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穿越重生>大清第一卷王>第三十四章

  到了乾清宫御书房, 康熙让梁九功去搬了一高一矮两张条案,挨在一起放在窗户边,让太子与齐佑对坐着去写功课。

  桂和按照齐佑的吩咐送来了包裹,里面装着齐佑的书本。康熙看着两个儿子笑着小声说话, 摆放着笔墨纸砚, 难得的温馨画面, 令他脸上的笑就没停过。

  太子看到齐佑左手边摆着的一摞书本, 他惊讶地说道:“七弟,你晚上要写这么多功课吗?”

  齐佑手从上面指下去, 逐一解释道:“这几本是我要写的功课, 这几本是我要读的书,这里是我等会要用到的参考依据。蒙语对话今天已经够了,还有拉丁文对话。”

  太子随着齐佑的介绍,眼睛越瞪越大,转头四下看了一眼, 不解问道:“拉丁文你与谁对话?”

  齐佑从不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愿意将所有的经验悉数传授,大家共同进步。

  最好, 他们全都能被他影响,跟着他一起学习才好, 无论是学习,还是思维方式。

  齐佑手指着自己,笑眯眯答道:“我自己呀。我自己问, 自己答。主要是练习发音,学一门语言, 最重要的是要能张开口说。太子哥哥, 您的蒙文基础很好, 说得结结巴巴,我估摸着,是因为您平时说得少。在您的脑子中,您清楚知晓用蒙文这句话该如何说,如何发音。等你一张嘴的时候,您发现您说不出来,说出来还怪怪的,对不对?”

  太子眼睛一亮,猛地点头,“七弟你说得太对了,我听到乌库玛嬷他们说话,我在心里想着时,总觉着说得跟他们一样。可一张嘴,就听起来不一样了。”

  齐佑说道:“这就是原因所在。您要自己大声说出来,不要怕丢脸,更不要怕说得不好。说与想不一样,待说多以后,舌头嘴皮子灵活利索之后,自然会说得流利。太子哥哥,您以后可以试试看。现在我们先写功课吧,等空了的时候,我们再仔细谈。”

  太子笑着说好,齐佑便低头认真写起了自己的功课。听到太子在对面小声念着蒙语词,忍不住微笑。

  康熙无心批折子,不错眼看着齐佑与太子。

  太子写功课时,不时眉头微皱,下笔如飞,不时朝他这边偷瞄一眼。发现他在看,很快就垂下头,紧绷着脸,看上去颇为不安。

  齐佑下笔同样如飞,专心致志,眉眼沉静。写了一会,他放下笔,放轻手脚站起来。

  手叉在腰上扭动,仰头眨眼,活动一下手腕。待小动作做完之后,再继续坐回去,提笔疾书。

  从头到尾心无旁骛,好似屋子里就独自一人,连对面的太子都没管过,更遑说朝他这边看一眼。

  约莫大半个时辰之后,齐佑开始收拾笔墨纸砚,收拾整齐之后,终于抬眼朝四周张望。

  对上他的视线,无声冲着他笑,手指了指门外,无声说了句什么。

  康熙看懂了,齐佑要出去外面。看了眼还在低头苦战的太子,康熙微笑着点了点头。

  齐佑便放轻脚步出了门,康熙紧紧盯着门片刻,实在是好奇,跟着走了出去。

  太子早就发觉齐佑已经写完了功课,见康熙与他都离开了,下意识看向齐佑随意堆放在条案右手边整齐的一摞纸。

  最上面的一叠,是齐佑写的大字。

  在慈宁宫的比试,齐佑背书赢了大阿哥三阿哥他们,没有比试过大字,康熙直接宣布了齐佑赢。

  太子当时心中挺不以为然,齐佑背书快,他们都知道。可大字不一样,每天需要苦练才行。

  齐佑年纪毕竟小,三阿哥且先不提,大阿哥怎么都比齐佑多写几年的字,难道也比不上他?

  太子偷偷打量了眼窗外,凝神细听了会,安安静静什么都没听见。他屏着气站起来,探身朝齐佑放在最上面的大字看去。

  这一看,心中顿时咯噔一下。

  纸上大字的内容太子看过,是《史记.匈奴列传》。并非他们练习大字时,一个字写上一整篇。

  太子凝眉思索,猜测齐佑平时写大字时,顺便默写读过的书。眼神不由得瞄向齐佑摆在条案上的那堆书,仔细从上到下找了一遍。

  齐佑的书都包裹过,在书侧面用小楷工整写着书名。

  这堆书中,并没有《史记》。

  太子震惊不已,以此看来,齐佑不但读完了《史记》,随便捡一篇,就能流利背诵。

  索额图被人戏称为“索三眼”,因着他记性极佳,过目不忘,好似有第三只眼般。可他也不能轻轻松松就能随便背出《史记》。

  再一看字,太子低呼一声,瞪大了眼睛,呆愣在那里。

  齐佑的字,如涓涓细流,又似无风时,北海湖面的轻波。

  康熙曾教过太子,字如其人,刚极易折。字写得如凌厉如刀,这也是种本事,只太过外露,未免咄咄逼人。

  齐佑这般小,就能写出一手不显山露水的大字,别说大阿哥输了,他都自认为差得远矣。

  太子知道人有天赋之分,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书法大家。转而再想到先前齐佑对他毫无保留的指点,旋即失笑。

  说不定,齐佑因着年纪小,心思纯粹简单,写出来的字就当如赤子般真诚。

  太子神色变幻不停,转头朝门外看去,那里依然没有动静。迟疑了一下,他干脆放下笔,起身走了出去。

  康熙与齐佑站在一起,两人好似在低声交谈。齐佑面色寻常,康熙涨红着脸,神情为难,眉头紧皱在思索着什么。

  太子见状,暗叫了声不好,正欲不动声色转身回屋。康熙已看到太子,神色顿时一松,笑着开口叫住了他:“你功课写完了?”

  “还差一点点,我想去方便一下。”太子吭哧着,急中生智,想了个借口出来。

  康熙笑着说道:“那快去吧,方便完回来继续写。”

  太子暗暗松了口气,忙应下后朝恭房走去。听到身后的齐佑在用拉丁文说着什么,康熙干干笑了几声,用汉文在答:“今晚就先练到这里吧,外面凉,咱回屋去。”

  太子顿了下,前后一想,顿时想明白了,止不住偷笑。

  齐佑说过要自己练习说拉丁文,康熙定是自己跑去与他用拉丁文对话,最后被难住了。

  想到康熙也在齐佑面前吃瘪,太子彻底松弛了下来,方便完后,愉快回了屋。

  康熙吩咐梁九功送来了点心,齐佑小口小口啃着栗子糕,喝着牛奶,翻看着他带来的册子。

  太子那点愉快很快消失无踪,顾不上吃茶水点心,赶紧埋头苦写。等写完之后,齐佑已经吃喝完毕,磨好了墨汁,写起了先前他所说的细则。

  不止太子好奇,康熙更加好奇,两人走过去,站在了齐佑身后。

  太子见到齐佑提笔,在纸上写下“顺义皇庄现状”几个大字后,用极为简单,且通俗易懂的几句话做了总结描述。

  接下来,齐佑用尺与西洋画的炭笔,在纸上画了纵横相间的表格。

  从十年前起,将包衣奴才的人数,土地亩数,稻谷小麦玉米等三种主要庄稼的产量,亩产量,人均产量,婴儿出生数量。照着条目,一一对应着将数字填写在了表格中。

  太子瞄了眼康熙,见他看得目不转睛。他同样难掩惊讶与激动,忍了又忍,还是没忍住,问道:“七弟,你做这个出来,想要用在何处?”

  齐佑答道:“汗阿玛明后天召见朝臣与庄主们用,到时候汗阿玛就不用辛苦与朝臣们打嘴仗了,直接让他们人手一份,先看了再说。用数据事实说话,看他们还有什么话说。”

  朝廷办事效率低得令人发指,做一件事情,你来我往扯皮,废话轮番说,没个几个月出不了结果。

  哪怕是敌人来犯,都快打到京城了,他们还能连派谁迎战都要来来回回商议许久。

  眼见就要入冬,包衣奴才承包地种冬小麦是赶不上了。但春耕的时候,一定要将土地承包制推行下去。哪怕不能全部推行,至少要推行一大半。

  再者,齐佑先前见到太皇太后的身体状况,他难过归难过,现实的问题却横在了眼前。

  冬天老人向来难熬,若是太皇太后没撑过去,齐佑就要面临着守孝的问题。旗人对守孝没那么严苛,齐佑作为曾孙,不是嫡长,只需要守过五七就行。

  太皇太后身份尊贵,加上康熙的敬重,停灵哭灵移棺,一套庄重繁琐的礼仪下来,齐佑估计两个月都够呛。

  庄稼粮食这些,还不是重点。重点在每拖延一天,顺义的包衣奴才们就得多受一天的罪。

  寒冷冬天的乱葬岗,不知又会增加多少枯骨。

  京城的权贵们冬天赏雪,春天踏春,酒席宴请歌舞升平。

  雪对穷人来说,就是掩埋他们尸身的遮羞布。春天对他们,从来就不是希望的开始,而是面临着青黄不接,食不果腹的困窘。

  齐佑其实没打算修顺义的城墙,他只打算修路,修水利,修县城里的宅子。

  春天的流民多,他能早点将这堆朝臣们搞定,就能把他们送去顺义以工代赈。

  到时候他就算走不开,顺义还有林义诚在,夏师爷在旁边帮衬,能对付到他回顺义,

  太子再仔细查看齐佑填写的数字,从中看出了端倪。田亩不变,包衣奴才的人口年年减少,粮食产量亦逐年降低,丰年尚好点,荒年就低得离奇了。

  除了今年,小麦的产量提高得不多,但稻谷产量,陡然增加。包衣奴才的人口,也有所减少,却没往年那么厉害。

  尤其是婴儿出生人数这一栏,好多年都是一两人,今年居然增加到了二十五人。

  太子不明白这些数字从何而来,顾不得康熙的看法,不解问道:“七弟,你的数字会不会有错,粮食产量,好似比庄头报上来的多一些。”

  齐佑答道:“这些数字,都是我从皇庄得来的一手详尽数据,至少九成九准确。”说完,他抬头看了眼康熙,很快垂下了头。

  康熙神情一滞,气得瞪了齐佑一眼。这个小混蛋,他在这个时候,还不忘看自己的笑话。

  齐佑与达春报上来的产量肯定不一样,多的都被达春捞了去。加上包衣奴才的人口,达春报上来的,比实际的要多三成半。

  这三成半,康熙知道他们去了哪里。

  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条条消失的人命。康熙说不出心里是什么感觉,入夜后着实有些凉,凉意似乎从脚底升起,后背阵阵发寒,他下意识拢了拢衣襟。

  太子狐疑地四下打量,问道:“七弟,你的数字放在哪儿了,我怎么没看见,你从何处抄写来的?”

  齐佑笑着说道:“太子哥哥,我在顺义的时候,给所有的包衣奴才都修过屋子,他们每家每户我都去过,全部都认识。人口多少,我都记着呢。还有,土地多少,粮食产量也一样。”

  太子愣住,神色复杂。若索额图是“索三眼”,那齐佑则是四眼,五眼,十眼。

  齐佑不怕太子问,学会他做事的方式,甚至还愿意耐心多解释一些:“我在顺义修屋子的时候,明白了一个道理。所用到的数字,一定得准确。就好比修建房屋,数字就是房屋的地基。数字不准,地基打得不牢靠,哪管你花里胡哨吹上了天,就只是表面光而已,屋子过不了多久,轰地一下就倒塌了。”

  太子琢磨了一下,很快就想通了,他心下激动,干脆跑去搬了两把椅子过来,一把给康熙,一把自己坐了。守在一边,伸长脖子兴致勃勃看着,不时发问。

  齐佑对于太子的提问,耐心解释,想了下,说道:“太子哥哥,您来帮我一起吧。我要满汉两种文,我现在写的汉文,您来写一份满文的好不好?”

  太子高兴不已,一口应承了下来,提起笔,他顿住了,问道:“为何要写满汉两种文?朝臣们应当都看得懂汉文啊。”

  齐佑抿嘴笑,说道:“庄头们不一定看得懂,其实满文都够呛。太子哥哥,数字不要变,您不照着汉文,还要写得更浅显些。”

  太子听得跟着一起偷笑,那些权贵庄主们,的确不学无术。学习汉文吃力,满文说得流利,读写就上不得台面了。

  康熙心有戚戚焉,有些满人大臣用满文写上来的折子,错字连篇,简直不忍猝视。

  “世卿世禄,只怕是过不了几年,他们就得去靠做苦力赚口饭吃了。”齐佑曾说过的话,在康熙耳边清晰回荡。

  一群不事生产的混账,混账!

  康熙气得在心中暗骂了几句,认真听着两个儿子,在那里一问一答。

  太子问:“七弟,你为何想做这些呢?”

  齐佑答道:“以前我去顺义时,在路上骑了一会马,马儿累了,我们就停下来歇一阵。那时候我就在想,得了一匹好马,要好草料好豆子伺候着,马儿才跑得快。哪怕再好的马,总不能没日没夜的跑,骑上一段路,就要停下来,喂食喂水,让马儿歇息,不然马就累死了。哪怕本就是良马,自小伺候不好的话,照样跑不起来。任你拿马鞭抽死都没用。包衣奴才与庄主,像不像马与养马的人?”

  太子想了想,笑道:“还真是这般,用得太狠,累死了老黄牛,得不偿失。”

  齐佑道:“可惜有些人不会那么想啊,只会看到眼前这点地,老黄牛累死了也要耕完,至于明日,到时候再说吧。或者他会以为,这块地能长出金子来,供他世世代代享用不尽。”

  太子听得直发笑,低声骂了句蠢货,又问道:“若是他们不同意呢?”

  齐佑答道:“可以不同意,但不能只跳脚反对,除非能拿出更好的办法来,对现在的状况,提出有可行性的改善措施。说风凉话谁不会啊,谁有本事谁上,别只顾着挑刺。“

  太子一想也是,不过到底有点儿犹豫。齐佑转头对着康熙笑,“还有汗阿玛呢。他们在汗阿玛面前,总不能敷衍了事吧。”

  康熙失笑,这个小混蛋,总是不忘给他指派差使。

  等到最后完成,夜色已晚,早就过了平时睡觉的时辰。

  康熙看着手里满汉两份册子,心情激荡,翻滚着万千滋味。

  轻抚着册子,康熙几乎爱不释手。

  齐佑将顺义皇庄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将来会发生的情形,以及如何改善,改善后带来的好处,阐述得清清楚楚。

  没有假大空的话,全部都有数据支撑。只要不蠢,或者故意挑衅。任谁看了这份东西,都会心悦诚服,接受改变。

  再一看官员们花费大钱送来的废话请安折子,康熙想将他们全部给砍头。

  康熙先前叫上太子,无非是想要太子与齐佑亲近些,以后能成为他的助力。

  同时,康熙却不得不承认两人之间的差异,私心想让太子能跟着齐佑学习,看他如何处理事情。

  齐佑不负所望,耐心细致,毫不藏私,几乎手把手教着太子。

  如果不是太子在,照着他对顺义的了解,以及各种数字的熟悉程度,早早就完成了,不会耽误他睡觉歇息。

  康熙暗自叹息一声,万事古难全。

  见到齐佑眼皮都快睁不开的样子,康熙温和地说道:“回去歇着吧。明儿个起得晚一些,歇好了在起来。”

  齐佑强撑着说了声好,“汗阿玛,就拜托您了,您得快些啊。”说完,手掩着嘴,打了个小小的呵欠。

  康熙哭笑不得,对着兄弟俩挥手,“快回去,我也该歇着了。”

  齐佑与太子一同告退,分别回去歇息。太子兴奋不已,压根没半点睡意,还想与齐佑讨论。

  转过头去,看到齐佑半睁半闭着眼睛,在往前拖着步子走,看得发笑,忙招呼跟在身后的桂河得高上前:“还不把你们的爷背回去,仔细着他摔了。”

  得高与桂和早就看习惯了齐佑这般,忙起来的时候,他睡得就晚了些。过了平时的歇息时辰,哪怕他再困,都会自己走,从不会让人背。

  齐佑困是困,对太子的话还是听得清清楚楚,闻言说道:“太子哥哥,我没事,马上就到了,我自己走回去。太子哥哥,您别管我,先回宫去歇息吧。”

  眼前就是乾清门,出了乾清门两人就要分道扬镳,太子只得作罢,互相道别。

  太子站在夜色中,看着齐佑离开的身影,在灯笼昏黄的光中,摇摇晃晃□□右倒,却始终稳稳地,没有倒下去。

  收回视线,太子定了定神,大步朝毓庆宫走去。

  乾清宫御书房的灯,几乎彻夜长明。

  康熙盯着眼前的册子,还有与罗刹国在尼布楚和谈的往来国书,陷入了深深的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