目光落在画纸斑驳,破损厉害的古画上,叹息了一声。

  “我能做一点是一点。”他的话语不掩饰心痛和惋惜,“这画毁得太厉害了,唉,这应该就是靖灵散人的真迹,春山访客图。”

  宋延年:“传说中靖灵散人的最后一副画?”

  周礼诧异的看了宋延年一眼,“哦?小宋大人对靖灵散人也颇有研究?。”

  这靖灵散人是前朝的一位书画大家,尤其擅长山水画,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特别是前朝末年的战争纷乱,这靖灵散人的真迹传下来的并不多。

  甚至连那一派的技艺都没有完整的流传下来。

  “当真可惜~”

  宋延年点头,看着古画目露惋惜。

  “替我启蒙的先生尤其喜爱前朝的贺潮先生,是以,对于靖灵散人的生平,我略有听闻。”

  他看向被热水沾湿的画卷。

  虽然已经破败肮脏,但依然可以看出创作它的人的用心和技艺高超。

  山水树石用细细的笔勾勒出形状,青绿色淡淡的描过,妆点着一片山河,层峦远山,绿树巍巍似有风动,一条小路蜿蜒在山林青翠的绿树下,一路直上……

  周礼恍然:“难怪难怪!”

  这贺潮先生是前朝的大家,靖灵散人虽然没有他出名,但两人算是玩伴,游山赏水,一个写诗词文章,一个作画,倒也是美谈。

  宋延年:“其实,坊间还有一种说法,据说这副古画有几分邪异。”

  这画还是周大人在一家书肆里淘来的,真是难为他了,都破成这样了,还能在一堆瓦砾中挖掘出这颗珍珠。

  周礼并不是太介意:“是有这种说法,这副画耗尽了靖灵散人的心力,他熬得太厉害了,画完这副画人就去了。”

  “谣言大概就是这样传起来的。”

  “唉,一副画能有什么错?不过是凑巧罢了。”

  ……

  “大人,那我就先行告退了。”

  宋延年转身往屋外走。

  “哎哎等下!”周礼叫住了他。

  宋延年回头,周礼几步走了过来。

  他从宋延年身上捻下了一片银杏叶,食指和大拇指捻动着银杏叶的根茎,如小扇子的黄叶顿时在他手中旋转翩跹。

  周礼看了两眼,笑道,“这片叶子的形状倒是漂亮。”

  他将它随手收拢到袖中。

  “我家小闺女前两日嚷嚷着要一副美人牙黎,我去坊间看了,那一套下来可贵了,用啥美人牙黎,我瞧这银杏叶就不错。”

  反正都是书签。

  没差!

  宋延年笑了下,开口道,“要是不嫌弃,过两天我替她做一套木刻的,也很漂亮的。”

  周大人家的小姑娘还是个豆丁,倒也不必有男女忌讳。

  周礼也不客气,他爽快的应道。

  “行,那就先谢谢咱们小宋大人了,这两天我就拿着这银杏叶先打发打发她。”

  说完,他不堪其扰的扶了扶额头,“唉,小姑娘闹人,脑壳真疼。”

  宋延年看着他名为抱怨,实则为炫耀的模样,好笑不已。

  “走啦走啦,我明日再来帮忙。”

  ……

  钦天监。

  秋白道人收到消息还有些不相信。

  “什么?陛下召我觐见?”

  下首的公公点头,声音有些尖利。

  “是!道长随咱家走一趟吧。”

  秋白道人起身,他抚平身上的褶皱。

  青翠色的拂尘一扬,白光一闪,原先有些凌乱和灰尘的秋白道人瞬间变得洁净清爽。

  “烦请公公稍等片刻,贫道交代小童一声就来。”

  “是!”

  公公低下头,他悄悄收敛了自己的声音,不敢太过放肆。

  当真是仙人手段啊。

  ……

  秋白道长走到钦天监的炼丹房里,那里,小童玉阳正点着脑袋打着瞌睡。

  他的手中拿着一把蒲扇,时不时的扇扇炉火。

  秋白道长看到这一幕,叹了口气将他从地上抱了起来。

  玉阳迷迷糊糊的睁眼,“师,师父!”

  秋白道长纠正:“是师父,不是师师父。”

  “累了就去屋里睡觉,守在炉火旁打瞌睡做甚?”

  “要是不小心栽到炉锅里,你这张小白脸就不能要了。”

  他说完,惩罚似的捏了捏玉阳的小脸蛋。

  玉阳皱巴巴着一张小脸,嘀咕道。

  “这可是陛下的灵药呢,要是不多看着,那些好东西可都糊了。”

  秋白道人不以为意。

  好东西他都收着呢。

  哪有什么灵药?不过是清心丹的加强版罢了。

  至于身体好转?

  清心后,陛下就开始修身养性了,再加上他之前打下的基础,身体自然有所强健好转。

  无精就无神。

  他拦住老皇帝不被后宫的小妖精们牵走心神,保护住他的精血,自然有神。

  秋白道人将小道童牵到隔屋,让另一位大人帮忙看着。

  “师父进宫一趟,你自己在这里先玩。”

  玉阳:“哎!”

  ……

  秋白道人捂着鼻子,将特意加过料的丹药从炼丹炉里捞出,一粒粒的塞进大肚白瓷瓶中。

  奇怪,这老皇帝最近不是躲着他嘛!

  怎么又召见他了?

  不管不管了,难得肯见自己一回,这清心丹自己要多装一些。

  ……

  不一会儿,秋白道人将一个大肚子的白瓷瓶拿在手心,他轻轻一晃,里头的灵丸塞的太满,都晃不动了……

  秋白道人满意不已。

  很好,沉甸甸的。

  “走吧。”

  ……

  皇宫,御书房。

  “陛下,秋白道人求见。”

  老皇帝:“宣!”

  秋白道长今日一身黑白相间的道袍,袖口和衣襟处有仙鹤振翅,白云飘飘,他手持拂尘,另一只手捧着白瓷瓶,走来款款似有仙风飘来。

  “陛下,贫道有礼了。”

  老皇帝:“道长不必多礼。”

  秋白道长抬起头,眼里似有光闪过,他微微侧身后退,手中的拂尘一扬,目光落在老皇帝身上。

  “陛下!贫道最近夜观星象有感……”

  老皇帝瞬间打了个激灵。

  来了来了,他又要开始说道论经了。

  他从来不知道,一个人的话可以这么多,上次听完秋白道人的讲经,他的大脑都空了,直到深夜耳畔都好似有道长那涓涓如山间清泉的话语。

  清冽好听。

  但是连绵不绝啊。

  老皇帝伸手制止。

  “停!今日找师兄来,不是为了论道。”

  秋白道长:“哦?那陛下召见贫道,所谓何事?”

  老皇帝做了个手势,请秋白道人落座。

  “说来这事,还是和之前的林翰林有关。”

  秋白道人坐了下来,他将手中的白瓷瓶往桌上一搁,听到这话,转过身看老皇帝。

  “哦?愿闻其详。”

  老皇帝:“朕思前想后,还是不放心林翰林所说的道书。”

  “道长说得对,这书邪异的很,要是落入有心人的手中,难免又是一场恶事。”

  秋白道长喟叹了一声,“陛下明白就好。”

  老皇帝脸色不变,继续道。

  “是以,我派出了暗卫追寻这翁氏的下落,不想,这翁氏竟然疯了,哎,她既然已经发疯,前尘往事自然已经忘记。”

  “但暗卫发现了一件事,这今科状元郎宋延年,居然同这林翰林是同一个地方出来的。”

  秋白道长凝神,他的面容慢慢变得严肃。

  老皇帝:“道长也觉得巧吧,朕也这般觉得,委实凑巧了一些。”

  “今日,朕想拜托你来看看,宋大人是否身怀异样……这小宋大人,是否是又一个林翰林?”他顿了顿,继续道。

  “那道书,是不是在这宋大人身上。”

  秋白道长起身作揖。

  “陛下考虑极是,贫道自当竭力。”

  ……

  这时,孔公公进来了。

  “陛下,宋翰林在外头候着了。”

  老皇帝看了一眼秋白道人,秋白道人的食指和中指间陡然出现一张黄符。

  “燃!”

  随着秋白道人的一个挥手缩力,他指尖的黄符燃上了幽幽蓝火。

  燃着蓝火的黄符从秋白道长眼前慢慢却又坚定的移过,闭眼的秋白道人再睁开眼,眼里隐隐有蓝光一闪而现。

  秋白道人碰上老皇帝的目光,平静道。

  “陛下,可以了。”

  老皇帝不自在的移开了目光。

  怎么回事,在秋白道长开了天眼的目光下,自己居然心虚的紧。

  秋白道长看出了老皇帝的不自在,他解释道。

  “此乃问心显形符,陛下方才和贫道说的一些话,避重就轻了。”

  寻找这本道书,究竟是为了苍生着想,还是为了私欲?

  皇帝陛下自己心里清楚。

  秋白道长瞥了他一眼,没有将话说的太直白,省得他难堪。

  老皇帝:??!!

  “没有的事!道长误会我了。”

  真撒谎了也不能招认啊!

  不过,连他的私心都能识破,这符箓还真是厉害了……

  老皇帝轻咳了两声,侧头对孔公公道。

  “孔公公,宣宋翰林觐见。”

  秋白道长将视线从老皇帝身上挪开,看向大门处,等待着今科状元郎的进门。

  ……

  宋延年站在宫殿外头的等待着老皇帝的召见,在秋白道人燃符的那一刻,他便感知到了那股纯粹的符力。

  “问心显形符啊。”

  随着灵韵注入心口,层层白光轻柔的包裹住宋延年,白光一点点的浸入身体,不过是须臾间,他身上的白光便已不见踪迹。

  有了这,在秋白道人面前只要不是明显的谎话,他都不能识破。

  ……

  “陛下。”

  老皇帝:“起来吧,宋爱卿。”

  他看了一眼秋白道长,秋白道长摇了摇头。

  宋大人没有问题。

  老皇帝吁了口气,是人就好!

  老皇帝看下方的宋延年,开口问道。

  “宋大人和林子文大人是同乡?”

  宋延年抬头,面上有着诧异,他纠正道:“不是林子文,是林立祥,子文十来年前就被害了。”

  老皇帝见他主动提起这事,连忙问道。

  “你早就知道这事?”

  宋延年摇了下头又点头。

  他将当初张婆收水鬼的事说了一遍,最后叹道。

  “哪里想到,居然是子文代替了他爹,这些年在子文躯体里的一直是林立祥,我也是回京后,听到京里的传闻,这才知道的。”

  老皇帝又看秋白道长。

  秋白道长点头。

  他说的都是真的。

  老皇帝不甘心的追问,“你知道翁氏疯了吗?”

  宋延年怔楞了一下,“疯了?不是说被儿媳妇卖了吗?”

  老皇帝将暗卫传回来的话说了一遍。

  宋延年:“该!”

  他目露感激的看向老皇帝,“多谢陛下带来的消息,知道她过的不好,我就开心了。”

  “子文去的太惨了,我都听太师府的人说了,这翁大嫂子应该一直都知情,可是她却眼睁睁的看着子文受罪,我对她可生气了。”

  老皇帝一窒,他可不是为了传递这些消息才说这些话的。

  旁边,秋白道人还在点头,力证宋延年的无辜。

  老皇帝不死心。

  “村里人说你手中有一本会说话的黄书,可有此事?”

  宋延年面露荒诞,“这,这,书也能成精?”

  他喃喃的重复了一声,“会说话的黄书……”不知道是想到了什么,他目露震惊的看了老皇帝一眼,随即低下头,忙不迭的应道。

  “没有没有!”

  他一脸风评被害的模样,白皙的脸上爬上了绯红,手脚一时有些无措,左看右看似乎在尴尬。

  好半晌,宋延年才看向老皇帝,肃容道。

  “陛下明鉴,微臣从来不看那些不正经的黄书。”

  少年人铿锵有力的声音落在这寝殿里,似有回声!

  老皇帝一窒,他的胸口受到了重击。

  他的目光对上下方的小宋大人,只见他的眼眸清亮有神,细看里头还有一丝羞赧和坦荡。

  老皇帝诡异的想起了前两日将他噎得半死的甲一。

  是了是了,打鼾都不会的小宋大人,又怎么会看那邪恶的黄书!

  似乎是印证他心中所想,下方的小宋大人带着一丝委屈和羞赧,继续保证。

  “陛下,微臣真的没有。”

  老皇帝:呸!

  “哈哈哈!”

  秋白道长扬了扬拂尘,拂尘化去他眼中的问心符,他笑着对老皇帝道。

  “陛下何必为难小宋大人,他什么都不知道呢。”

  宋延年的目光对上秋白道长,秋白道长修道有成,整个人漾着柔和的白光。

  他对宋延年笑了笑,继续对老皇帝道。

  “陛下,您也看到了林翰林的下场了,偷来十来年的时光又怎么样,最后人神共弃,就算侥幸有下一世,他在老天爷那里挂了名,也只能生生世世入这畜生道,直到孽消……”

  他叹息了一声,“翁氏也一样……”

  老皇帝不理会秋白道长,他看向宋延年,继续道。

  “是朕口误,不是黄书,是一本黄皮书,救酒老儿那日你手中拿着的。”

  宋延年恍然,他眼里隐隐有着一丝埋怨。

  话也不说清楚。

  老皇帝:……

  宋延年状若回忆一般的想了一会儿,开口道。

  “是拿着黄皮的,但它不是书,里面是白纸的册纸罢了,微臣将它拿去作画了。”

  老皇帝:“带来云京了吗?”

  宋延年点头。

  老皇帝挥手,甲一便出现在下方半跪着了。

  他瞪了甲一一眼。

  这办事不牢靠的,还说没有看到奇怪的书,这小宋大人都说自己带来京城了。

  “你随小宋大人走一遭,将那黄皮的书带回来。”

  宋延年和甲一离开御书房。

  ……

  老皇帝和秋白道长看着两人的背影直到不见了,这才开口讲话。

  秋白道长叹了一声,“陛下,就算有贫道的问心符,陛下疑心上了这小宋大人,心里的隔阂也难以消除了。”

  心结一生,哪里能轻易化解?

  当事人还是这说一不二的一国君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