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穿越重生>世子的崛起>第855章 攻破

  不知不觉,又是一年秋,草原上却已被严寒封锁。

  早晚更是冷得吓人,如果不是蒙古马,是熬不住这样的苦寒的。

  大军的白色营帐连绵数里,在平坦开阔的河边蔓延,部分早起的士兵有序到帐篷南面的河边去取水。

  随后,驻扎在北面的人开始杀羊,准备大军的食物。

  蒙古大军人人备有肉干,但这些羊群是在南面从金国人手中抢来的,总比肉干好吃。

  负责准备伙食的大多都是奴隶,在草原上,战败就会沦落为奴隶。

  宰杀好的羊大多直接烧烤,少数用煮的食物是为大人物准备的,而因为铁的稀少,铁锅也很少见,煮食主要用陶器。

  伙夫们正忙碌的时候,远处突然有了骚动,众人连忙跪下,他们是奴隶,必须下跪。

  “可汗!”

  铁木真笑着点点头“起来吧,肉可以吃了么。”

  “可汗,还要稍等一会儿,等太阳完全出来,就可以吃了。”他连忙答到。

  铁木真大汗点点头,笑着说,“那就好,如果等太阳出来将士们还不能吃好,我就砍了你。”

  众人都被吓到了。

  “快去干活吧!”

  铁木真道,他身边跟着高大的木华黎。

  “金国人肯定想不到我已经到了这里,他们还以为我在南面。”铁木真向南方看去,远处草原上群山隆起,两山之间隐约能看到宽阔通道,在那里驻扎着大军的前锋。

  “大汗比金国人聪明,他们支撑不住的。”

  铁木真得意笑道:“等我大军到城下时,他们就会醒悟!”

  此时金国人还以为他的大军在南面乌沙堡方向,其实半月前他已经带着六万大军向西绕行,然后悄悄北上,再西进,到达如今位置扎下大营。

  这条路往西,然后再南下 两三天的路程就能到达上京。

  铁木真用马鞭指着远方的山口 “木华黎,你为我的前锋 我把最精锐的一万人交给你 你来替我的大军开辟道路!”

  “尊令!”木华黎把手放在胸前行礼。

  .......

  当太阳升起,照亮整个草原时 那个伙夫的头子已经没了脑袋,他的脑袋被供在土堆上祭祀长生天 因为他没及时让士兵们有吃的。

  早上吃饱之后 最精锐的军队开始在悠长号角声中集结。

  大蒙国成立之后,铁木真开始对草原进行改革。

  他每十户设一个十户长,每百户设一个百户长,每千户设一个千户长 由下至上 层层统帅。

  打仗时军队有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伴当,可以理解为各级官员的随从亲兵。

  铁木真率领95个千户,每个千户手下有10个百户,每个百户手下有10个十户。

  而千户、百户、十户这三级都允许带一定数量的亲兵。

  每个千户带12名亲兵,每个百户带7个亲兵 每个十户带5名亲兵。

  所以护卫军或者说官员私兵就有五万多人。

  第二部分则是地方军,成吉思汗封了四万四千五百户贵族 要求每户出一人参战,组成临时军队 战后就回归家乡。

  地方军有四万五千人左右。

  第三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重要 蒙古帝国最强的战力 就是成吉思汗挑选的各部勇士亲自组建的禁卫军 音译过来叫怯薛军,在蒙古语中是“番直宿卫”的意思。

  就和汉朝的金吾卫,御林军,五代十国时的控鹤军差不多的意思。

  由成吉思汗选拔,组建,直接指挥的一支军队,共计四万八千人左右,有九十五个千户,每个千户掌兵五百。

  番直宿卫和前面的伴当军和地方军不同的地方还在于他们是常备的,平时除了训练,不用耕种,不用放牧,国家供养的职业化军人。

  伴当是私兵,地方军是打仗时临时根据命令召集,平时要耕种、放牧,养家糊口。

  这是一种具有草原特点的军事组织和行政、生产组织相结合的制度。

  大都数牧民们平时必须向国家和各级奴隶主缴纳钱物,定期服兵役和各种劳役,战时则跃马弯弓,参加战斗,成吉思汗因此建立了一支拥有10万人左右的强大的常备军(番直宿卫+伴当)。

  如果战争需要,和可以根据命令集结地方军,又能再凑出一支五万人左右的军队,合计兵力十五万。

  如果战事吃紧,还可以扩大伴当,要求地方多出兵员,再集结五万人也可行,总计兵力将达到二十万。

  若还不满意,到决定性决战,需要倾尽全力,还可以召集一些管理松散地区的部落首领带兵前来,比如西部草原,北部草原的一些部落首领。

  估计能集结超过三十万的大军!

  这样的动员能力,以往的草原上想都不敢想。

  木华黎也正是因此对成吉思汗充满敬佩。

  不过打仗并不是人越多越厉害,部落联军不到关键时刻大汗是不会集结的,道理很简单,部落联军指挥不一,容易出乱子。

  真正靠得住的是五万左右的番直宿卫,五万左右的伴当护卫军,还有五万左右的地方兵,这些军队都是绝对听从铁木真指挥的。

  不一会儿,大军集结完毕,这的精锐的番直宿卫大军,不过只是其中一部,一共有十个千户。

  每个千户领番直宿卫500人,外加千户、百户、十户亲兵共297人,也就说,其实每个千户实际领兵797人。

  十个千户,有8000人左右的大军。

  这些就是可汗给他的前军。

  木华黎让大军在山口外的平地集结,随后他策马走到众人面前。

  关于这条路,他早打探清楚,之前主力大军在南面围攻乌沙堡,率领地方军的官员已经展开过好几次进攻,都被金国人挫败。

  可汗已经因此砍了两个作战不利的官员。

  木华黎从到达此地的第一天,就没有像手下士兵那样鄙视和看不起打了败仗的地方军,他主动找垂头丧气的士兵询问情况,了解细节。

  这大概与他的身份有关,他虽然常年跟随在铁木真左右,但他其实是铁木真的奴隶,和其它大将、官员和皇亲国戚的身份是没法比的。

  也正因如此,他没有身份尊卑的壁垒,最能和普通士兵打成一片,军中将士对他也十分爱戴。

  经过仔细的调查和询问,他明白了金国人为何能阻止他们南下的原因。

  山谷从入口开始五十多里后由东西先转为南北向,山谷变成河谷,河水湍急,道路在河岸边上,且笔直狭长,两侧山峰较为陡峭但不是太高,山顶居高临下。

  金国人将军队分散开,每个山头驻扎约一二百人,以强弓硬弩居高临下射击,还以山头土石砸人,让他们吃尽苦头。

  最要命的时两侧山坡马爬不上,河谷中有地势狭长,庞大的骑兵部队无法展开,只能依次前进,所以损失惨重,哪怕有悍不畏死运气又好的勇士冲出河谷,从上京东面杀到上京城下也毫无办法,对方城门紧闭,他们又没法攻城,反而被困死在那。

  木华黎顿时明白怎么回事,当时就安慰他们:“不是因为你们不勇敢,而正是因为太勇敢了所以才失败。”

  ........

  木华黎把十个千户交到自己面前,众人对他很恭敬,一来他是铁木真亲近的人,二来木华黎的作风军中人人喜欢。

  “我已经问过他们,知道为什么会失败了。”木华黎道。

  “他们太胆小!”

  “大人,我们直接冲过去就是了,没有我们打不赢的战!”

  “对,乃蛮部数万大军打不过我们几千人,金国人又算什么?如果没有据守的堡垒,他们不堪一击!”

  “......”

  众人越说越激动,木华黎却没发话,他等大家说得差不多才开始。

  “大家的骄傲我都理解,我也经历了那些战争,大蒙古国的兄弟姐妹所到之处,没有人能抵挡我们的兵锋!

  但我们不能因此就骄傲过头,冲昏头脑,各户兵丁也是我们的兄弟,他们也打过许多胜仗,和我们并肩作战,奋勇杀敌,有多少人救过我们的命?

  他们这次却是了大亏我们应该嘲笑吗?难道南下的路上埋伏的是普普通通的兔子咬得他们伤亡惨重吗?”木华黎反问。

  众人这才安静下来,脸上的讥笑消失了,有些人低下头。

  确实,地方军不像他们这些番直宿卫亲军,可这么多年来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一统草原的大小战争中,大家都是一起打仗的,有几次还是地方军救了他们的命。

  见大家这样,木华黎才继续说:“我想这次打仗,如果让南方的军队来打,他们早就赢了,为什么我们赢不了?

  不是我们比南人更加胆怯,也不是我们比南人更不会打仗,而是我们太依赖马!”

  众人左右互视,有些不解,“马是我们的半条命啊!”

  “不错,但往南之后就不行了。”木华黎接着说:“从这里往南,百里之后都是河谷,两侧都是高山,金国人占据山头,马上不去,下面路又窄,所以他们吃了大亏。

  可马上不去,人却可以!”

  众人顿时明白过来什么意思。

  “我们骑马出发,等走到河谷北段,就扎营夜宿,等入夜之后,我们放弃马匹,不行翻山去偷袭金国人!

  马不能爬山人可以,马要走大路,人可以到处走!”

  十个千户的目光也热烈起来:“大人,我们愿意跟随你!”

  ........

  当天早上,消息并没有从高层泄露出去,士兵们依旧像以往的蒙古大军风格,集结,人人骑马,随后开始向着两山之间的河谷进发,随后向东走。

  中途过了一条蜿蜒的河流,随后山势平缓,两边又成荒凉土地,随后继续东进。

  直到正午太阳高照,士兵们在一个三岔喝口饮马。

  从西北面流来的河水被一座大山一分为二,一条向东流淌,一条向南流淌。

  大军也在此三角河滩转变行军方向,踩着河滩上的沙子,沿着向南的支流南下,两边不再平坦,变成高高的山坡。

  根据士兵的回报,从这里顺着河谷一路往南走一百五十里左右,就能到达上京城东面。

  当天,他们继续向南,到傍晚到达另一处河流交叉口。

  西面来的河流汇入南北的河流,汇流出冲刷出一大片平坦的河滩。

  当晚,他们在河滩的西岸扎营。

  不过这次扎营并不是为了休息,只是为了迷惑金国的斥候。

  晚上天黑之后,木华黎开始在黑暗中集结大军,借着月光和星光,不走河谷大路,而是顺着西侧山坡翻山向南进发。

  .......

  “我绝没看错,整个谷底都是鞑靼人的帐篷,山后面的树都数不清,绝对超过一万。”年轻的斥候据理力争。

  年纪大一些的斥候不以为意:“你眼力不好,那些人顶多七八千,绝对没一万!那几个大帐篷你别看它大,那是鞑靼人千户和千户以上才能住的,里面人不多。”

  山顶的指挥官见他们争辩眉头紧皱,他是金国万户,他们所处的是山顶临时搭建的石堡,用于遏制山下的蒙古人通过的。

  从石堡窗户看出去,远处荆处大小山头,到处都有火光,在这长达五里的两岸山坡顶部,遍布金国两万大军,两侧各有一个万户坐镇。

  他就是河谷西侧的万户官,他们已经在此击败数次鞑靼人的军队,最多的一次沿着山谷看不到头,他们都不知道有多少人,但根据斥候的回报,应该超过三万人。

  毕竟沿河谷前进的时候队伍长长拉开,见头不见尾,不能确定人数,但斥候看到他们半路扎营的营地,能够推测出大约有多少人马。

  这样的胜利给了他很大信心,所以虽然两人一直在争,他没太在意。

  无论是七八千还是超过一万多,只要他们继续执行之前得战术,就能击退鞑靼人。

  “好了,你们去休息,我了解了。”他摆摆手。

  随后他又招手找来传令官,让他告诉将士们,好好休息,如果鞑靼人今晚在三间河谷扎营,那么明天应该正午左右就能到了,要是士兵们做好充分准备,等到第二天打破敌军。

  随后又派出两百多人的辅军赶紧下山,去把能搬上来的石头都搬到山顶来。

  再亲自去组织人手准备弓弩,箭矢和火油,这些都必须今天晚上就完成。

  指挥忙碌了大半晚上,他定定看向下方河谷,月光下,河谷中还堆着上百鞑靼人的尸首无人处理,明天敢来的人也会变成那样,他嘲笑。

  才转身,耳边一阵呼啸,身后的亲兵突然捂着脖子,血水从他手指间喷涌,随即栽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