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穿越重生>穿成科举文女主的堂妹>第37章 三合一

  顾大伯和顾大伯母从镇上出来, 和以往的弯腰弓背不同,这次两人都挺直了背,看上去一片喜气。

  “大哥、大嫂。”两人刚出镇上,就看见有人赶着牛车过来, 还朝着他们喊。

  “老二。”顾大伯也看见了, 这人不是顾老二又是谁?等牛车到了身边,顾大伯欢喜的摸了摸牛, 又一脸羡慕道, “老二,你学会赶车了。”

  顾老二道:“多亏了宝根教我, 赶明儿我也教大哥, 家里要耕地的时候我们可以轮着来。”

  顾大伯顿时高兴道:“好啊。”在他看来也没什么的,他和老二都学会了赶牛车, 可以轮流赶,省得总辛苦一个人。

  “老大,你们在镇上做什么?”顾奶奶从马车里伸出头,其实分家了, 大房在镇上干什么也跟顾奶奶没关系,但是顾奶奶也习惯管了, 所以会不由自主的问。“你们手上拎着啥?一股子的药味, 谁生病了?”

  然而, 听到顾奶奶这话,顾大伯先是脖子一缩, 有点怂, 接着又高兴道:“娘,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回了家儿子再跟您说。”

  顾奶奶嘀咕了一句:“瞧着神秘兮兮的。”

  顾大伯嘿嘿笑着, 笑容里是一个汉子的朴实和老实。

  顾老二:“大哥大嫂,你们上车,咱们一起回去。”

  顾大伯和顾大伯母也欲上车,不过他们不敢动,而是看向顾奶奶。顾奶奶白了他们一眼:“看什么看?还不上车?”

  “哎,来了。”顾大伯先扶着顾大伯母上车,自己再上。他坐在外面,和顾老二、王宝根坐一起。

  半个时辰后,牛车到了村里,王宝根先下了车回家,至于其他人都是顾家人便直接坐牛车去了顾家。

  顾家

  顾灵已经把原主的衣裳都整理好了,一件一件整整齐齐的叠好,不得不说,作为从初中、高中、大学都军训过的小兵,她叠衣裳还是叠被子,都能叠的像块豆腐。这会儿顾灵拿着一个洗好的桃子,坐在屋檐下啃。

  这九月桃真的很甜,甜滋滋的,很爽口。顾灵想着,如果是现代,还能多买一些,然后果肉冰冻起来,想要吃的时候拿一些。

  一颗桃子还没吃完,顾老二赶着牛车回来了。

  “姐姐……”牛车一到院子里挺稳,顾森先跳下牛车。

  “姐姐,我也要吃桃子。”顾木在牛车上跳着道。

  顾老二顺手把小儿子给抱了下来。

  顾灵道:“叫你哥哥去洗,洗了一人半个,仔细吃多了肚子难受。”顾木年纪小,加上这桃子又大,不好消化。

  “知道啦。”顾木晃着两条小腿跑进屋子,顾森在他后面跟着跑了进去。

  顾灵又看向牛车那边,大伯和大伯母怎么一起来了?这两人去镇上看大夫了,想生个儿子。她爹又载着大家去镇上逛了一下,不会就这样碰到了吧?

  “娘,关于这药……今早我和我媳妇去镇上医馆看大夫了,大夫说……说我和我媳妇调理一下身体,还能……还能生孩子。”顾大伯一直记着刚才的事情,这不一到顾家,就主动向顾奶奶坦诚这件事了。一双眼睛也小心翼翼的观察着顾奶奶,就怕他奶奶不同意。

  顾大伯说的声音轻,就怕被别人听见丢了面子。不过在一个院子里的顾灵自然听见了。

  她仔细想了想原来的剧情,原来的剧情里以女主顾兰为主,自然没有写到这一出。不过,原来的剧情里没有分家,顾大伯也没有勇气向顾奶奶去要这笔钱,再说了,便是要了,吃药调理身体也不是一文钱两文钱够的,顾奶奶肯定也不会给。

  但是这会儿分家了,他们手中有十两银子,分到的三只母鸡都是能下蛋的,小鸡也养了一个月了,再过两个月也能下蛋了,再加上还有一头猪,自然也是有底气的。

  顾大伯和顾大伯母还能生孩子这件事,顾灵是一点都不意外的,确切的说,只要身体没问题,女人的月经没有断,那都是能生孩子的,两人才三十出呢,放在现代,这个年纪单身的、一胎的都比比皆是。

  而且,顾大伯和顾大伯母的身体肯定也是没有问题的,不然三朵金花怎么来的?

  话落,顾大伯和顾大伯母就等着顾奶奶发话,其实他们也担心,如果顾奶奶没见着他们,他们倒是也没想过来告诉顾奶奶这件事,但是被顾奶奶碰上了,之前又问了,他们也是不敢撒谎找借口的。

  如果是别的事情,他们买衣裳或者买好的,顾奶奶说不得会训几句,但是想生儿子这种事情,顾奶奶倒是赞同的。作为地地道道的乡下老太太,她骨子里也是重男轻女的,一个家里没有儿子,那是绝户,既然大房有银子了,那他们去医馆看大夫想要生儿子,这有何不可?所以顾奶奶颇为认同道:“能生个儿子出来就好,将来你有人养老送终,我也就放心了,侄子到底不比自己的儿子。”反正不花她的银子,至于分家给出去的十两银子,在知道乖宝挣了这些钱之后,顾奶奶早就不惦记了。

  就像顾灵以为的,只要顾奶奶有了银子,也就不会惦记着大房的一亩三分地了。

  顾大伯憨厚的笑了,娘能认同,让他们两口子心里也松了一口气。不过顾大伯再憨厚,也知道有些话不能说,所以他道:“侄子儿子一样的,顾森顾木也都是好的。”内心里,侄子自然不比儿子的,这谁都知道,可话不能说太满,万一没生出儿子呢。

  屈氏则心头一震,大房如果生出儿子,那目前分配给大房的田地就要真正的归大房了。她心里则忍不住想,都生了三个丫头了,如果再怀上,指不定还是丫头呢。想是这般想,还非常的希望是丫头,不过屈氏也不是丧尽天良的人,所以也只是心里想想。

  顾奶奶可没理会顾大伯说的儿子侄子一样的这套,她也懒得听这个,转头就看向正炯炯有神地偷听的孙女:“你爹现在牛车赶的不错,回头你要回镇上了,就让他赶牛车。啊哟,家里也没事了,等你回镇上的时候,我跟你一同回去。”

  顾灵道:“那把爷爷也带上吧,左右爷爷伤了腿,地里头也去不成,带到镇上养一段时间,您亲眼见着管着,心里头也放心。而且还能让镇上的大夫瞧瞧,是不是有能让爷爷快点恢复的药。”

  顾奶奶一听也有道理,着实是丢下老头子自己去镇上,她也不放心。老头子腿不方便,儿媳妇也不好伺候。但是这段时间就孙女和杜嬷嬷在镇上,她心里头也挂念,现在孙女一提起,她觉得很是妥当。“乖宝说的有理,那咱们去镇上的时候,把你爷爷带去。”

  屋内的顾爷爷听着,他是不爱去镇上的,喜欢守着家里的田地,可惜断了腿。等腿好了之后,让老二教他赶车,以后每天可以去镇上给老婆子送新鲜的菜。

  顾灵:“嗯。对了奶奶,我收了一些我往日的衣裳出来,都有些小了,丢了可惜,放着也只能烂屋子里了,所以我想送给二兰和小兰,您看?”

  屈氏心里一动,刚想说,被顾奶奶截了先:“给你大伯母,让她带回去。”都是一些旧衣裳,顾奶奶也不在意。

  屈氏心里有些不痛快,这些衣裳闺女不能穿,她也能裁了改一改啊,而且个别小的,拿回去给家里的侄女也能穿,何必给大房?待会儿私下里得和闺女说一说,下次有不要穿的衣裳,可给她留着先。

  顾大伯母高兴极了:“真是太谢谢灵儿了。”作为这个家中曾经的一员,她当然知道侄女的那些衣裳都是好的,即便比不上镇上有钱人家的姑娘,但是在这乡下,也是数一数二的了。刚好给二兰和小兰穿,能穿上好几年呢。

  顾灵把吃了一半的桃子放下,拿出帕子擦了一下手,回了屋子把整理出来的衣裳抱了出来:“大伯母,衣裳都在这里了,您回头再挑一挑,看看二兰和小兰喜欢不喜欢,如果不喜欢,麻烦您再帮我拿回来。”

  顾大伯母道:“喜欢的肯定喜欢的。”她的想法和屈氏的一样,就是女儿不喜欢了,她也能把衣裳拆了自己拼一拼。

  顾大伯母抱着一大把的衣裳,有整整二十来件之多,和顾大伯一起回了自己家。家里没人,三个闺女在朱家学女红。

  顾大伯母把衣裳放自己起床上,一件一件的摊开看。衣裳很好,连个补丁都没有。都是外衣,倒是有里衣里裤,但是没有肚兜亵裤。

  顾灵自然不会把这种贴身的肚兜亵裤拿出来送人,她又不傻。里衣里裤相当于现代的打底裤打底衫、棉毛裤棉毛衫之类的,送人自然无碍。

  顾大伯母把最大的几件挑出来,自己比了比,嘴巴里念着:“这两件好看,可以给兰儿穿。”三个女儿,她最喜欢顾兰,而且顾兰跟朱策定亲了,她也觉得顾兰最有出息。

  快到午饭时间的时候,顾家三姐妹从朱家回来了,见爹娘在,爹爹在院子里劈柴,娘在厨房里做饭。顾家三姐妹进了厨房,顾兰问:“娘,去医馆看了吗?大夫可怎么说?”

  顾二兰和顾小兰也着急的看着顾大伯母,她们也都想有个弟弟,有了弟弟,她们在村里、以后在婆家的底气也足了。

  顾大伯母见三个闺女都担心的样子,温柔的一笑:“看了看了,大夫说我和你们爹的身体都没问题,不过到底有些年纪了,得先调一调,调理好了,孩子自然就来了。”如果是年轻的时候,自然没有男人因为生孩子而看大夫一说,但因为顾大伯年纪也不小了,所以这次才是他们夫妻一同去看大夫的。

  听到顾大伯母这样说,顾家三姐妹都露出了会心的笑。便是重生而来的顾兰,也觉得男娃很重要。

  “对了……”顾大伯母想起了顾灵给的衣裳,“你们快随我进来,今天我和你们爹从镇上回来,在镇口子遇见你们二叔赶着牛车,便坐他的牛车一道回来了,到二房那边的时候,灵儿整理出了一堆的衣裳,我瞧着都是好的,就带回来给你们了,快来看看,这些衣裳又新料子又好。”

  顾兰的脚步一顿。而顾二兰和顾小兰已经进了她们爹娘的房间,看见床上已经被拆开的衣裳,两姐妹高兴的选了起来。其实也不用选,小的给顾小兰,大的给顾二兰,很好区分。

  “二姐,这条裙子真好看。”顾小兰拿着一件粉红色的襦裙。小姑娘都喜欢粉色,原主的衣裳里以粉色居多。

  “嗯,好看,这件也好看。”顾二兰拿起一件乳白色的,在自己的身上比划了一下。“好看吗?”

  顾小兰:“好看。”

  “这件你不能拿,这件是给你们姐姐的。”顾大伯母眼明手快的从顾二兰手中拿过这件乳白色的。

  顾二兰嘴巴一抿,脸上的笑容顿时没了,随即又道:“姐姐穿是不是太短了?”

  顾兰今年十五,顾灵今年十三,十五岁刚好是女性长身体的黄金年龄段,便是顾兰吃的不好,身子的确长得苗条,比顾灵有资本多了。

  顾大伯母道:“不碍事,我都想好了,灵儿比兰儿胖,腰身和衣裳大小够的,就是袖子和裙子不够长,不够长的地方缝一组边上去,还更好看呢。”

  顾灵如果听到胖这个字,肯定会中箭。是的,原主这身体因为吃的好又心宽体胖,所以有些婴儿肥。并不仅仅是脸,而是从头到尾婴儿肥。也因此,看着稚嫩,并不似一般十三岁的姑娘那么苗条成熟。

  顾大伯母又道:“你姐姐现在年纪大了,已经定亲了,得穿的好些,你们还小,将就着没事。而且这里还有旁的衣裳,也够你们穿的,可都是好的。”

  顾二兰是喜欢这件乳白色的,但是一想娘说的也有道理,又欢喜的挑起了其他的衣裳。

  顾大伯母拿着手中的衣裳看向顾兰:“兰儿快过来,试试这条裙子。我的兰儿近来好看了,穿上这条裙子一定更好看,倒是朱家公子看了,肯定会更加喜欢。”

  顾兰双手握拳,压抑着心中的愤怒:“我不要。”

  她的声音有些情绪外露,和平日里的乖巧贤惠不同,吓了顾大伯母一跳。尤其是女儿的眼神,怎么跟看着……仇人似的。顾大伯母稳了稳心神,一定是自己想多了。随即她又笑道:“兰儿啊,这衣服挺好的,料子和你好,颜色也好看,你快来试试。”

  顾兰深深的呼吸了一下,她怕自己忍不住朝着娘亲吼:“娘,这是二妹喜欢的裙子,您给二妹吧,我作为姐姐的,怎么能抢二妹喜欢的?”她为什么要捡顾灵不要的裙子穿?她就这么比不上顾灵吗?“娘,我是朱大哥的未婚妻,我们已经定亲了,朱大哥是私塾有名的才子,他还说自己明年就要下场了,如果他此番中了,被人知道他的未婚妻捡着堂妹不要的衣服穿,他的脸面何在?”

  顾大伯母仔细一想,觉得女儿说的话也有道理:“那便不要了。”想了想又道,“你已经定亲了,身上也没有一件新衣服,回头娘给你钱,咱们去镇上买一件新的。到时候去见朱家公子了,也要体面些。”

  “谢谢娘。”顾兰心里头也痛快了些。

  顾二兰和顾小兰自然听到她们的话了,不过两人没什么想法,反正乡下老百姓家都这样,妹妹捡姐姐的穿,姐姐穿新衣服。况且顾灵的这些衣服跟新衣服也没什么两样,她们欢喜都来不及呢,哪里会计较娘给大姐买新衣服这件事。

  不过顾二兰想到了其他:“娘,灵儿姐姐给了我们这么多的衣服,下午我和小兰给二房捡一些柴火过去吧?”

  顾大伯母道:“也好,这是应该的。”

  顾兰听了,忍不住道:“那边又没说要咱们捡柴火过去。这衣服是顾灵自己不要的,怎的还要我们捡柴火过去抵?”

  顾大伯母听了笑着道:“你平日里也是聪慧的,今日怎么的火气这么大?那边虽然没说,但灵儿把这些衣服给我们也是一份人情,这些衣服都没有补丁,料子也是好的,她送谁不好送?送给谁人家不说一句好?就是因为咱们是亲戚,二兰和小兰是她堂妹,所以才给我们的。”

  “我……我也没有别的意思。”其实这些道理这些话顾兰都懂,只是送的那个人是顾灵,她心里头就非常的不如意。“那你们去吧,捡柴的时候仔细手,回头还要学女红绣帕子荷包。”说起女红,顾兰便转移话题,“娘,朱家婶子说我的女红学的有进去,我绣的帕子荷包可以拿出去卖了,我这几天想多绣一些,过两天和朱家婶子一起去镇上,把绣的帕子和荷包拿去卖掉,然后再买一些布回来,也好给家里添个进项。”想着,又对顾二兰和顾小兰道,“到时候姐姐给你们买一朵好看的头花。”

  “谢谢姐姐。”顾二兰和顾小兰也跟着笑了。

  顾大伯母看着三个闺女,想着现在的日子,对以后也满是期待。她的手不自禁的摸了摸肚子,如果能再生个儿子就好了,到时候三个闺女嫁人了,也有弟弟撑腰,不至于被婆家看不起。虽然说还有两个堂弟,当家的说侄子和儿子都一样,可哪能真正的一样呢?

  午后

  有点婴儿肥的顾灵带着两个弟弟在院子里走动。顾森和顾木像跟屁虫一样的,哪儿都不去玩了。

  走了半个时辰,顾灵停了下来:“顾森,你把那张四方桌搬出来,再搬两把凳子出来。”顾灵发现,有弟弟可以命令的感觉真好。

  顾森哎了一声,又忍不住问:“姐姐,搬桌子做什么?”

  顾奶奶和屈氏都坐在一边裁衣服、缝衣服,顾奶奶是给顾爷爷做的,屈氏是给顾老二做的,杜嬷嬷给顾奶奶打下手。

  她们一边做衣服,一边看着姐弟三人。倒是屈氏道:“那四方桌有些重,你弟弟哪搬得动,我来给你们搬。”说着,她把手中的东西放篮子里,去把那张四方桌搬了出来。

  顾灵:“我昨日回来的时候买了纸笔墨,今日教你们念书识字。”

  顾森:“……”他现在能借口出去吗?

  顾灵从小挎包里拿出一把铜板,等屈氏把四方桌搬出来之后,她非常豪气的往桌子上一拍:“你们认识一个字,我就奖励一个铜板。”

  屈氏耳边满是铜板响当当的声音,她眼睛往铜板处瞟了瞟,闺女拿出的这一把铜板,得有二十多文,可真豪气。屈氏眼珠子一转,有了主意:“灵儿啊,你看,娘也跟着念书识字怎么样?一个字一个铜板?”

  顾奶奶听见了,差点没把中午吃下去的饭给吐出来。她刚要骂,就听见她家乖宝道:“真的吗?娘您太好学了,如果私塾里的夫子和同窗知道我有这么上进和好学的娘,一定会羡慕我、会夸我的。”

  屈氏一听,顿时高兴了:“真的吗?啊哟,娘就是上进,谁叫我是你的娘呢?”

  顾灵拍着胸膛保证:“当然了,我现在是私塾里的学生,我们家怎么说也是耕读人家,如果两个弟弟和娘都跟着识字了,说不得以后就会变成人家了。旁人提起我们桃水村顾家,都不得夸一句,顾家哦,每个人都认识字,厉害着呢。再说了,你闺女可是一幅画能卖三十两银子的人,我的娘亲,能不识字吗?不过娘,您是大人了,不能跟弟弟们一样一个字一个铜板,我觉得您一个字得两个铜板,您看怎么样?”

  顾灵心里其实笑死了,她万万没有想到这能引得屈氏主动来识字。对于这种有上进心的人,不管她是不是冲着铜板来的,顾灵都很乐意教的。古代女子本来就吃亏,能让屈氏多认识一些字,也是挺好的。

  “嗯哼……”顾奶奶咳嗽了一声,“作为乖宝的奶奶,我觉得我也应该念书识字。”他们家乖宝是读书人了,读书人的奶奶如果也是读书人,那才好听呢。旁人说起来:

  这个顾老太厉害了,现在也认识字了。

  顾灵是读书人、顾老太也是读书人,一门双读书人。

  没有想到顾老太年纪大了,还能念书识字,果然是顾灵的奶奶,有福气啊。

  说不定几年后到了地下,遇见顾家和崔家的列祖列宗,也能得一声夸。比如:

  顾家列祖列宗:咱们老顾家的这些儿媳妇里,就崔氏选的最好了。自己是读书人,孙女也是读书人,虽然生的儿子没出息,但是为我们顾家生了一个好孙女。

  顾家列祖列宗:可不是嘛,咱们顾家人都不聪明,亏的崔氏聪明,生了一个好孙女,把顾家的孙子都教成读书人了。

  崔家的列祖列宗:哎,咱们崔家的脑子都长梅娘一个人脑袋上了。

  崔家的列祖列宗:早知道梅娘这么聪明,就该留在家里招婿。

  顾奶奶光是想,就觉得乐。她听着胸膛走到四方桌边:“我跟你们一起念书识字。”

  顾灵看着她奶奶的胸膛,挺上天了。

  不过顾灵赶紧道:“哇,我们家属奶奶最聪慧了。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奶奶您就是古人书中说的活到老学到老的例子啊,果然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啊。奶奶,您真让我骄傲,您是让我最最骄傲的奶奶。”

  顾奶奶得意的看了屈氏一眼:“那是应该的,奶奶不能让乖宝失望。”

  顾灵笑的嘴巴都合不拢了:“奶奶,那您是最大的长辈了,您得三文钱一个字。这样吧,如果您和娘能认识到五十个字,我就奖励你们……娘奖励一件新的棉袄,奶奶奖励一个银戒指。”

  婆媳俩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抹势在必得的决心,这个奖励,必须要拿下。

  杜嬷嬷看着他们忍不住笑了,她自觉的拿起顾奶奶刚才放下的布料,开始动手缝起了衣服。儿媳妇给公公做裤子尴尬,她一个下人给主子做,倒是不会尴尬。

  四方桌的四个角落,坐了四个人,顾灵开始当起了小夫子:“我今天先教你们认识两个字,那就是我的名字,分别是顾字和灵字。顾字是我们老顾家的姓、灵是我的名字。等这两个字你们都记住了,我就教你们崔字和屈字,崔字是我奶的姓,屈字是我娘的姓。”之所以把自己的名字摆在第一个,是因为自己的名字奶奶肯定很愿意学的,而崔字是奶奶的姓,屈字是娘的姓,她们不用说了,也会学。

  刚开始的时候,得教学生愿意学的东西。

  顾灵今天没想多教,最多教四个字,最少教两个字。

  顾家院子里顾灵小夫子带着四个学生在念书识字,路过的人看到了,左邻右舍的人听见了,都不由的朝着顾家院子里看,他们都觉得恍若隔世。

  还记得一个月前,顾家院子里总是时不时的想起顾老太的骂声,而现在大家竟然都在念书识字了,这场景,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大家都觉得不敢相信。

  顾二兰和顾小兰就是这个时候来的,她们两人各自背着一捆柴。姐妹俩很习惯做这种事情的,虽然个子小,但是力气不小。当然,她们背的柴和大人是没得比的,但姐妹俩捡的柴火加起来,也是够烧一两天的。

  姐妹两到了院子门口,看见里面的场景一愣,顾小兰年纪小,见着了顾奶奶,下意识的往二姐身后缩了缩。顾二兰给自己涨涨胆子,叫了声:“奶,我们来送柴火了。”

  院子里的读书声一停,五人看向院子门口的人。

  顾灵首先道:“二兰和小兰来了,怎么来送柴火了?我们家柴火够用的,你们拿回家吧。”

  顾二兰摇摇头:“我们是谢谢灵儿姐姐送我们衣服的,衣服很多、也很好看,够我们穿几年了。我们……我们没有别的东西可以送灵儿姐姐的,所以给这边捡了一些柴火。”她说的时候,声音带着轻颤,也是担心的,一怕顾灵嫌弃,二怕被顾奶奶骂。

  顾灵没曾想是这个愿意,她赶忙过去帮忙,把她们背上的柴火取下来,又对屈氏道:“娘,你给二兰和小兰泡两碗糖水。”虽然她和她们才接触,但是单凭这件事,她就觉得这两个姑娘很善良,也懂得报恩。

  屈氏:“哎。”人家捡了柴火给她们,这两碗糖水就是舍不得,屈氏也不会驳了女儿的面子。

  顾奶奶也没有反对,她的想法和屈氏一样。

  顾二兰赶忙道:“灵儿姐姐不用了,我们这就回去了。”说着,拉着顾小兰就要跑。

  不过,被顾灵拉住了:“等喝了糖水再走。”

  杜嬷嬷已经从堂屋里搬出了两条凳子。

  顾二兰和顾小兰有些不知所措,她们还是头一次被这样对待。

  顾灵看着她们,姐妹俩因为去捡柴了,所以身上有些脏,头发也有些乱,还有几片树叶掉在上面。顾灵伸手,把树叶从她们头上捡了下来。

  正巧,屈氏端着两碗糖水出来了。

  糖水是冷白开里加糖的,可不是现代用热水泡的糖,古代没有热水瓶,也不似富贵人家热水随时准备的。

  屈氏:“二兰、小兰,喝糖水。”

  “谢谢二婶。”

  “谢谢二婶。”

  姐妹俩声音嗡嗡的感谢。她们糖水喝的很慢,甜甜的糖水进入口腔里,顿时让人觉得很幸福,很好吃。是记忆里糖的味道,可是,她们已经记不得多久没有吃糖了。

  以前,灵儿姐姐吃糖的时候,她们只能远远的看着,还不能多看,不然奶奶看见了,会骂她们。可是没有想到,今天她们也喝到了奶奶家的糖水。

  一小碗的糖水本来就不多,捡了柴火回来的她们也确实有些渴了,所以就算喝的再小口,没过一会儿也喝完了。姐妹俩放下碗:“奶奶、二婶、灵儿姐姐,我们就回去了,谢谢你们的糖水。”顾二兰说完话,拉着顾小兰就跑了。

  屈氏收了碗,拿回厨房里用水过了一边再放好。

  顾灵看着她们离开,说了一句:“二兰妹妹和小兰妹妹挺乖巧的。”

  顾奶奶没觉得哪里乖巧:“谁家的姑娘不是这样?”

  顾灵想说,奶你这话扎心了,你家的乖宝可不是这样。

  顾奶奶又道:“还是我家的乖宝最有本事了。”

  顾灵……服气了。

  ……

  “顾老太……顾老太……”到申时(三点)的时候,崔氏来了,“顾老太……”她神情不是很好。

  顾家这边的学习已经结束了,顾森和顾木不知道去哪里玩了,屈氏继续做衣服,顾奶奶把做衣服的活儿给了杜嬷嬷,自个儿在一边看着顾灵,而顾灵也拿出纸笔墨在想十一月的六张样式图。

  顾奶奶见崔氏有些慌张,不由的问:“这是怎么了?”

  崔氏道:“这都申时了,我家老头子还没回来,我……我心里有些不得劲。”

  顾奶奶不以为然道:“他以前打猎都是什么时辰回来的?我记得几天不回来也常有的事情。”年轻的时候李猎户上山了,崔氏在村里人缘不好,所以几乎每天都来找顾奶奶,所以顾奶奶也清楚李猎户有时候去打猎了,要在山上过好几天。

  故而今天李猎户没回来,顾奶奶也不觉得啥。

  可崔氏不觉得:“以前他那是去打猎,还年轻,现在都一把年纪了,而且只是带路。顾老太啊,你说他会不会出事了,被那几个公子给丢山上了?”

  顾奶奶:“……”这话她咋知道?

  顾灵道:“李奶奶,这不可能的,那可是镇上彭举人的儿子,彭举人是开私塾的,教书育人,他的儿子不至于这样坏。”

  崔氏想想也是,她在顾家坐了一会儿,就走了。

  这一走,到了晚饭后,崔氏又来了,因为李猎户还没回来。坐到天快要黑了,看不见路了,崔氏才回去。

  第二天,顾灵是被崔氏吵醒的。“顾老太啊……顾老太啊……我家当家的还没回来……”她一晚上都没睡着,“我叫老大老二去上山去找,可人不够,你叫你们家老二的一起去寻个人啊。”

  顾奶奶道:“行,老二,你跟着李家老大和老二上山去寻人。”这一晚上还没回来,顾奶奶也有些担心了。

  顾老二道:“哎。”

  顾灵穿好了衣服跑出来叮嘱道:“爹,你要注意安全啊,你可是咱们家的顶梁柱,不能出差错的。”

  顾老二听到闺女关心的话,心里暖暖的。

  顾老二跟着李猎户的两个儿子去寻人了,顾灵喝了一碗豆浆,吃了一个馒头、一个水煮蛋,吃饱了,她闲的慌,就去叫了顾森和顾木,让弟弟带她去山脚看看。

  顾森好奇的问:“姐,咱们也要去寻人吗?”

  顾灵道:“咱们不去寻人,就在山脚下看看。大弟,你和二弟年纪还小,便是去捡柴火了,也只能在山脚下捡,不能进山里,知道吗?如果你们有个意外,姐姐就没人撑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