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耽美小说>(综武侠)反派大义凛然[快穿]>第41章 大唐盛世41

  与其日后狼狈不堪,不如现在就断了自己这心思。提夫人或许太远, 但现在却能够成为贺兰敏之拒绝的借口。

  萧明晟的目光霎时间冷了下来, 他霍地伸手, 猛然抓住贺兰敏之的手腕。他近乎咬牙切齿地看着眼前眉眼姝丽的青年,一字一句:“夫、人?你既已有了我, 竟然还想要娶妻?!贺兰敏之,我告诉你,你做梦!”

  贺兰敏之:“……”

  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贺兰敏之甩了甩被牢牢抓住的手腕, 道:“不是, 萧明晟, 太子殿下,我的意思是……”贺兰敏之看着一脸控诉, 仿佛在看着负心汉的萧明晟, 噎得要命。好半晌, 他见甩不开萧明晟的手, 只得道:“是你得娶太子妃,还有二良娣、六良媛、十承徽、十六昭训、二十四奉仪。”

  贺兰敏之一口气将太子东宫里能有的妻妾位份说了一个遍, 就连每个位份能有几人都没有放过, 旋即他意识到自己的失态, 面色一僵, 连忙补充道:“殿下日后妻妾成群, 敏之愿为殿下开疆拓土,不敢再做他想。”

  萧明晟微微眯眼,凤眸凌厉, 看得贺兰敏之神情越发不自在起来。片刻后,萧明晟箍住贺兰敏之手腕的手指微微松开了些,恍然道:“原来你是因为这个才想着避开我的。”

  贺兰敏之面上一僵,忙扯了扯嘴角,露出一个十分客套的笑容来,轻声道:“殿下您想岔……”

  “不是殿下,是明晟。”萧明晟纠正道,“阿晟,五郎也行。”

  贺兰敏之:“……”

  萧明晟拉过贺兰敏之的手,轻轻在手背上亲了一口,哪怕之后贺兰敏之倏地缩回了手,萧明晟也没有再去将那只手扯过来,牢牢攥住。

  他看向神情尴尬不安的贺兰敏之,道:“你的担忧我都知晓了,敏之郎君,你放心,我只喜爱你,不喜欢别人,更不会娶太子妃还有良娣良媛什么的。”

  萧明晟的目光变得幽深,有一瞬间,他的气息变得莫测起来,仿佛有什么威严强大的存在在他的身体里苏醒过来,淡淡地道:“这个世界上,无人能够逼迫吾。”

  贺兰敏之呆住。

  片刻后,萧明晟似是完全没有察觉到方才异常,冲贺兰敏之一笑,温声道:“敏之,你看着好了。你不负我,我也不会负你。”

  说着,萧明晟倾过身,嘴唇慢慢贴在贺兰敏之嘴唇上。

  太子的承诺,未来天子的承诺,可信吗?

  贺兰敏之想要警告自己,但他心头乱跳,几乎是下意识闭上了眼睛,然后伸出手,慢慢地抓住了萧明晟的衣服。

  想要信他。

  ……姑且先相信他。

  贺兰敏之用力地收紧手指,仿佛这样就能够从中汲取到直面日后风风雨雨的力量。

  ***

  巳时后,心情愉悦的萧明晟离开贺兰邸,回到大明宫中。

  亏得他机智,昨晚哄得醉醺醺的贺兰敏之将心爱的木簪送给自己,他又将贴身玉佩挂在贺兰敏之的脖子上,达成了交换信物的成就。不然,他就得被贺兰敏之以着这种莫名其妙的理由疏远又疏远。

  贺兰敏之不愿随意成婚,难道萧明晟就想要随便娶一个太子妃,再纳一堆妾室吗?

  开什么玩笑,他又不是专门用作配种的公马。

  萧明晟回宫后,先去了延英殿见李治。不多时,新婚的陈王李忠和陈王妃贺兰敏月过来请安谢恩。

  萧明晟坐在李治的下手处,看着这对新人进殿后恭敬行礼,叩谢圣恩。

  李治对李忠并不重视,但毕竟是自己的儿子,过得太差也丢李唐皇室的脸。再者,这新妇还是贺兰家出来的,是媚娘的外甥女,就冲这份香火情,李治也不会为难他们夫妻俩。

  不过,在李治看清贺兰敏月的模样时,他明显愣了一下,眼中瞬间迸发出了惊喜来,他张了张嘴,仿佛想要唤出一个名字。然而,他很快意识到了什么,失望涌现,然后便是沉寂。

  萧明晟将李治的表情变化看得清清楚楚,但心中却并不着急。而下方新婚的陈王与陈王妃正在行礼,因而他们并没有注意到殿上帝王的异常。

  李治的失态只是片刻,很快他就敛去了面上的异色。他平静地看着下方并肩而立的男女,眼眸微阖,在他们行礼后,如之前的打算一般,赐下赏赐,允他们五日后离开长安,前往陈州。

  李忠和贺兰敏月恭敬应是,退出了延英殿。

  萧明晟安静地坐在李治的下手处,手中是翻开了一半的奏折。

  “弘儿。”李治忽然开口道,“贺兰氏的相貌,有几分像你皇娘。”

  萧明晟看向李治,道:“是吗?敏月表姊像娘亲。”

  “有三分像,但不及你皇娘十分之一的风华,当真可惜了那双眼睛。”李治摇了摇头,半点也没有上一世为贺兰敏月神魂颠倒的模样。

  这世上,活人永远争不过死人,尤其那人在男人的心底刻下了永远无法磨灭的痕迹,在他的记忆里,她被死亡与时间定格成了最美的模样,以至于贺兰敏月上一世让李治心动的美丽与年轻到此刻却变得寡淡起来。

  时间与死亡,岂不是世上最残酷的存在。

  有时候,萧明晟也会想,他的父皇真的爱母亲吗。

  如果爱,他为何还愿意与其他女人耳鬓厮磨,伤透了母亲的心。

  如果不爱,及至死亡,为何他还是选择了将摄政的权力交到她的手上,只为她日后能够安好?

  萧明晟不信父皇看不出母亲眼眸里日渐滋生的野心,而当时他仅剩的那两个弟弟,显与旦根本压制不住母亲。

  ……应该是爱的吧。

  只是,身为帝王,拥有的东西太多,对那些娇艳动人的花朵习以为常,想要便摘了。他从不认为那是背叛,反而会觉得计较这些事的爱人太过小肚鸡肠。

  这不仅是帝王的通病,更是男人的通病。

  所谓妻贤妾美齐人之福,不过是妻子不爱而已。

  果然,敏之是爱他的,不然也不会因为还没有影儿的太子妃就怏怏不乐。

  萧明晟唇角微翘,这很好,继续保持。

  他的承诺一直有效。

  他不会辜负贺兰敏之,可贺兰敏之若是负了他……

  那就杀了他吧。

  若是死亡能够达成永恒,萧明晟不介意亲手杀了贺兰敏之。

  萧明晟垂下眼,蘸墨的笔尖在奏折上轻轻落下。

  *

  贺兰敏之的担心不无道理,待得陈王李忠带着陈王妃贺兰敏月远赴陈州,萧明晟亦坐稳了太子之位,四分之三的朝政尽皆握在萧明晟的手中后,有大臣上书,太子应该选妃了。

  萧明晟看着那个一脸“为了太子好为大唐江山社稷好”的大臣,目光冰冷。

  大臣的上书提醒了李治,太子翻年就十七了,这岁数足以娶妻生子,而东宫里……伺候的宫女不少,但暖床的女人一个没有。而他十五岁的时候,早已临幸过宫女,李忠就是他这个年纪时降生的。

  李治这才意识到,儿子没有亲娘会带来怎样的弊端。这等大事,徐贵妃都不敢置喙插手,更何况是其他的宫妃。能给太子做主的,除了皇后就只有他了。

  儿子的终身大事差点被他耽误了!

  好在李治还算冷静,没有当即下令才选太子妃——儿子那冷飕飕的小眼神,分明是恼了。

  下朝后,李治问及萧明晟对太子妃的看法。

  提起太子妃,萧明晟脑海中冒出来的就是桃花眼顾盼生辉的贺兰敏之,但他没有冒冒然说出贺兰敏之的名字,时机未到。默了片刻,萧明晟摇了摇头,道:“儿子不愿现在娶亲。”

  萧明晟深深地看向李治,道:“儿子只想要娶自己喜欢的人。”

  萧明晟这句话要是跟先皇太宗皇帝说,没准会被一顿怒斥,然后直接下令才选太子妃,至于萧明晟自己的想法意愿,不存在的,身为太子怎可如此任性!

  但萧明晟清楚,他的父皇不同。

  他的父皇近乎半生为与王皇后的婚姻所苦,痛失所爱还被一个当初明媒正娶的毒妇玩弄在股掌之间,这对重情的父皇而言无疑是一大打击。

  果不其然,李治在听到萧明晟的意愿时没有生气,反而怔了怔。他看着五官里综合了自己与媚娘相貌上优点的儿子,慢慢点头,道:“好。”

  他这一生都没能得到的东西,他最心爱的儿子想要,他既然能给,为什么不给。

  *

  有皇帝发话,再压下一顶“都惦记朕龙椅”的大帽子,再无一人敢提皇太子的婚事。

  朔阳十一年正月,李治改年号弘平,正是弘平元年。

  弘平元年三月,在皇帝的支持下,太子萧明晟于东都洛阳城外东北方的北邙山上重立天策府,太子萧明晟为天策上将,总判府事。

  三月中,太子请英国公李勣坐镇天策府。

  四月初,皇帝下旨,抽调京中十六卫精英,入天策府进修兵法武技。

  三个月后,地方军府上书请命,意入天策府进修。帝允,每军府可出百名精英入天策府进修。

  弘平二年正月,皇帝下诏,将天策府列为大唐官学之一。

  将天策府纳入大唐官学中,是萧明晟的主意。

  天策府他无疑是想要重立的,但如今京中十六卫的职能已经成熟,无论从哪里分出一块权力都可能被十六卫联手抵制,他又不想将天策府弄去地方做个普通军府,便从官学入手。

  大唐如今的六学二馆并不涉及行军武学,如今大唐的将领,不是有家族底蕴渊源,便是自己从军营战场上摸爬滚打出来的,系统学习过的极少。与其让天策府跟其他军府拼杀争权,不如退一步,让天策府成为各处军府精英成员进修的官学,以此奠定天策府的地位。

  日后,天策府是继续官学,还是从中分出一只府兵的力量,超然于十六卫之上,还不是萧明晟说的算。

  有什么比官学更容易发现人才的地方吗?

  学员的日常表现与每月考核都归纳入册,即使人回到了地方军府,名册在萧明晟手上,还不是一道旨意就能够召回。

  天策府除了培养精兵强将以外,萧明晟还请来了药王孙思邈,请他来培养军医。萧明晟在万花谷所学到的医术,他整理成册,以药王的名义放在医苑中,作为军医们的学习资料。

  万花谷的未来医圣就这样被他弄进了天策府中,哪怕现在天策府的大统领是萧明晟自己,他都不免有些心虚。

  让萧明晟骄傲又有些无奈的是,天策府的第一批学员中,肩负官职却跑来听课的贺兰敏之表现出众,不少被萧明晟请来充作教员的将领都说他有天赋胆识,是为帅为将的好苗子。

  萧明晟能怎么办?

  他只能尽全力为贺兰敏之安排好后方,看着他征战沙场,为大唐拓土开疆。

  反正他是被父皇下了死命令,短时间里他是没机会上战场了。

  ***

  弘平三年[公元670年]四月,吐蕃发兵,突袭大唐属国吐谷浑,却被早得到了消息的吐谷浑与大唐边防军打了个正着,未能如愿覆灭吐谷浑并攻陷安西四镇。大唐立即发檄文怒斥吐蕃的不义之举,发兵三十万,调来原本镇守辽东的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帅,鄯州都督来庆远与宁远将军贺兰敏之为副将,另有天策府军医十人和新药若干,反击吐蕃。

  有天策府新药在,大唐将士虽然仍受吐蕃当地气候的影响,却不至于头痛恶心。保持原有九成的战斗力,在薛仁贵的率领下,一路高歌。

  同年八月,吐蕃乞和,愿为屏藩。

  唐军无视吐蕃示弱,继续攻打吐蕃,一路攻至昌都,遥望吐蕃产量大城波密。就在吐蕃赞普芒松芒赞决意全力出兵的时候,前方战线出现转折,大唐突然接受了吐蕃之前的乞和,决定和谈退兵。

  吐蕃赞普芒松芒赞固然觊觎西域与中原沃土,却不愿损耗国力与大唐决一死战。仰仗吐蕃地理优势,吐蕃从不觉大唐耗得过他们。只这一次的战役出乎他们的意料,大唐将士在进入高原之后,并没有出现被他们受到神惩的病症,反而战力超群,打得吐蕃节节溃败。

  此事一出,吐蕃国内便有声音,觉得这是吐蕃之前意图攻占吐谷浑的行为是错误的,惹怒了庇护他们的神明,这才撤去了对吐蕃军人的保护。这样的声音很快就被赞普芒松芒赞压下,但嘴上不再说不代表心中没有疑虑。

  待到唐军屡屡大胜,这样的声音就越发压不住了。

  虽然赞普芒松芒赞想着等大唐主力撤军后,过两年寻个由头再灭一个西域小国,以此为跳板再攻安西四镇,眼下不必跟大唐主力死磕,但他手底下的贵族将领臣民都不这样想,只觉得吐蕃要完。

  不得已,赞普芒松芒赞决定加兵。

  然而,兵马刚调动,大唐那边却突然答应了议和的事情,怎不令赞普惊讶。可既然大唐答应议和,再打下去反而可能加大损失,得不偿失。

  思来想去,赞普芒松芒赞派人去议和。同时,他不忘派人查探,大唐那边是出了什么事情,之前还一副要跟吐蕃决一死战的架势,现在却要议和了。

  结果这一查不要紧,赞普芒松芒赞惊愕得知,唐军退兵的原因竟是一个少年僧人。

  澜沧江畔,须菩提化身的佛子涉水而来,以无上佛法渡世间苦厄。唐军被佛子感化,不愿再起兵戈,就选择了议和。

  这是吐蕃赞普手下人弄来的消息,向赞普芒松芒赞禀告的时候,他的眼中带着明亮的光芒,神情激动。

  除了这个,他还带来了佛子的其他消息。

  比如佛子诞生于吐蕃的一个偏远小镇,降生之时梵音阵阵,空中有莲花幻影盛开。

  比如佛子生而知之,有大法力,会治病救人等等。

  最重要的是,在突袭吐谷浑之前,知道这一作战方针的只有赞普芒松芒赞和手下将军,吐蕃国民与军队众将都不知晓,只是遵循着赞普的命令向吐谷浑开战。然而,在吐蕃出兵前的第七天,佛子突然告诉小镇的居民,他看到大地开裂,鲜血自地下涌出,游荡的灵魂无处可依,哀嚎着哭泣,他要去渡他们到西方极乐世界。

  佛子离开小镇,徒步向北而来,

  佛子徒步从那小镇离开,一路向北,一路上双手合十,不停念诵经文。不是没有遇到过恶徒,但那些恶徒在看到佛子之后,非但没有对他不利,反而求佛子收他皈依佛门,免收人间之苦。

  再之后就是佛子渡化唐军,令他们放下屠刀了。

  作者有话要说:放心哒,他们两个人的感情不会被任何一种形式介入,以后敏之肯定会光明正大地站在明晟身边哒~

  ***

  历史上薛仁贵领兵攻打吐蕃,兵败大非川,惨败,这是唐朝开国以来对外作战中最大的一次失败,薛仁贵因此被一撸到底,被弃用十多年时间,吐谷浑则变成了吐蕃别部。

  高原反应要亲命→_→作者菌体会过,非常难受,我那时候去的还不是西藏,而是云南的香格里拉。就上个楼梯,心脏扑通扑通跳得非常快,真得是走两步歇一会儿,脑袋嗡嗡响……去了一次就不想再去第二回 ,实在承受不来OTZ

  ***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道可道、浪得一时是一时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不更新就会变鸽子 3瓶;流月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