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马扬蹄, 墨衣人一身残阳,驰入巍巍邺城。

  接到荀谌送回来的消息的辛毗已等候多时,荀谌刚翻身下马,他就迎上去道:“你去许都半个多月了无音讯, 不久前又传来董承等人伏诛的消息,我们还忧心……幸哉,有惊无险。”

  荀谌语气温和, 声如澈泉,俊秀的面容亦毫不见千里急驱的风尘疲惫:“许都局势复杂,谌先前分身乏术,许久未传回消息劳你们担忧, 是谌之过。”说到这, 他又对辛毗浅笑道,“不过,最不济谌也只是不得不在兄长府上住些时日, 惊不至于, 险更无从谈起。”

  辛毗一想,顿时倒也觉得荀谌所言有理。虽然现在曹袁对峙,势如水火, 但他们这些曾经在颖川书院共学的人,关系到不至于因为效忠不同而互为仇敌。况以曹操之爱才, 加之荀彧荀攸的存在, 就算董承之事真最终将荀谌这半个源头寻出来, 也不至于有性命之忧。

  此次若换他去许都, 有郭嘉在,也当是同理。

  想起那位对兄长留下一句“夫智者审于量主”就弃了主公而去的同乡,辛毗眼底不禁流露出几分怀念之意。此战之后,郭嘉若有转投主公之意,他定要为他多美言几句。这邺城里,多个相熟的乡人,于他亦是益处。

  然而这都是将来之事,辛毗略是一想便放下,转而问起正事:

  “挑起许都之乱,当真已是死路?”

  “董承、王服、种辑等人夷三族,曹操借此机会,还将我们几年里渗入许都的细作除掉了大半。”荀谌缓缓说着,却并没有为话中的内容而有一分担忧之色,似乎成败与他并无关系,“如今,以许都内乱牵制曹操已是不可能了,不过好在,在此之余,并非一无所获。”

  “哦?”辛毗微是疑惑,紧接着突然想起一条今日来接荀谌前看到的情报,“友若是指,小沛刘备——”

  “正是。”荀谌颔首。

  “刘备据着小沛,的确是扼住曹操的要害。且不说南线之失,牵一发而动全身,那青州兖州也是……”辛毗微顿,又道,“但若曹操亲自率兵伐徐,又当如何?”话刚出口,他却已经知晓了答案。

  那郭图典在黎阳的军士,不正是为这些变数准备的吗?

  一旦曹操率军伐徐,许都就等于对邺城大开了门户,其后果只会比留着刘备还要糟糕。曹操之智,不会赌这种必输无疑的死局。

  荀谌将辛毗眼中透露出的心中所想看在眼底。所谓百里征利,必厥上将军。按常理,即便刘备的存在或许会让许都时刻处于危险,但可能与必然相比,曹操应当还是会趋利避害,选择前者。

  然反而思之,曹操本就兵少粮少,处于劣势。再加上刘备的牵制,他的胜率,已是微乎其微。

  兵法,奇生于劣,变生于奇,变数如何,就看许都敢不敢来一场豪赌了。

  .

  正如荀谌辛毗所想,许都众人正因刘备,焦头烂额。

  原本,孟津敖仓有夏侯惇,官渡有张辽徐晃,东有程昱臧霸,兵力不多但皆是精兵,共同连缀成护守许都的防线。而河内的魏种,武原的于禁,白马的刘延,则是在战线上更推进一步,阻止袁军渡过济水。袁绍亲率的大军还在邺城,这二重防线,足以暂时挡住黎阳的军队,为曹操稳定许都内乱后回军官渡争取足够的时间,纵使有惊,亦当无限。

  但在刘备叛曹后,局势瞬间就危急起来。

  议事庭中,诸将之间,讨虏校尉乐进先起身道:“主公,徐州刘备,不过庶子小儿,侥幸得叛,定以求自保为先。固进以为,当暂且弃刘北上,以应将袭的袁绍大军。”

  “末将附议。”中郎将李典紧接着道,“与公争天下者乃袁绍。主公一旦东征刘备,袁绍若举兵南下,攻我之后,许都危矣。”

  此言一出,众将连连称是,纷纷起身道不应东征刘备。

  曹操看到此景,眉头微皱。他说出东征刘备的打算时,就预想到会有许多人反对,但众将如此众口一是的局面,仍是超出了他的预料。他微转头,望向右下手旁坐着的郭嘉。

  郭嘉接到曹操的眼神,回以一个浅淡的微笑,示意曹操稍安勿躁。待众将之声渐弱,他才整衣起身,不急不慢行至庭之中央,缓缓开口:“诸君所言,嘉以为不妥。刘备新叛,众心未附,此正是急功一战而擒之之时,怎可待他根基已稳再举兵攻之?岂非养虎为患哉?”

  乐进道:“刘备叛时不过千人,如今却已得万人之众,可见其得人心,众附稳否,未可知也。东征若陷入胶着之势,徐州未破,后方又失,又将如何?”

  “刘备所聚万人,徐州流民为多。百姓愿为兵卒,不过是求食为生而已,一旦临敌,敌势稍强便如鸟兽而散,城可一日而破,胶着之势,无足虑也。”

  “前线守军不过二万,且沿河而分。袁绍闻我出兵,乘人之后,大军来攻,纵我军破刘备,又有何益?”有人又道,仍是对东征刘备极不赞成。

  “袁绍好谋无绝,性迟而多疑,来必不速,我军完全可赶在绍出兵之前,破徐而还。”说到这,郭嘉一顿,望向曹操,“明公,嘉可借你案上地图一用?”

  曹操颔首。侍从立即将地图拿起,挂到一旁。

  郭嘉从曹操案上拿起一笔,蘸了蘸半干得松墨,大步走到地图前:“当下局势,下邳关羽四千人守城,刘备则自领八千,与张飞共屯离许都更近的小沛,可见其与袁绍连兵之心。”边说,他边在地图上勾出下邳、小沛二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一旦置之不理,刘备定会趁大军与袁绍相持之时攻许,许都亦破。且徐州之安危事关青州之安危,若青州随徐州而乱,我军东线再无可守之处,此才是真真势如危卵,败军亡国之局。”

  与荀彧温润的声音不同,郭嘉的声音若山涧落泉,清朗干净,一字一句言之凿凿地令人不由自主的就愿意相信。听他说完,方才那些出声反对的武将,虽仍不能完全赞同郭嘉所说,但也大多不再一心反对。这时,听了郭嘉的话,若有所思的荀攸缓缓开口问道:“奉孝所言甚是。然小沛距许都近五百里,小沛距下邳又二百里。袁绍迟疑足月已是最好情况,但即便如此,若想在此之间稳定徐州回军官渡,行军——”他停了停,才将心算出的骇人的结论说出口,“必倍速不止。”

  因是攻城,不可皆带骑兵,必多为步兵。加上攻城器械云梯,全军军粮武器,能保持常速已是难得,而荀攸所说的倍速,则是比往常行军,还要快上至少一倍。而这也是在袁绍当真迟疑足月的最好情况下推算的速度,且刘备当真如郭嘉所说一战而逃。这其中能达到一点已是万幸,但若要达成郭嘉所说的效果,则必须一条不差,全部达成。

  纵使以荀攸之善谋善奇,亦是心有踌躇。

  郭嘉早已料到荀攸会提出此处,实际上,在他先前与曹操商量攻徐时,亦已考虑过这个问题:“公达所说无错,兵贵神速,此次伐徐,绝不可止于倍速,更当快之。”见他人有意就此发疑,郭嘉赶在人开口前又道,“行军打仗,兵法为根,却非全部。如今,伐徐败而将亡,不伐徐亦将亡,后者已是必败之局,前者却仍有一线生机。”他转过身,重新面对着主案后的曹操,目光灼灼,

  “此线生机,就看明公敢不敢来一场豪赌了。”

  若是常人,不知攻徐之艰难,异想天开便罢了。但郭嘉不同,他知晓如此行军速度近乎荒谬,他知晓伐徐一旦失败曹操就将一败涂地,他知晓他所说的一切都是推测的最好情况。他知晓这场赌局失败后所有不可想象的后果,但他仍坚持着要投下了这一注,如同一个为了胜利已经痴疯的赌徒。

  但无妨,郭嘉知道,他疯如赌徒,而曹操,亦不多让。

  曹操拍案起身,朗声对庭中众人道:“奉孝所言甚是。刘备不除,必将为后患,绝不可轻纵之。此战虽险,然古之成大业者,何人不是转劣为胜,起于必败之局。此似为危急存亡之时,时乃孤与诸君建功立业,留名后世,正在此刻!诸君可仍有异议者否?!”

  听曹操这慷慨激昂的一番话,众将心中再无方才的疑虑不安,反倒激起心中汹涌的豪情。而谋士一边,则早已将利弊看得清楚,虽然险极,但急兵伐徐,已是此时唯一的上策。

  “既无异议,孤决心后日伐徐!李典!”

  “在!”

  “命你为前锋,率一千骑兵先至沛下,为军探查!”

  “典遵命!”

  “乐进!”

  “在!”

  “命你典五千精兵,随孤伐徐!”

  “遵命!”

  “文若。”

  “彧在。”

  “全军所用军粮器械辎重,一日之内典出备齐,可有困难?”

  “主公放心,一日足矣。”

  “至于随军军师——”曹操顿了顿。虽然他早答应了郭嘉伐徐以他为军师,但如此行军速度,以郭嘉的身体,实是不知道能不能坚持下来。然而,当他刚有改口之心时,就看到郭嘉的目光如利剑般向他射来。虽然下一秒,这抹锋利就变成更浓的笑意,但曹操已经知道,他此时改不改口,郭嘉都会用尽他所有的方法,来陪他踏入这场豪赌。

  罢了,只能寄希望于伐徐之后,奉孝能如他所言,好好在徐州养病了。

  “郭嘉。”

  “在。”

  “命你为军师,两日之后,随大军出征!”

  郭嘉扬袖前合,身略前倾,抬起的手恰好遮住一双浅带痛色的双眸,

  “嘉领命。”

  .

  伐徐,是一场豪赌,所有人都无比清楚。

  刘备本不信曹操会进行这场豪赌,但在得知曹操率军伐徐的消息后,也并不慌张,而是即可遣人给袁绍送信。袁绍后攻曹操,曹军必退,徐州之围可解。然而,袁绍的消息还未到,曹操的大军却已以难以置信的速度兵临城下,刚一接站刘备就意识到此不啻于以卵击石,且战且退,退至城门口才惊觉小沛守卫已皆为曹军。

  半日之内,小沛竟已破。

  “怎么样,抓到刘备了吗?!”金鼓声方歇,郭嘉将药碗一放就跑出了帐,急急冲到曹操面前问道。曹操还未及回答,郭嘉的目光已越过曹操的肩膀望向他身后,兵士战意未褪,俘虏却无一人。

  又让他跑掉了!

  虽是竭力,郭嘉也没能压下眼底的恨惋。军到小沛之日恰是他五石散瘾发作之时,他只能暂留营中,无法临阵设阵。若是知道刘备幸运至此,哪怕是死在这下邳,能让刘备陪葬他也觉得值了。

  刘玄德此人,将来必成明公大患。

  “刘玄德可以再抓,但郭奉孝只有一人。”

  突然听到曹操开口,郭嘉一愣,未曾料到自己方才心中所想竟被曹操看穿。他回道:“刘玄德此等狡诈奸猾之人,今日一失,想要再抓住他杀掉他,怕是更难了。明公就当真不打算治嘉一个‘临阵脱逃’的罪?”

  “自是要治。不过孤是贤主,与其今日治你的罪,不如留着你的性命让你将功折罪,将来把刘玄德给孤除了,岂非更好?”

  “哈哈,明公打的真是好算盘,那嘉只能领命受罚了。”郭嘉大笑。这与曹操一来二往说着玩笑话,他方才的不快倒也淡了许多。刘备是难抓了些,不过总还是有机会的。说到底,刘备再是人杰,仅凭着随他冲出重围的张飞与二三随骑,在这乱世,八九年内,必见不得何起复之势。

  又谈笑了两句,曹操到郭嘉的帐子里看着他把方才急急出帐未喝完的半碗药喝完,就立即去整兵拔寨,向下邳城而去。

  与小沛一样,曹操大军到的甚至比小沛城破的消息还要快,下邳倒是比小沛的近似望风而逃要慢了些,但也不过一天时间,城池已破,生擒关羽。

  看着曹操对关羽的礼遇之厚,郭嘉不由得一边暗想明公这爱才之心果然一如既往,一边叹息对于关羽,明公这一腔热情厚待,怕是只会付之东流了。

  旧年彭城一屠,下邳一淹,徐州早就残破不堪。加上刘备所谓“欺世盗名”的名声,亦谈不上民心依附。最终,叛乱诸地一击则溃,实是必然。惟独意料之外的,是东海国昌豨之叛。曹操又急军击之,亦是半日则破。至此,徐州全境已定,而曹操自许出兵至今,不及半月。

  郭嘉依照之前答应曹操的,昌豨一破,就回下邳邑所住下。他留下华佗,每日晚起早睡,不涉军事只看杂记闲书,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要好好养病的样子。

  直到他受到官渡的消息:曹军已回官渡,袁绍始自邺出军。

  主战场的棋子都已摆好,他这棋局之外的人,也该去为棋盘上厮杀的棋子,扫去些不该出现的敌人了。

  第二日清晨,仆人敲了许久无人应声后,推开门进了屋。蜡油凝在案上,竹简随意扔放,屋内一如往日的杂乱。

  惟独这杂乱的始作俑者,不见踪影。

  ※※※※※※※※※※※※※※※※※※※※

  打算读双学位之后日子过得胜似高三,我至今都想不通自己为何自虐QAQ

  然而毕竟学费都交了……唉。

  一般解《资治》,认为曹操是从官渡往小沛去打的,也就是说董承谋泄曹操根本不在许都。我也不知道曹操都不在许都董承等人还能怎么搞事情2333所以我总觉得这中间曹操可能又回了一次许都,但苦于没有任何史料证据,只能都当小说设定就好了,嗯。

  至于打刘备的距离和时间,其实也是有很多问题,比如究竟是多少里,我看到过大神算得,但我怎么量都比大神算得少,这其中应该要考虑道路的曲线,不能直接量直线距离,但是……大概等我考证出来具体的道路,大概就年过半百了吧2333所以也全当直线距离写了x没错我就是这么任性x!

  更新的话刚开学会慢哭,但过一段时间能好一些,等我把一些欠导师的东西写完就有时间更文啦【虽然我还是觉得是下辈子的事(闭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