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县城

  “怎么样?事情解决了吗?”余芳看着张贺的脸色,隐约知道事情是解决不了了,但还是充满希望的问了一句。

  张贺摇摇头,一口气怎么也咽不下,黑着脸骂:“贺大福那个王八羔子,恨不得利用这件事拉我下台呢,哪里能解决。不过厂里的决定已经出来了,哎……”

  余芳忙问:“什么决定?”

  张贺道:“我从主任变成了组长,闺女下乡。现在正是敏感时期,如果不下乡的话,肯定闹到革命文员会,等革命委员会找上门,就完了。明天就去报名送她下乡。”

  余芳一听到这个,忍不住嘀咕:“那笑笑不是白下乡了?”早知道张娜要下乡,她干什么送自己的女儿下乡。下乡不说,还赔了这么多的钱。如果没让笑笑下乡,就不会赔这么多的钱。不过,张娜能下乡她内心还是高兴的,因为家里少了个吃白食的,多出来的钱她儿子也能分到一些。

  余芳这样一说,张贺的脸色就更差了,谁知道会发生这种事情。一想到于笑,他就心疼那大笔的钱,那可是七百七十块啊,家里得不吃不喝得存三四年呢。“别说这个了,明天给闺女去报名,她要下乡的东西准备好,给她多准备些钱。”

  余芳道:“准备东西得要钱,我身上没钱,你给我。”她连给自己女儿准备东西都不舍得花钱,更何况张娜。

  张贺:“你没钱?”

  余芳一一伸出手指算:“家里的开销,孩子的开销,这都是用我的工资的,再加上之前笑笑下乡另外给了些钱,我哪里还有钱?”

  张贺蹙眉:“于笑下乡我们不是补偿了吗?这钱可是我处的,你另外还给什么钱?”

  余芳道:“到底是我亲生女儿,怎么就不给钱了?张娜下乡难道你不给钱?”当然,钱是没给的,不过是余芳的借口而已,但是要她从自己的口袋里给张娜拿钱,她也不愿意的。于笑下乡前的那番话她一直记得,她现在只有儿子可以依靠了,当然要为儿子着想。

  张贺听了不再说什么:“我明天去取钱。”给于笑钱他不愿意,但是张娜是亲生女儿,他当然是舍得的。

  范家沟

  “笑笑,起床了吗?”一大清早的,天还没亮,柯母就叫人了。

  “起了。”于笑打开房门。今天婆媳俩要去供销社买肉、买大米和富强粉,所以要早起。

  柯母已经做好了饭,有番薯大米粥和两个水煮蛋,昨天听儿媳妇说了水煮蛋,所以今天早上就给煮了,另一个水煮蛋则是给柯父和柯爷爷留着的。柯爷爷年纪大了要补身体,柯父上工要补身体,至于自己,柯母就没想了。“笑笑,一碗番薯大米粥、一个水煮蛋,够吃吗?”知道儿媳妇喜欢吃番薯,柯母更加欣慰了,就怕儿媳妇不喜欢吃番薯,顿顿喜欢吃大米。却哪里知道,儿媳妇竟然喜欢吃番薯。

  “够了,谢谢娘。”于笑洗漱之后,泡了一搪瓷杯的奶粉,然后回厨房拿出一个小碗,给柯母倒了一碗:“娘,这碗奶粉你喝。”因为搪瓷杯大,她泡了满满的一碗,所以两个人喝刚刚好。

  柯母道:“我不喝,你留着自己喝吧。”

  于笑:“您就别跟我客气了,哪有我喝着好东西,不给您喝的道理?您这样,我都不好意思再喝了。”

  “行行行,那娘就不客气了。”说着,她也坐了下来,一口一口的喝起了奶粉。

  于笑吃了一小碗的番薯粥,又吃了一个鸡蛋白,把蛋黄给了柯母,然后喝了半搪瓷杯的奶粉,肚子就饱了。对柯母来说,今早也是这么多年来,早饭吃的最好的一次。有奶粉、有鸡蛋,然后再喝一大碗热热的番薯粥,再幸福的日子不过如此了。

  吃好早饭,婆媳俩就去供销社了,于笑骑车,柯母坐后面。路上,柯母还不停的夸:“笑笑你可真厉害,都会带人了。”

  到了供销社,于笑把自行车停好锁上,婆媳俩就去排队了。都是赶早来买肉的,也有人排队等着了。等供销社的门开了,大家就冲了进去,去买肉的窗口等着。

  于笑道:“娘,咱们买点骨头去熬汤吧,萝卜汤土豆汤都好喝,爷爷牙口不好,喝汤最合适。”

  柯母道:“行,咱们买点骨头。”

  旁边排队的人听到了,忍不住夸:“妹子,你女儿可真孝顺。”

  柯母道:“啊哟,这是我儿媳妇,不过我儿媳妇最是孝顺了。”

  旁边的人:“那这儿媳妇可是比女儿还孝顺啊。”

  柯母道:“可不是,我儿媳妇前几天才和我儿子结婚,给我做了两身新衣服呢。还有啊……”柯母和旁边的人开始吹嘘了起来。

  饶是于笑脸皮有些厚,站在一边听柯母吹嘘,也有些不好意思。

  很快轮到柯母了,柯母有两斤的肉票,当然也不舍得全部买了,她只买了一斤的肉,又买了两斤的排骨,排骨是不用票的。其实,买一斤肉已经很多了,要知道一般人家只买几两的。

  买好肉和排骨,直接放进柯母背着的背篓里,婆媳俩又去买了粮食,五斤大米、五斤富强粉,一次性买了。

  买好回到家,刚巧是大家开始上工的时候。婆媳俩进了村子,碰到好些去上工的人。看着她们骑着自行车过去,一个一个的都移不开视线。

  “这嫁进柯家真是享福了,工都不用上了。”

  “以前范宝兰就不上工,现在她儿媳妇也不上工,这怎么行?”

  “这不是范宝兰千挑万选的好媳妇吗?我看是个懒婆娘。”

  “管人家那么多事情干嘛?反正宝兰儿子养得起他们。”人家可是军官,有钱的很呢。

  “可不是嘛。”

  于笑和柯母自然没听见大家的话,到了家里,柯父和柯爷爷也刚吃好饭,父子俩正准备去上工呢,看见她们婆媳回来了,父子就打了声招呼去上工了。

  于笑停好自行车,从杂物房里拿出背篓:“娘,我去割猪草了。”

  柯母道:“我跟你一起去。”

  于笑:“不用,您忙家里的吧。”

  柯母:“你第一次上山,不知道我们这边山的情况,我带你去。”她还真不放心儿媳妇。说着,也从杂物房找了个背篓,跟上于笑一起了。

  路上又碰见了熟人,柯母带着于笑和大家打了招呼。

  范家沟的山是靠海的,在山脚就能看见海边。柯母道:“你看那边的海,那石径很长也很宽,退潮的时候可以去捡海螺,把石径的石头搬开,下面还有花蛤。再过去的话,还有水阀,冬天的时候退了潮水,在水阀的地方可以挖生蚝,你们那边有生蚝吗?”

  于笑道:“没有,但是我听说过生蚝,生蚝炒蛋很好吃。”于家那边没有,但是她在现实世界随便吃啊。

  柯母:“生蚝还能炖蛋?”

  于笑道:“我也是听说的,在老家的时候,那边职工房有个嫂子,她娘家那边也吃这个,她说生蚝炒蛋最好吃了,很鲜。”

  柯母:“那等下半年的时候,我去挖点生蚝,咱们来炒蛋吃。挖生蚝就是费时间,一天也就一盘子。”

  于笑想了想道:“我听说用竹竿插在那边的附近,竹竿上面也会长生蚝。”

  柯母:“的确是这样,那边就插着很多的竹竿,不过没用,插了也会被人拔走,谁知道是谁家的?”

  两人一起割猪草相当快,割好的猪草都放在柯母的背篓里,于笑道:“娘,您先回家,我去挖野菜。”想了想又道,“娘,爹会做钓鱼竿吗?”

  柯母一听:“你要钓鱼?”

  于笑指了指那边的山岩道:“我看涨潮的时候坐在山岩上可以钓鱼,大半年没吃鱼了。”上一次吃鱼还是在凹子山过年的时候。

  柯母:“你舅舅家有钓鱼竿,回头去他们家借就行。”

  于笑一听,这会儿还是涨潮的时候,马上道:“那现在去借?”

  柯母道:“行。”

  婆媳俩下了山,于笑把猪草背回家,柯母去范家借了钓鱼竿。不过柯母借来了钓鱼竿,也带来了一个小男孩。“这是你二舅的孙子,叫范家鱼,今年七岁了,明年得送去上学了。听到你要去钓鱼,就跟来了。”

  范家鱼是个腼腆的孩子,对着于笑含羞的笑了笑:“小表婶好。”

  于笑是喜欢乖小孩的,像宋小聪那样,乖的小孩惹人疼爱。她对范家鱼笑了笑:“你要跟我去钓鱼啊?”

  范家鱼紧张道:“我就看看,我不会吵到小表婶你的。”

  于笑道:“你会挖蚯蚓吗?”

  范家鱼:“会啊,我每天挖蚯蚓喂鸡,把我们家的鸡喂的很大很大。我娘说,鸡下的蛋也特别的大。”

  于笑:“那你帮我挖蚯蚓,我给你水果糖,怎么样?”

  范家鱼眼睛一亮,随即又摇摇头道:“不用了,我给你挖蚯蚓,你不用给我糖。”虽然是这样说,但还是下意识的舔了一下嘴唇。

  于笑笑了,也没有多说,她先回房间抓了几颗水果糖放兜里,然后拎起小背篓,抗起钓鱼竿:“走了小鱼。”

  范家鱼赶忙跟上。

  柯母转身去切猪草准备喂猪了。

  范家沟因为靠海,平时农闲的时候也有人去海边钓鱼,但钓鱼的人很少。因为钓鱼需要耐心,可有时候有耐心也未必能钓到鱼,所以与其在这里浪费一天,不然去找活儿干。比如做砖头啊,编篮子啊,挖野菜啊等等。

  山岩下面是海水,海水还没退潮,伴着海浪的声音。这个季节钓鱼其实很舒服的,天气不冷不热。

  于笑让范家鱼在远离海的地方挖蚯蚓,自己找了个位置放下东西。山里的蚯蚓倒是好挖,没过一会儿,范家鱼就挖到了一条:“小表婶,我挖到了。”

  于笑:“来了,你把蚯蚓弄成一段一段的,然后勾到钓鱼钩上。”

  范家鱼用石头直接把蚯蚓敲成了一段一段的,然后勾到了钓鱼钩上。“好了。”

  于笑称赞道:“小鱼真棒,你在这里,不要过来,婶子在这边钓鱼,记住啊。”一边说,一边剥了一颗糖塞进他嘴巴里,“来,吃颗糖。”

  范家鱼甜的眼睛都冒出了星星:“我知道了,小表婶放心吧。”

  于笑:“……小鱼,叫我婶子或者小婶子都行,表字就去掉吧。”怎么听这个小表婶都有种小婊砸的口音。

  “我知道了,小……小婶子。”

  柯家

  柯母喂好了猪、喂好了鸡,把昨天买的红豆放进水里泡着。然后又拿出今天买的肉,洗干净之后放桌子上切块,主要是把肥肉切出来炸猪油渣。炸好猪油渣,往上撒一些盐,她准备去摘青菜,这锅都不用洗了,锅里都是油,可以直接炒青菜。

  “奶奶……”

  “奶奶,我们来了。”

  可还没出门,柯母就听到了院子里的叫声,接着几个小朋友跑进了厨房。这一排排的几个萝卜头都是她孙子孙女,从老大到老四家的都有。小孩子们动了动鼻子,眼睛往灶头地方瞧,显然是闻到了猪油渣的香味,就差没有流口水了。

  柯母问:“你们怎么来了?你们娘叫你们来的?”

  其中一个小朋友道:“娘说今天奶奶家有好吃的。”是柯三哥家的小儿子,今年七岁的柯江一。

  接着柯二哥家的柯江河也道:“娘说奶奶今天肯定去供销社了。”柯江河今年八岁。

  柯母今天和于笑去供销社了,骑着自行车回来,大多数人都看到了,柯家儿媳妇们推断他们去供销社了,所以让家里的孩子过来了。那几个儿媳妇的花花肠子柯母哪里会不知道,她们来占不到便宜,但孩子们总归是自己的孙子孙女,所以才让孩子来的。柯母心里呸了一声,她还真不在乎孩子们,谁生的谁负责养。不过到底是碰上了自己刚炸好的猪油渣,还是给他们一人拿了一筷子:“一人一个,拿去外面吃,你们娘的话少听听,走走走走。”

  孩子们拿了猪油渣高兴的出去了。

  柯母赶忙把猪油渣放进橱柜里。真是些不安分的人,每天眼巴巴的想占她的便宜呢,自己都不知道上进。

  柯母把孩子赶了出去,自己也锁了门,去地里摘了青菜,拔了萝卜。回来先把萝卜炖上了,萝卜排骨得炖的久一点,汤才好喝。

  “宝兰在煮什么啊,好香啊。”中午下工的时候,有人路过柯家,闻到了一阵阵的香味。

  “好像是萝卜的味道。”

  “瞎说,我闻到的是肉味。”

  “我闻到的也是萝卜。”

  “你们的鼻子不灵光了。”

  柯父和柯爷爷走在后面,因为柯爷爷走的慢,柯父不放心老爹一个人,所以也和柯爷爷一起慢吞吞的走着。这不,快到家门口的时候,两人也闻到味道了:“肚子饿了,今天能吃三碗饭。”柯父道。

  柯爷爷道:“你哪会不能吃上三碗?”

  柯父嘿嘿笑了。是哪回都能吃上三碗,但不是哪回都能吃三碗,不然非得吃穷,而且也没有这么多粮食。

  走到家门口,看见范家鱼在院子里玩,柯父道:“小鱼来了,咋不回家去吃饭?待会儿你爷爷找你了。”

  范家鱼:“姑爷爷好,太爷爷好。我今天在顾奶奶这吃,姑奶奶和小婶子都叫了。”

  柯父:“……”有点尴尬。

  “回来了,快吃饭。小鱼把手洗了,来吃饭了。”柯母听到了声音,走到堂屋门口,朝着院子里喊。

  柯父洗了手进来:“今天什么日子?咋叫小鱼在家里吃饭了?”倒是也没有别的意思,因为寻常日子都不会有亲戚来串门吃饭的。

  柯母道:“没啥日子,今天笑笑和小鱼去钓鱼了,笑笑钓鱼,小鱼挖蚯蚓,掉了好几条鱼呢。笑笑说海里鱼很多,明天还去钓。”说着,把一边的水桶拎过来,里面还有一些海水,鱼就养在里面,“你看,大吧?”

  柯父一看,顿时惊讶道:“老幼媳妇可真厉害,这鲈鱼得快两斤了,咋给她钓到的?”而且还有两条,此外还有一些小鱼。

  柯爷爷也过来看了:“老幼媳妇这钓鱼的本事好啊,比老幼好。”

  于笑在新房子刚烧好热水过来,听到了柯爷爷的道,她道:“景阳那是做大事情的,我这是做小事情的。”

  柯爷爷笑呵呵的。

  柯母:“吃饭吃饭。小鱼,做好,姑奶奶给你端饭。”

  范家鱼:“哎。”

  于笑没有入座,跟着去端饭。所有人都是米饭加番薯,柯爷爷是大米番薯粥,煮的很软糯。于笑拿了一个小碗,自己盛了一碗萝卜汤,饭前先喝了一碗汤。就算是调料缺少的年代,萝卜排骨汤照样能熬出清甜的味道。

  四个大人加一起小孩,一共三个菜,萝卜排骨汤、炒青菜、拍黄瓜。虽然只有三个菜,但是青菜和萝卜的分量多。

  范家鱼小朋友照着于笑学,也喝了一小碗萝卜汤,小孩子肚子小,一小碗下腹,能吃的就不多了,不过他还是啃了两块排骨,吃好还道:“姑奶奶家的饭真好吃。”

  于笑道:“那你每天帮小婶挖蚯蚓,可以每天来吃。”

  范家鱼眼睛一亮,不过却瞧瞧的看向柯母:“真的吗?”他可是知道的,他们家里是奶奶做主的,所以在柯家,也是姑奶奶做主的。

  柯母没好气的道:“真的真的,你小婶子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范家鱼:“那我……”

  “小鱼……小鱼……”范二舅娘的声音在院子里响起,“宝兰,小鱼在你家吗?娘说你上午去借了鱼竿,小鱼跟着你一起过来了。”

  范家鱼:“奶奶,我在。”

  范二舅娘顿时放重了嗓门:“还亏得你在,你咋回事,都中午了,不晓得回家吃午饭?”害的家人都担心,平时一到饭点,每家每户的孩子吃饭都是很积极的,今天到了饭点孩子都没回来,这能不担心吗?

  柯母道:“怪我,留孩子在这里吃饭,忘记过去跟你们说一声了。”

  范二舅娘走进了堂屋,看见正在吃饭的五人:“这孩子也没跟分寸,家里有饭不去吃。”

  柯母道:“那你可错怪他了,今天笑笑去钓鱼,他跟着去挖蚯蚓当鱼饵,笑笑说小鱼忙了一上午,留他在这里吃饭。”

  于笑:“二舅娘。”

  范二舅娘应了声:“哎,这孩子能帮啥忙,就几条蚯蚓还留他吃饭,笑笑你可别太疼他,不然尾巴翘上天了。”

  于笑笑笑。

  范家鱼道:“我晚上还在这里吃饭,小婶子留我吃晚饭了。”

  这话引的众人一笑。

  范二舅娘:“那我不管你了,我回去吃饭了。”

  柯母道:“二嫂等等……”她回厨房里切了一两肉出来,“二嫂,这块肉拿去给娘熬肉糊吃。”也不多,一两肉也只够老娘一人吃。

  范外婆年纪比柯爷爷还大,同样的牙齿都快掉光了,每天喝粥,只能吃软糯的东西。所以也是每天大米番薯熬成粥,因为光番薯吃多了不好,也没营养。老太太一个月吃六七斤大米,三个儿子平分。不过柯母也每个月也会拿一两斤大米和几两肉过去,虽然老人不用外嫁女养老,可是柯母不舍得老娘啊。好在她小儿子出息,家里每个月多拿出一两斤大米和几两肉也不影响。

  范二舅娘和柯母关系倒是挺和谐的,她肚子不争气,就生了一个儿子,儿子娶了媳妇,也就生了范家鱼一个独苗,所以有时候也受人家的气。好在范二舅有三兄弟,柯母又生了五个儿子,侄子外甥加起来,家里男人多,也没有人敢说太难听的话。

  当家范家分家的时候,柯母就让范外婆跟着范二舅,人少,安静,少受气。

  范二舅娘也没有客气,拿着肉走了,这给老太太的肉,他们家也不会偷吃,主要是家里孩子少,没有馋嘴的,所以小姑子每回拿来好东西,也都是进了老太太的肚子,时而范家鱼跟着吃一些,但一个孩子,就算分着吃,进老太太肚子的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