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耽美小说>大周女帝(GL)>第143章 两国两都

  茫茫大洋。

  这片区域的风浪大到了让人难以忍受的地步,就算是五千料的大船,也像是漂浮在风浪中的一片树叶一样随着高耸的巨浪而左右摇晃上下起伏。

  赵梧桐和她的水手们努力地维持整个船体的稳定,但在这个除了风力和人工动力之外的时代里,这样的船是否能扛过风浪,就得看老天爷的意思了。

  晏旖脸色苍白,在船舱里面被甩来甩去,有一下她被扔到了地板上,又一下她被甩到了天花板。

  她虽然轻功好,但着实不是在风浪巨大摇晃严重的船上训练而来的,现在的她,只感觉到对自己身体毫无掌控能力。

  终于,天亮了起来,风浪也小了些,但这个小只是相对的,船体的摇晃程度依然是无法让人完全直立的,至少对晏旖是如此的。

  赵梧桐等人早就习惯了,她从小便是在风浪中长大的,只不过他们常年活动的海域不会经常有这么大而持续的风浪,只会在一些特定的时刻,比如说暴风雨或者夏季大型台风的时候才会出现。

  果然,这条航路之所以没有被前人探明,实在是因为这条路难走啊。

  赵梧桐给晏旖盛了些食物,是一些土豆混合着某些干果煮成的一团。

  晏旖整个人看上去都不太好,最近胃里也一直翻江倒海,不停地吐,都没有适应过来。

  赵梧桐一边给她吃东西一边说道,“早知道你是个晕船的厨子,我就不费那么多心力从汴京城里把你救出来了,费死劲儿了,结果呢,现在还得我给你做饭,你说,这都什么事儿啊。”

  但她虽然说着嫌弃的话,动作到很温柔,一下一下地喂着晏旖吃东西,晏旖表示难受,她还能好说好话地哄着,“乖,再吃一口。”

  晏旖很想说,我也费了很多心力想逃走,是你不让的啊,现在还怪我?可她现在头晕得很,什么话也不想说。

  就这么在风浪中摇晃着,船队突然看到了一小片陆地的模样。

  赵梧桐麻利地爬上了桅杆的最顶端,跟个猴子似地稳稳地定在了最高处,极目望去,哟,还真有陆地,只不过看起来像是一座小岛。

  有小岛也好啊。

  三条船调整方向,直奔那小岛而去。

  很快,三条船便停泊在了那小岛外,抛锚,换小船,众人呼啦啦地往那小岛上去。

  应该是个无人的荒岛,荒草丛生,只偶尔看见了一些小动物。

  “今儿,我们就在这岛上扎营了,找地方,收拾收拾。”赵梧桐兴奋地吩咐道。

  再怎么习惯在海上的日子,人类还是陆地生物,有陆地自然更愿意在陆地上生活。

  因为天快黑了,众人就没有走太远,在这片临近海滩沙砾地的地方找了一片平地,然后从船上取下来油布帐篷搭建起来,这些帐篷也就能容一两人睡下,跟草原部落的帐篷不能同日而语。

  周围除了草就是灌木,找燃烧的材料倒是辛苦了一些,最终才燃起了一堆大火。

  众人从船上取下了食物,又有人跳进水里摸了些海产品上来,呼啦啦地开起了篝火晚会。

  这晏旖坐在旁边,终于感觉自己活了过来。

  她还主动地帮众人做起了食物,厨师的手艺果然不一样,都是同样的食材,出来的味道就是不同。

  有人调侃她说,“赵老大媳妇,你要是不露这一手,我们估计都还以为你不会做饭呢,赵老大天天在那儿跟我们说你是大厨师,我们都不信。”

  晏旖低着头,只说了一句,“我叫晏旖,不叫赵老大媳妇。”

  结果,赵梧桐却揽住她的肩膀说道,“这么客气干什么,我都不嫌弃你,你还嫌弃我?”

  晏旖:“……”

  这是一回事儿吗?

  第二天一早,众人翻过一个山头,却见着另外一边的风景很不错,竟然有片树林,虽然树木很低矮,但也是树林啊。另外还有一条河流,众人奔下去之后竟然在河流里面看到了不少的鱼,估计从来没有人到这儿来过,这里的鱼是又肥又大,几乎手下去就能捞起来。

  众人哈哈地奔进去,一帮男人直接脱光了就在水里洗澡,船员在海上可是从来不洗澡的,淡水都是用来喝的,至于海水?洗了之后估摸着身上都能搓下盐来。

  还是有懂事的人跟赵梧桐说上游有个河湾,她们两个可以去那儿洗,如果对方说话的时候不要这么猥琐地看着她们两个,再加一句“随便洗多久,我们都不会打扰”的话,应该就更好了。

  赵梧桐觉得自己肯定是被这帮色狼给传染了,不然为什么看见晏旖脱了衣服坐到水里洗澡的时候感觉有些怪怪的呢,一定是因为他们天天赵老大媳妇赵老大媳妇似的叫,然后还总讲荤话模糊了自己的印象,自己明明只爱红烧肉来着。

  晏旖倒是坦荡,她一向都这样,跟个木头人一样,仿佛从来不知何为羞涩。

  自从进了大海之后,她也从来没惦记着逃跑,甚至都没有想过开一条小船逃跑,大概是因为她也清楚地意识到,大海神秘而令人畏惧,不是一条小船能战胜的。

  赵梧桐自己有些别扭地脱下衣服,还坐得离晏旖有些远,晏旖看都没看她,专注地做清洁,还洗了一下头发,长长的头发散下来,像是瀑布一样遮盖住了晏旖的整张脸。

  当赵梧桐发现自己一直在盯着人家看的时候,下意识地就拍了拍自己的脸,干什么呢?

  晏旖撩了一下头发看她,见没什么事情,又开始继续做清洁了。

  只是这次之后,赵梧桐终于不得不承认,她好像对晏旖,确实产生了某种奇怪的想法。

  这座海岛的自然条件比之前他们以为的还要好,虽然因为孤悬海外,只有一些很小的动物,植物也不算丰富,但有淡水有丰富的鱼类,更有广阔的腹地,一帮海盗已经将这里当做了他们未来的驻地了。

  赵梧桐更是拿出阿伊拉送给她的机械对这个地方进行测量,大致估算出这里和大周的距离,根据之前的预估,他们离新大陆蓬莱洲已经不远了。

  终于,装满了淡水和鱼干之后他们再次向东出发,不到半月的时间,他们便看见了大陆的轮廓,不是海岛,而是大陆,众人简直像喝了酒一样的兴奋。

  一片大周人从来没有到达的地域啊,这里如果有土著的话,可以将大周的东西拉过来售卖,这里的产品也应该能运送到大周去,一来一回,他们可以赚取的资金简直就是天文数字。

  其中,赵梧桐最是兴奋,她终于确定了薛知景告诉她的是真的。

  她记得多年以前,薛知景曾经强烈地怂恿着她前往蓬莱洲,说,“那边有很多金银铜铁矿,也有一些大成没有的植物和香料。

  “那边盛产一些特别的食材,制作出来很美味,有一种根生作物名为地瓜,削开地瓜皮,里面是清脆可生食的果实,它最美味的作法是将果实切成块,将糖熬成浆,然后放入用油炸好的块在糖浆中裹起,一拉扯便起丝,那味道,简直只应天上有啊。”

  “还有一种作物名为土豆,若将其切成片烤制,撒上丰富的调料,那滋味儿,让你会恨不得把你的舌头吞掉。”

  “还有一种名为玉米的作物,晶莹剔透,一粒一粒像是人的牙齿,味道香甜可口,若是磨成粉末,再做成发面的饼,那味道甜到让人像在做白日梦一样。”

  她一定要拿到这些作物,哈哈,让晏旖给她做,然后她在整个大周都开遍了美食酒楼,专做蓬莱洲的食材,天啦,一定会赚翻的。

  带着这样的信念,她和手下们选了一个港湾,将三艘船给停泊了下来,然后到了陆地上,缓慢地开始探索。

  很快,他们撞见了很多的本地人,都是黄皮肤黑头发,看上去跟大周人没什么两样,只是面颊更宽,更像是北方辽国人的样子。他们之间的语言听起来好像也有一些类似的音,众人连比划带猜,勉强能互相沟通。

  只是这里的人还处在很原始的石器时代,对赵梧桐等人带来的铁质武器敬为神兵。他们这里也没有马没有牛,他们种植作物竟然只靠人力。

  赵梧桐确实从他们的作物当中发现了薛知景提到的玉米、土豆和地瓜模样,只是好像跟薛知景说的不太一样,没有她说的那么好看啊。

  不管了,薛知景那人就是个说书先生,说出来的东西往往都比真实的强。

  赵梧桐已经迫不及待地让晏旖给她做新菜啦。

  汴京。

  可怜兮兮的薛知景只能将自己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现在萧烈歌又做回了她的执政,两人若是想见面,肯定得等到两边在边境上的都城修建好了才行。

  现在,皇家综合大学.运营得非常顺利,在这个崇尚学业与知识的东方世界里,只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推崇学校的力量。

  现在的皇家综合大学有经史学院、工程学院、经济学院、农学院、军事学院等大学院,也有医学院、音律学院以及新增加的天文地质学院等小学院。皇家综合大学还在不断地向全国甚至外国招募老师,外国语学院也在组建当中。

  留学生也逐渐地增加了,他们主要是周边一些国家的贵族子弟,来这里,基本都是选择经史学院进行就读,别的学院都太注重实务了,只有极少量的留学生选择。

  大周小学及三年义务教育工作进行第二轮推动了,将汴京的试验模式推广到各州的大型城市当中,这个事儿也没有受到多大的阻力,特别是大周小学将很多的民间屡试不第的老秀才们都给吸纳成老师,他们是基层最庞大的读书人群体,此时变相的成为了吃皇粮的人,自然缓解了推动可能产生的阻力。

  盛丰钱庄目前运营状况良好,目前已经承担起现代银行业的相当多部分的业务,同时还做了少量的金融业的业务。盛丰钱庄的钱庄券有效地缓解了整个王朝流通货币的不足,在没有外来金银输入的情况下,让整个国家的经济可以靠着钱庄券进行有效运作。在足够的信誉支撑下,甚至有不少外商都持有钱庄券,这也让薛知景考虑,是否应该在周边国家建立盛丰钱庄的营业点了。

  丽春院已经彻底转为一个集娱乐业、印刷业、宣传业为一体的大型文化集团,在这个没有收音机、电视机和互联网的时代里,丽春院的剧场表演、即时小报、说书人说书满足了所有的宣传和文化传播的需求。同时,丽春院为很多底层的女孩子一条全新的出路,长得好看的可以在丽春院学表演做演员,唱得好或者有音乐天赋的可以学唱歌弹琴,再不也能读书识字去印刷场排版印刷,丽春院为她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工作。

  皇家海商队由很多的小海商们组建而成,薛知景提供了很多的资金和很多条船,让这个皇家海商队前往各国经商,以前很多商人不愿意去的地方他们也会去,更远的地方他们也会去尝试,偶尔还会捎带着远方的外国商人过来,让整个商路更加的顺畅和丰富。其它的一些诸如茶叶行业,城市的肥料、热水、燃料行业等也在逐渐发展当中。

  海商队从最遥远的国度回来了,他们还带回来了当地的一些贵族和他们的仆人,薛知景听说他们黑得跟炭一样,便知应该是非洲人了。虽然前朝大成的时候,海船便已经能去非洲,但毕竟太远了,也比较少有人去,大多都在阿拉伯地区,也就是大食诸国就往回来了。

  薛知景在书房当中接见了这一群远方来的客人,他们在来的船上应该已经跟船员们学了很久的汉语,此时勉强能沟通了。

  为首的是精瘦的黑人男人,他穿着他们部落或者国家最精致的装扮,头上戴着一个巨大的由各种动物羽毛和骨头制作而成的王冠,身上也穿着用料非常多样的衣服,赤脚走了进来,他身后跟着的仆人便打扮简单了许多,有的甚至穿的是他们大周的服饰,猜测他们平日里估计是不穿衣服的。

  薛知景前世见惯了各类人种,自然不会有任何歧视的感觉,在她看来,人们都是一样的,她以来者是客的原则接待着对方。

  对方向她敬献了不少的礼物,其中有一筐灰色的豆子,对方说这是他们那边的特产,是长在树上的一种红色果子的果实,吃了会让人精神兴奋。

  薛知景一开始还没有太注意,突然想到了什么,才让人将那豆子拿进来细看。

  这一看不要紧,她顿时口水都流了下来,天啦,这不是咖啡豆吗?

  对饮食没什么偏好的薛知景,却也是被咖啡浸泡过十几年的人,已经达到了喝咖啡就会开心的程度,应该略有一点上瘾。到了这个时代,换成了喝茶,也是成天当补充水分一样地喝,想来换一个环境估计也会惦记上茶叶。

  见着薛知景对着咖啡豆露出了会心的微笑,那黑人头领顿时也露出了他的笑容来,白牙亮晶晶的。

  薛知景赶紧找了农业学家田守玉进宫,这一筐咖啡豆,她要只留一点点,其余的都让田守玉拿去做实验,务必要给她将咖啡树给种出来,她记得一般咖啡树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好好推广一下,这个应该可以成为一种全新的经济作物。

  时间不断往前推进,陪都那边,据说皇宫已经建好了,随时可以入住了。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午朝里,薛知景告知了群臣,她从此之后就要去陪都万国城居住了。群臣早就知道她在建一个陪都万国城,也知道她要这座城市建成一个可以让所有国家的商人都在那里自由贸易的城市,但他们没想到,薛知景真要去住啊,那他们呢?

  “诸臣子们便随我一起去万国城居住吧。”

  “……”

  朝廷搬迁说容易也容易,说复杂也复杂,毕竟前几年他们也都在汴京城和建康城之间搬迁过,只是累啊。

  薛知景一开始只要几个机要部门搬迁过去,其它部门可先留守汴京,可谁都知道,皇帝在哪儿哪儿就是朝廷,他们谁还能真的留在汴京不成。

  薛知景喜滋滋地搬新家,先坐了一趟船,然后换快马车道。

  她特地从城外的矿山里叫上了改良蒸汽机的宫旭阳一起跟她坐车,心里暗暗地希望能刺激一下她的思维,让她尽快将火车头给制造出来。

  快马车道如薛知景一开始的规划一样,建得非常笔直,从中原核心区直奔万国城都是平原,只要解决了沿途的田地城市的征用,理论上能一条直线穿梭过去。

  这是大周朝目前建的唯一的一条快马车道,正好用来连接汴京和万国城。

  薛知景坐的这趟马车自然是经过改造的,内部舒适,用二十匹马前后拉着,因为是在轨道上运动,非常的稳定,晃动程度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比起之前在陆路上面,因为地形而产生的强烈颠簸,坐在这样的轨道快马车上让人非常的愉悦。

  薛知景直接就跟宫旭阳说,“你看,要是蒸汽机可以做成一辆车,替代前面的二十匹马,是不是会大大地节省马力和食物?马不可能永远跑下去,但蒸汽机理论上可以一直不停地转下去,甚至可以转得越来越快,那这个车的速度理论上也可以越来越快,甚至超过目前千里马的速度。”

  宫旭阳自然是认真地思索起薛知景的设想来,不过她是搞技术的,满脑子都是那个蒸汽机怎么怎么样,说得薛知景满脑袋都是懵懵的,但她表面上仍然要保持微笑,继续鼓励道,“你要多少资金,多少人我都给你。我准备在朝廷建立一个专利局,比如这个蒸汽机,你就可以去申请专利,以后史书上就能写,这个改良一号的蒸汽机是你宫旭阳制作而成的,我们可以设定一个期限,比如五十年,以后别人要使用你的蒸汽机,这五十年以内就需要给你付费。”

  这个时代,做技术的人员往往敝帚自珍,动不动就传男不传女之类的,就是因为自己家发明的东西或者配方之类的,太容易被人抄袭了,抄袭了之后还没有什么赔偿,人们为了保护自己才定下了这样的一些规矩。

  专利制度虽然有一定的弊端,但利大于弊,可以非常有效地刺激人们发展新的东西,并且将这个新的东西推广到整个世界当中去,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好事儿。

  万国城现在特别像是后世的那种在不断开建的新兴城市,只有皇宫和一些行政机关的地方建设了起来,其它的地方都在预先规划好的道路两旁不断地建设。

  薛知景逛了逛,盛丰钱庄、丽春院等的房子都修好了,就等着人过来营业,规划出来的皇家综合大学分校也在营建当中,估计几个月之后就能开学了,真是期待啊。

  在这里办公了一阵子之后,她收到了萧烈歌的信息,说她已经带着王庭在边境线附近扎营了,准备在对岸开始营建城市。

  薛知景很是高兴,在一个下午的时候带着几个侍从骑马过了国境线去了对方的王庭当中。

  因为之前的王庭平叛事件,不少辽国人都见过薛知景,此时竟没人敢挡她的路,让她直奔了萧烈歌的王帐当中。

  正碰上萧烈歌在开会,薛知景摸了摸自己的鼻子,在王帐外溜达着玩,还在萧烈歌建王帐就务必要建的一个练箭场上玩了几把射箭,便见着萧烈歌开完会了过来找她,身后还跟着一个比她还高些的青年人。

  “你怎么来了?”萧烈歌压制着内心的喜悦,故作镇定地问道。

  薛知景笑呵呵地说道,“邻居定居了,按照礼貌,我自然应该来拜访一下的。”

  说着,她的目光便看向了萧烈歌身后的青年,那便是小皇帝萧德睿。

  萧德睿上前来,礼貌地拱手道,“景先生!”

  薛知景也拱手道,“辽国皇帝。”

  他们两个的身份互相见礼的时候总是有点麻烦,毕竟都是一国的皇帝,上次王庭之战之后见面,两人还略愣了一下,还是薛知景先拱手称呼“辽国皇帝”,萧德睿本来也想回一个“周国皇帝”的,结果被她的姑姑拍了一巴掌,让叫“景先生”,还让他除非在两国正式集会的大场合之上,其它的时间见面都要礼貌地称呼“景先生”。

  看来啊,让萧德睿留学的事情,萧烈歌是做定了。

  萧烈歌陪着薛知景一起去她勘定的都城场地看了看,那边有不少人正在平整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