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穿越重生>世子的崛起>第839章 皇帝的支持

  腊月中旬,皇宫上下宫女太监弥漫一片欢喜气氛,不只因为过年,还因为上面的圣人们心情好,他们的日子也好过。

  如今不管宫内宫外,关于皇太孙的盖世之功早已传得沸沸扬扬。

  年关将近,各国使节望风而来,连遥远的的吐蕃诸国也派人过来拜见,至于更近的高丽、金国、夏国、白夷、大理、交趾等诸国更不用说。

  今年的北方大战已经出了分晓,基本确定谁是新的天下霸主,多国纷纷来朝拜也在情理之中。

  当初辽国也景国并雄南北时,很多国家都采取两面站队,两面称臣的策略,比如夏国、高丽等。

  本以为辽国之后又会是南北对立,两雄共尊,没想景国居然一举打残新的北方霸主,景国主帅,景国储君李星洲更是蛮横无理的抢走金国皇后,迫使金国纳贡称臣,几乎等同骑在金国头上拉屎。

  做到这种地步,该站哪边几乎一目了然了。

  皇上自腊月来,红光满面,甚至走路也轻快许多,对他们这些服侍之人也不似以前那么严苛,各国朝见让皇上龙颜大悦。

  最近只要多说好话,已经有好些人得到赏赐,即便犯了小错,也不会像以往一样被苛责。

  听说今天皇太孙要进宫陪皇上皇后用膳,众人纷纷都卖力起来,讨好皇太孙是是必然的,另外他们如今的处境大多都是皇太孙的功劳。

  到下午,皇太孙来了,引路的小太监早在宫门前等候。

  皇太孙不是一人来的,还带着他的两个妃子,以及另外一个女人。

  进宫之后在人群簇拥中直接向后宫而去,周围许多人好奇的投去目光。

  .......

  宫中晚宴其实没那么丰富,而且这还是皇家家宴,不是宫廷宴会。

  其实身为皇家人,什么山珍海味新鲜玩意没吃过,所以吃的就是心意,菜肴没那么复杂多样,但样式精致,很用心。

  李星洲带了阿娇和诗语,两人还带了小辰和寅寅两个孩子,皇上皇后就是想见见两个小家伙。

  另外还有起芳,李星洲想带她去蜀中 但先要和皇后知会 让她先给本家打招呼。

  人生在世,很多事情都迫不得已 即便他是皇太孙 是帝国未来的接班人也是如此。

  比如对吴家。

  吴家家主吴正清,皇后的血亲 李星洲其实恨得不得了。

  他记得几年前伐辽被吴正清坑死的数万大军,当时他就向杨文广保证 迟早会清算彻查吴正清。

  只是那时他与太子夺嫡之争正在紧要关头 不是太子死,就是他亡,所以不会去得罪皇后家族,也不可能去得罪蜀中大族。

  他原本计划等打完辽国回去就想办法收拾吴正清。

  可回国之后太子篡位 又是一场血腥清洗和权力交替。

  成功接过权力 迎来的却又是必须尽快动手的战机,解决金国后顾之忧。

  而如今金国终于平定,他又无法对吴正清下手了。

  因为要对付沿海的豪族,必须先稳住蜀中大族,要稳住蜀中大族 吴家首当其冲。

  ......

  饭桌上,皇上心情不错 甚至还喝了半盅酒,皇后也很高兴 不断向诗语和阿娇传授她当年照看孩子的经验。

  起芳和李星洲则时不时会更皇上说几句国家大事,最近各国来朝 虽然达不到强汉巅峰时的盛况 但也开始有点“万国来朝”的意思了。

  皇上说话是也说到了 对此充满憧憬。

  但其实大家心里都很清楚,还远着呢,哪怕他们击败辽国和金国,夺回辽东辽西,要达到汉朝巅峰水平,路还很远。

  不说人心强盛,光是疆域要达到汉朝水平,还必须收大理、灭白夷、交趾、高丽,收复河套,河西走廊,灭西夏,通过河西走廊控制西域诸多国家。

  这些事光想想都不知要耗费多少时间,何时才能实现。

  不过大家也没深入去讨论这个话题,只是一带而过。

  .......

  家宴到差不多时候,皇上和皇后都集中注意力去逗两个小孩了,李星洲只好抢过话题:“年后我想去蜀中一趟。”

  皇后和皇上都是一愣,随后皇后满脸喜色:“你真要去蜀中?”

  “嗯,奔波一年,我想放松几个月,蜀中是天府之国,想去看看。不过我悄悄的去,不弄大动静。”李星洲解释。

  以他如今身份,如果大摇大摆的去,确实足以到劳民伤财的地步。

  “嗯,蜀中是个好去处,星洲你操劳那么久确实该休息休息。”皇后高兴的说,她就是川蜀人,对家乡自然又偏爱,“要不要我修书与你叔伯,让他们接你。”

  李星洲点头:“我就是这个意思,想请皇奶奶帮我修书给蜀中叔伯们,人生地不熟我怕白走弯路。”

  皇后听说这些更加高兴了:“我本就有意愿让你和你叔伯还有家中后辈年轻人接触接触,又怕你连年忙碌家国大事分不出心神,会耽搁你的大事,如今你想休息,主动想去,那再好不过。

  待明日我就修家书发往蜀中,让你那几个叔叔伯伯还有后辈们好好准备准备,明年你过去让你仔仔舒服的休息,不用操劳太多。”

  “多谢皇奶奶。”李星洲道。

  “一家人说什么谢不谢的,你在蜀中舒心就好。”皇后作为奶奶,十分宠爱他。

  随后家宴上又说了一些家长里短,而且既然李星洲都把起芳带来了,也相当于向皇上皇后说明起芳身份。

  皇上因为问起起芳父亲的事情,起芳的父亲在任中书舍人之后并没什么亮眼表现,皇上本准备让他告老,但考虑起芳的情面便准备让他去鸿胪寺任闲职,依旧在京城。

  看似和起芳谈论她父亲,其实是说给李洲听的。

  李星洲直接开口替起芳说话:“她一个女子哪懂这些,再说皇上是九五之尊,一言九鼎,这些事自然你说了算,不用顾忌我们。”

  皇上满意点头,起芳没说话,看了他一眼。

  晚宴结束后,皇上把他单独叫到书房,开口就问:“你去蜀中,不是为了休整?”

  李星洲点头,并未隐瞒,皇后可以瞒过去,但老皇帝很精明。

  “朕知道你在沿海诸州的改制,去年弹劾的折子多得数不过来。”皇上在桌前踱步,“说说看,你为何非要如此。”

  李星洲明白,皇上这是在向他要理由,如果理由充分,皇帝可能会支持他,这是一个转折点。

  他慎重道:“为了阻止豪族做大,土地兼并。纵观史书典籍,每到豪门望族做大,垄断土地,底层百姓无地可耕,无土可种,必然就会动荡不安。

  最终这些怨气全会集中在朝廷身上,坐视不理,离亡国就不远了!”

  皇帝皱眉:“我景国有那么严重么?”

  “没有。”李星洲摇头:“我李家建国一百余载,地方豪族土地兼并还未达到巅峰,而且商贸发达,百姓富庶了自然会被分散注意,减少这些方面的注意力。

  但豪族做大兼并土地,普通百姓无地耕种的影响已经体现出来,五六年前的苏州叛乱就有这方面的原因。

  而大族也开始肆无忌惮,几年前督运粮草不济害了前线将士.......”

  “那是天降大雨,天时为之,岂人事哉。”皇上开口。

  “可今年还是,大军在前方打仗,他们在后方哄抬粮价趁机牟利,若非王珂有能力,可能整个战局都要出大问题。”李星洲声音严厉起来。

  “皇上,决不能将希望寄于这些人的良知,只要有机会,他们绝对会不断夺普通百姓土地以壮大自身,至于忠君爱国,于他们有利时自然会喊一下,等到民怨四起时,他们就是第一个倒戈相向的。”

  皇上沉默了一会儿,“朕何尝不懂,只是他们根深蒂固,影响深远,难以根除,朕怕一不小心,你会万劫不复。”

  “他们确实厉害,不过也没那么可怕,我准备拉一派打一派,先稳住蜀中,北方,对付沿海诸洲,待到沿海成定局再收拾北方,最后蜀中,一步一步来。

  所以必须亲自前往蜀中,稳定蜀中大族情绪,我与他们有血缘纽系,更好说服。”

  皇帝见他坚决,最终只是点头:“也好,你已经长大了,自有主张,朕不多管你,不多束缚你,只希望你做事不要急功近利,多想万全之策。”

  “孙儿谨记教诲。”

  “嗯,朕年老体衰,无法四处奔走,也做不了什么大事,但只要朕还在,京城及其附近的豪门望族你不用担心,在朕手心里他们翻不出什么浪花。”皇帝淡然道。

  李星洲大喜,再次作揖。

  看来皇上已经认同他的做法,并且亲自支持,如果有皇帝帮忙坐镇,那么他动作时,京城和周边几路地区肯定稳如泰山,这样他的后顾之忧也没了。

  .......

  晚上,李星洲从皇宫出来,诗语和阿娇带着孩子上了马车,李星洲和起芳骑马步行。

  路上,起芳不解问他:“以如今殿下声威,还需如此小心谨慎吗?依我看蜀中和沿海诸州一起收拾岂不省力?”

  李星洲呵呵一笑,起芳还是太年轻,不知道如果全国上下大族一起拼命会是什么后果,当初雍正身为皇帝都被逼得无可奈何。

  “你没想过一件事,狗急还会跳墙,何况摊丁入亩,就要知道每家每户具体田亩数,我能放心让地方官员去做统计筹算之事吗?

  不能!如果我让他们去做,他们肯定和那些地方大族同流合污,最后统计上来的十有八九都是少报瞒报。”这也是有历史教训的,当初雍正让下面官员统计各地豪绅土地,结果许多行省硬生生把八成的土地给统计没了。

  起芳听了略有所思。

  “所以坐这些事,我只能拍亲信,派信得过的人去做,同时甚至需要调动新军配合,以防万一。这样就只能一步步来了。”他进一步解释。

  起芳点头:“还是殿下想得周到。此次入蜀准备待多长时间?”

  “那要看成效了.......”李星洲抬头看向漆黑夜色:“少则几个月,多则一年半载,实在不行我就厚颜无耻在蜀中拖着,然后派人去沿海速办。”

  起芳笑了:“堂堂景国储君也要耍流氓么。”

  “如果耍流氓能解决所有问题,我宁愿做个无赖。”

  “咯咯咯.......这次入蜀,我也会竭尽全力。”

  ........

  腊月二十七,李星洲专门请杨文广到望江楼小聚,让方新给他们准备三楼雅间。

  他直截了当向杨文广表达歉意,因为确实是他失信了。

  杨文广吓了一跳,连忙表示不敢接受。

  李星洲没多纠缠,而是直截了当跟他说起吴正清的事情。

  当初是吴正清害了杨文广手下将士,他也向杨文广保证会清算吴正清,而如今此事只怕又要拖延了。

  杨文广听了大概,也叹口气。

  李星洲只得郑重向他保证:“当初枉死的将士我没忘记,吴正清所作所为也没忘记,他是我叔叔也不可原谅,他迟早会付出代价,不过我有自己的计划,事情要循序渐进,一步步来,你信得过我吗。”

  “臣全信殿下,无论何时何事!”杨文广郑重道。

  李星洲点头,心里也有愧疚,这事他早就答应,却因其中利益和关系错综复杂,加上一些突发事件,一而再再而三拖延,直至今日他依旧无法对付吴正清。

  .......

  时间不知不觉到腊月下旬,李星洲开始往各家送礼。

  首先就是闲在家里的冢道虞,这位曾经的景国第一战神,而如今这个头衔已经被越来越多人安放在他头上。

  随后就是陈钰,他罢官之后也一直在王府的学堂里任教,教孩子们荀子之学,领着王府优厚的薪酬。

  接下来就是德公,何昭等重臣。

  而原本在驿馆中的众将,李星洲直接让他们暂住王府,反正过年图个热闹,王府又不缺厢房。

  甚至把耶律大石也接过来一起过年。

  耶律大石封辽亲王,待遇优厚,有自己的王府,但他唯一的亲人只有耶律雅里,孤苦伶仃在景国也不好过,干脆请他过来也好。

  于是今年王府特别热闹,还没过年就已经闹哄哄的了,充满年的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