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古代言情>战城南>第48章

  和彦先是安抚地拍了拍韩谨的手道:“阿衿。”而后又对这人说道:“还没入行呢,只是觉得有些奇特。”

  那人道:“少年人,可别当这行好混,这隔行如隔山。”

  和彦忙回道:“是是是,我们就是来瞧瞧,图个好玩,不敢深入。”

  那人见状也不搭理他二人了,和彦和韩谨自觉不妥,就先回客栈了。待四下无人时,和彦方才道:“那店小二原来还是个人物。”

  韩谨回道:“故意的,故意将我们指到南二里街,那个络腮胡子是来探我们身份的,只是他怕是看出来我们并不是诚心来做生意的了。”

  “这个倒是无所谓,本来就没打算这真能谈生意,就是真让我谈,我也没钱。”

  韩谨无语,穷得清新脱俗。和彦又道:“只是来见识见识这滇南风物,又不是非要给个交代,我只要能证明和家确实成了穷光蛋了,也就没人打那还不知道有没有的玉矿的主意了。”

  韩谨无语片刻,回道:“你是不是很早就在查这个事儿了?是不是很早就知道玉矿的真面目了?”

  和彦笑了笑回道:“其实师父说出来之前我隐约猜到些东西,夏孟瑜虽说不是个心眼坏的,却是个心眼多的,我知他想要蛮人与汉人同化,可不见得就是汉人掌权,他想要我投敌叛国,必然是和家还有什么值得的东西,一介商户身上还能有什么?只剩钱了,和家又是从西南出来的,手底下的玉石铺子也不在少数,多少能猜到些什么。”

  “所以你早就派人来西南查过了?”

  “不仅查过,来之前我已经收到了真相。”

  韩谨回道:“那你是不是无聊上瘾了,还非要再来看一看?”

  “我来之前不就说了是来游山玩水的吗?是你自己不信的。”和彦装作无奈地叹了口气,“阿衿,我就这么不靠谱这么不值得你信任吗?”

  韩谨深吸了一口气,走到和彦身边坐下,用手环住和彦的腰际,软绵绵地趴在他身上,咬牙切齿道:“那不知兄长可否告知查到了什么呢?”

  和彦一口水勉强咽下去,有些郁闷,这不是他见韩谨心情不好才拉着他出来散散心么,哪知道韩谨真往正事儿方面想?不过这美人在怀,除了动作太突兀之外,别的都好,就这么抱着也挺舒心的。

  和彦正这么舒服地享受着,垂眼就瞧见他的阿衿不大自在地动了动,他才想起来刚刚阿衿好像问了什么问题?

  韩谨起身,声音有些低哑重新问道:“你查出来什么了?”

  和彦轻咳一声回道:“嗯,是这样,这个地方的玉石坊,尤其是赌石,翡翠原石的来路有些问题,但也不是全部,只是一大部分的矿脉都被采空了,是以那些翡翠原石多来源于他国,极大可能是滇南密林以南的国度。”

  “你查的就是这些?你们和家的玉矿图呢?是假的?”

  “就算不是假的,这么多年过去了,还不许别人采完了?”

  韩谨思索了一会儿道:“滇南以南的国度,还隔着密林,听起来很神秘呀!”

  “那个国度也有玉矿,只不过被当做石头来卖,且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能通过这座密林,九死一生,拿命来博富贵,想来那个国度也不会富足到哪里去。”

  “那我们要不要去看看?”

  

、第 30 章

  说去看看只是戏言,他们没办法从那些采购原石的人身上要出来安全通过密林的法子,想来那些人也不会愿意给,怕的是滇南之南的国度子民有朝一日能横穿密林,只怕会成为中原汉人的又一大隐患,他们可以有横渡密林的本领,但至少不是现在。

  和彦听韩谨说道要不要去看看的时候,想也不想就拒绝了,但又听韩谨道:“你猜,我们俩跑了这么远,那位皇帝陛下会不会知道我们的行踪?”

  和彦眯着眼睛回道:“你的意思是说…”

  若是有外人在旁边看着才能感觉出来这两人之间的气氛,这分明就是千年的狐狸精要比一比道行了!

  自那日谈话之后,韩谨和和彦每日早起会在南二里街的翡翠原石坊里看半天热闹,偶尔兴致来了还会出手赌上一把,算不上是什么大赚一笔,但也没什么亏损,他们俩赌的不大,偶尔还会出水头不错的绿,剩余的时间里隐匿行迹,但也若有若无地透露出了要去那座密林的周围涨涨见识,又只有他二人,不大引人注目,只是关注他二人的人都知道他们的行踪,又因着他们俩还时不时地换个地方耍两天,倒真像是出门玩乐的。

  就这么在滇南混了两月有余才启程回金陵,如今万事俱备,差的就是南梁缓过来那口气,还天下百姓一个国泰民安,海晏河清。

  回到金陵后,和彦和老管家合计了一下,决定将金陵的这座宅邸卖了换成银钱,举家离了此地,对外只称,家中的不肖侄子欠了外债,不得已还要李叔将主家的宅邸变卖,这把老骨头年迈受这流离之苦,老管家是忠仆,为和府劳心劳力了一辈子,主家已死,旁支的怕惹祸上身,早就离了金陵,只剩了老管家和家中一个仆人以及一座宅子,处置权自然也在老管家手上。换个地方隐姓埋名重新开始,过几天安稳日子。

  也不用太过偏远的村子,不太繁华的镇上刚刚好,金陵城的宅子卖了不少钱,但他们四个人,跟镇上买个不大不小的院子,再租个店面,重新开始做生意,他们看中了离金陵城不算太远的花容镇,这名字和镇子还算相得益彰,街上的女子确实称得上是花容月貌。

  镇上的人听闻这家来了双兄弟,大哥是个做生意的,家中遭了难只剩下叔父和一个堂弟,一行四人带的财帛所剩不多,只能暂落脚在此处。

  听闻兄弟三个都未曾婚配,堂兄弟生的不算出彩,沉默寡言的老实人,勉强算得上清秀,大哥又有些年纪大了,二十七八岁的男子了,未有过婚配,总叫人觉得是不是有什么隐情,倒是年纪最小的那个,年方弱冠,又生的那样好看,只是可惜了好像是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但架不住这家的哥哥好看又能干,将铺子经营的有滋有味的。

  不过半年,这街上的姑娘们都说这要是谁能嫁给这兄弟中的一个都是有福气的。

  这一行人在华容镇待了两年,媒人的门槛都踏破了,却没见着一个松口的,镇子上的人宽容,不过是不娶亲而已,倒也没生出来什么事端。

  崇安四年,南梁境内度过了一个暖冬,同时也是一个旱冬,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来年的收成也不知道会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