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穿越重生>国色朝酣(重生)>第81章 玉玲珑 ·

  也许是敏心的视线过于鲜明, 也许是容心惊呼的声音在寂寂夜色中十分明显,总之,当那长身玉立的俊俏郎君徐徐回望时, 敏心忽觉天地刹那间褪去颜色,寂静如初。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 只余他和她,是这飘摇世间的两叶孤舟, 于浩大无垠的宇宙里,能望见彼此的存在。

  “这是谁?”容心略带疑惑的声音在她耳边响起,“刚刚那笛曲, 竟是出自他手吗?”

  敏心微微侧首, 凉爽的夜风拂过她发烫的脸颊,她这才惊觉, 原来自己早已满脸通红。倘若是青天白日之下, 旁人此时定能看出她的慌乱。

  秋雁在小声嘀咕:“六小姐、七小姐,怎么从来没有听庄头说过,这庄子后面还有一处园林?”

  敏心闻言, 亦皱起了眉。

  “啊呀!他是不是在和我们说话!”秋雁突然惊叫道。

  敏心仓皇回头, 果见那襕衫男子似是发现了这儿一点零星灯光,正举起手中竹笛朝着她们的方向来回不停地挥舞。

  容心饶有兴味道:“他是不是想见见刚刚吹箫的人?”

  敏心仓促转过了头。

  不知为何,她竟不敢再看他。

  “想想也是,都是随兴奏乐, 竟能和得如此天衣无缝, 是我也会好奇。七妹, 你说呢?”容心想了想,欣快地转头对敏心道, “呀!七妹,你说他要是知道刚刚吹箫的人是你会怎么样?”

  “啊!他下楼了!”

  “六小姐,我们还留在这里好像不太好吧?”秋雁小声道。

  容心有些不快:“怎么不行了?反正还隔着一道围墙呢,那人再近也越不过围墙。也许他只是想来看看这边是谁在吹箫。要是走近了,我们再离开好了。”

  话虽如此,但那堵墙敏心来时注意看过了,只有矮矮的半人高,虽仍不好跨越,但若是近了,便可面对面地说话。此处郊野近千亩地,一片挨着一片全是燕京公卿贵戚的别庄,这家是公侯名下的,那家便是公主女婿家的。故而鲜有蟊贼踪迹,也因此,卢氏才能放心放她们一群深闺女孩儿在后院玩耍。

  秋雁还记得来时卢少夫人的嘱咐“看顾好小姐们”,因而还在极力劝说两位金尊玉贵的小姐打道回府,但容心的性子岂是旁人能随意动摇的?她打定了主意,旁人谁劝也不听。

  所以不管秋雁怎么劝,她还是津津有味的,借着身处高地的优势张目看着那襕衫男子的动作,并时不时点评一句。

  “这别院依着我们家这片山坳,倒是隐蔽,山河树木挡住了声乐,怪不得我们一路行来,绕到这里前半点声响都没听见。”

  “只看那些侍女的服色,倒像是内阁路大人的别庄。”

  “欸,那吹笛的人动作还挺快的嘛,这才多久,他居然已经快到院墙了!那儿离这可是有六矢之地……”

  陡然间,容心的声音猝然而止。

  敏心犹疑地转身,就见不远处山墙的那头,那身着一袭玉色衫子的男子缓缓走近。

  先是只能看到一顶白玉头冠,然后是如墨般束起的发,方正的额,浓密的眉,再是,寒潭冷月般一双明亮的眼睛。

  渐渐地,他的身形全部显出,能清晰地看到他手中所执翠绿竹笛。

  明明此地有三人,但他一眼望过来,就直直撞进了敏心的眼眸。

  分明还不曾启唇,敏心却从他骤然点亮的眉宇间读出了一句话。

  “啊,是你。”

  是我。敏心在心里默默回复。前世夫妻快十年,她知他精通音律,却因她从来不曾习过什么乐器,遗憾不能琴瑟和鸣。没想到此生意外之遇,竟圆了这桩憾事。

  容心左看看自家七妹,右看看这陌生男子,惊奇地发现这两人从方才视线相触起,神情动作竟无比相似。俱都是先露出一个意外中带着惊喜的表情,而后不自觉地往前迈了一步,旋即就立刻停顿了下来,只是默默,默默地遥遥对望着。

  “你们,认识?”容心来回晃着头,突然出声问了一句。

  就见这两人如同受惊了的兔子般,不约而同地同时看向她,神情都透露着紧张。

  容心突然露出了迷之微笑:“我知道了。那我就不打扰你们了。”然后扯着不停回头的秋雁走到了她们身后的一片林子下面。

  万籁俱寂。

  静得只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声。

  “我……”

  “你……”

  敏心纠结了片刻,还是决定抬头正视他。没想到正好撞上他也预备要开口说话。

  陆畅舒朗的眉目染上了一抹轻快的笑意。

  他抬手,谦逊地做了一个“请”的动作:“还是姑娘先说吧。”

  敏心抬头望着他的眼睛,望见了他眼底的欣喜,却不知该如何开口。

  她不说话,他也没催。只是安静地对视着。

  都说眼睛是万物灵气所聚,古来故有“画龙点睛”一说。却是在今朝,敏心才彻底明白了。只是望着他,望着他的眼,仿佛就能听见他的所思所想,见他所见,闻他所闻。

  [……你还好吗?]

  [自书肆匆匆一别,不过半月,却依稀有三秋之久。]

  她骤然羞红了脸颊。

  耳边传来他的轻笑。

  敏心红着脸,低声问道:“是你吹的笛?”

  不料他竟反问:“是你吹的箫?”

  不待敏心着急,他便笑着开口:“方才在阁楼上看到这边有人,不知道为何,我想着便该是你。”

  敏心不禁睁大眼睛,惊奇道:“是吗?”

  他再笑,笑声从他胸腔里发出,低沉着震动着,显得格外醇厚:“我没有想错,不是吗?”

  他们说话这片刻,秋雁虽被容心拉走了,但时刻不忘她护主的职责。六小姐虽也是主子,但七小姐才是待她有恩的正经主子。她见敏心和一外男说了许久的话,而六小姐竟不阻止,须臾时间她能忍,可这,说得也太久了吧!

  秋雁不免有些急切,不顾容心的阻拦,高声喊着:“小姐,时候不早了!”

  他身形一滞。

  随即就又听到他带着几分揶揄的语气说出的话:“上次在书肆,唤你回去的,是不是也是她?”

  敏心不禁有些汗颜。

  顿时心里对秋雁难免生出一点眼疙瘩。这丫头,也忒不识眼色了!也难怪前世四个大丫鬟,她一人就被其他三人联手挤兑。等回去还是要好好教教她才是。

  那厢秋雁又在唤她。

  敏心叹了口气,她素来声音就不大,为使秋雁和容心能听见,只好转身往回走了几步,也高声答了几句无恙之类的话,这才急急忙回转过身。到底是公卿王侯之女,久受教导,一举一动都悦目非常。她一身灿烂的月华裙,连同裙摆上铺陈织绣的金银丝线与宝珠玉石,都在月色照耀下格外灿烂。

  只是她才回头,就见陆畅若有所思盯着她。

  “怎么了?”敏心检视自身,不没有发现什么不妥之处,不解地问他。

  他蹙眉,沉吟了片刻,眸子里带着讶然之色。而后轻轻解下了什么,递到她面前。

  敏心一望之下,愕然失色。

  “这是我爹爹留下的玉佩,怎么在你这?”

  他不语,只是伸手指了指她的腰际。

  敏心低头一看,那枚素来受她珍视的玉玦,此时正好好地挂在腰间。

  她带着疑惑和不解,颤抖着手把它摘了下来,捧在他的手边。

  盈盈璧月下,两枚近乎完全一样的玉玦紧挨在一起,饶是瞎子也能看出,这两枚玉玦,是取自同一块玉料,出自同一位雕工之手。只是一枚显然是久被把玩,莹润生辉,另一枚的莹泽则要生涩不少,这是长久未见天日之故。

  “怎会如此……”她喃喃自语。

  敏心蓦然回想起,那日在越溪春里,自大慈恩寺事后她再一次同陆太太相见,才说了几句话,陆太太就盯着她的这枚玉佩,问了些失礼的话,当场就被听荷呛回去的事情来。

  如若说他也有这样一枚玉玦,那陆太太作为母亲,必定是对此玉的形状质地十分熟悉的,那么那日陆太太惊异之下的发问,也不是不能理解了。

  这时陆畅突然有了动作。他从敏心手里取过她的那枚玉玦,覆上了他自己的那枚,也不知道他如何操作的,只见一番手指翻飞,再张开手心时,那两枚玉玦已经看不出原貌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枚小巧玲珑的玉环。

  “分为玦……和为环……我明白了!”他眼睛极亮。

  “什么?你明白什么了?”敏心急切发问。她的视线忍不住来回在他手上的玉环徘徊,只是她怎么也看不出,他是如何操作的,才将玉玦和为了玉环。

  他垂眸看她,语气温柔:“敢问令尊高姓大名?”

  敏心怔住,低语道:“家父名讳,上景下行……”

  “可是昭平十五年的进士?”他又急迫地问道。

  “是,可是……”

  他笑意更深,仿佛一掬月光尽入眼眸,目光炯炯,近乎叹息般地说道:“原来前缘已定……”

  秋雁终于忍无可忍,容心也觉得他们说了太久了话了,便不再阻拦她。秋雁一路奔来,脚步声如同催促朝臣上朝时的朝鼓,一步步敲打在他们耳侧。

  他抬头望了望,只见月上中天,确实已晚。

  那枚玲珑剔透的玉环,被一只大手细心系上了腰带。敏心还在怔忪,便见他正了发冠,整了衣衫,后退了几步,郑重道:“幸会。在下绍兴陆畅,字达川。敢问姑娘芳名?”

  他的脸上,是她见过无数次的,刚毅认真的神情。

  敏心回神,望向他的眼睛,也笑了。她盈盈一拜,亦是十分认真的语气:“燕京徐氏,小字敏心。”

  他深深地望了她一眼,仿佛这一眼时光,便要把她镌刻在心里。

  “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