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余将沈树林安顿好, 就拉着慕景去买猪肉, “我们今年多做点儿腊肉, 我还要吃香肠。”

  “等做好了腊肉,我们吃腊肉篜红薯……”说道这里,沈余尴尬了,叫什么来着?

  “算了,管他叫什么,反正是加了腊肉, 红薯,糯米粉一起蒸的。”

  “余哥儿,你忘记我们家的红薯被收走了吗?”

  “啥?”沈余反应慢半拍的问,“收哪里去了?”

  “沉陷另收走的呀,他还让你给写了种植方法呢。”

  “他不是说给我留一担子吗?”

  慕景耸耸肩,“没有一担, 咱们全村人一共才留了两担。”

  “陈县令,你个遭千刀的。”

  远在几十里开外的陈县令猛地打了个喷嚏, “啊嚏。”

  “老爷, 你这是不是着凉了呀?”

  陈县令不在意的摇摇头, “估计就是吹了一点风, 等一下我喝点姜水发发汗就好了。”

  慕景听见沈余颇有气势的一声后,猛地笑了起来,“余哥儿,你这是跟谁学的?”

  “不知道,走路上听人说的。”

  慕景稀罕的把人搂怀里, “不生气了,明年就多种了,到时候你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今年的就让他们做种去吧!”

  沈余还能怎么办?肯定是只能如此了呀!全村也就两担子,搞不好还不够。他要是拿来吃了,这成什么人了?

  “走,我们去镇上,牵一头猪回来杀?”

  “这么麻烦做什么?干脆去小雪他们那里买,想要什么样子的就挑那块儿,这不是更好。”

  慕景揉揉他的脑袋,“工坊那边不要办一下的吗?”

  “我忘了。”沈余是真的没有想起还有这么一回儿,忘记了过年也是要搞个团年饭的,也要将员工聚一下,顺便分个红包的。

  沈余还算个大方的老板,直接买了两头肥猪,他自己留一头,然后捉了一头去了工坊这边,并且还一人包了一两银子的红包。

  沈余自己的这头,除了当天吃的和送人的,其他的都腌制了起来,腊肉占了一部分,酱肉只腌制了一部分,还顺带做了他心心念念的香肠。

  “可惜没有辣椒。”沈余遗憾完,就想起了他好像是有辣椒种子的。

  但是他要怎么拿出来?

  还是像橡胶树一样,随意撒山上,等结了辣椒,直接摘回来。

  这个办法似乎不错的样子。

  沈余觉得明年可以这么试一试。

  今年,沈家的条件都要好一些。不光是他们家,就是村里的人都过得不错,沈余一句话,家家都有人在民生商行干活。因为怕被辞退的关系,干活干的都不错,除了少数的一两人被辞退,其他都留了下来。

  这些人出去干活儿,回来每人都带了一笔钱回来,能够过上一个好年。

  就有人提了一些谢礼来给沈余道谢,他们在那里可是知道民生商行的作坊有多难进,如果不是沈余,他们大多数人都进不去。

  沈余让他们把东西都提回去,“我家什么都不缺,拿回去哄哄孩子。”

  东西都提过来,哪里有再拿回去的道理,一个个放下篮子就走了,留下慕景和沈余苦笑不得。

  最后东西一清,好在都是些寻常的东西,或是一刀肉或者两条鱼果然肘子、一只鸡、一只鸭、要不就是一篮子鸡蛋。

  “我滴个乖乖,这可怎么吃得完?”沈余揉揉额头。

  “要不送娘那边去?”

  “那也吃不完,你让我想想。”沈余看着摆了一院子的东西,“要不,我们开集体大锅饭吧!”

  “什么集体大锅饭?是想一起吃饭吗?”

  “差不多。”沈余想到这里,突然想起来,他之前好像有想让谭木匠打的那种大圆桌,结果就给忘记了。

  明年再说,沈余觉得,他还是要趁早就说了的,凳子椅子算下来,一个村子也要四五十张,说不定还不够,还是要一些时间的。

  沈余当即就去找了谭木匠,谭木匠在发明的道路上没有什么天赋,但是他的寻常木工做得不错,爽快的点头。

  “只是这都二十七八了,明天再动工好了。”

  “本来就是明年动工的,我就是怕忘记了才找你的,早点儿跟你说嘛。”

  谭木匠点点头,“好,明年过年前肯定能做完,还有你让做的小木块做好了,你拿去,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沈余眼睛一亮,麻将啊,他们国的国粹,才不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沈余很宝贝的将麻将抱了回去,“慕景,快帮我把颜料拿来。”

  “你这是做什么?”慕景好奇的将一个个小木块拿了起来。

  “好东西。”沈余一一给麻将上色,慕景看他一时半会儿的完不成,也拿起一只毛笔帮忙给麻将上色。

  “这个也是你以前在梦里看见的?”

  “是啊,他们可爱玩了,有些地方的人,简直就是男女老少都爱玩,过年的时候一个月,除了吃饭,基本都在麻将桌上面了。”沈余说的就是他们家的那个保姆,他家保姆是麻将的忠实粉丝如果不干活的时候,能跟他爸妈凑一桌。

  “那他们不要干活的吗?”

  “都过年了,有什么活干呀?要吃菜就去买呗!要是不想做了,干脆就出去吃。”沈余回答的轻描淡写,在他的以前,这种事儿很正常,甚至于一个月不出门,在家都是吃外卖的也比比皆是。

  但是这些天听在慕景的耳里,就觉得不可思议。

  “那个地方的人是不是生活的很好?”

  “差不多吧,基本上的温饱都能保持,饿死的人几乎很少,而且那里早就不用交粮食税了,人丁税也是没有的,户税也没有,兵役劳役也没有。”沈余在这里生活了两年,突然觉得那里是真的美好,没有兵役和劳役,就是进工厂打工每月也有三四千,如果是一家三口,怎么都够生活了。而不像这里,种一年粮食,天好还行还能有个温饱,如果这年头不好,税一交,那就只有饿肚子的份儿。

  慕景看着陷入沉思的人,怎么有种沈余以前就生活在那个地方一样。

  沈余犹自不觉,“你有去找大伯吗?他怎么说?”

  沈大伯还能怎么说,自然是十分赞同的。

  “大伯自然是高兴,就是有些不好意思。”

  “反正都是别人送的,收着也怕他们家里人斤斤计较的,这样子弄,他们自己吃进嘴里了,将来也不怕有闲话说。”

  慕景心想:余哥儿这事想多了!

  当天傍晚,沈大伯就把这个消息传了出去,不过是每家都要带桌子,碗筷来。

  有免费吃的,谁不乐意来呀?不就是带个碗?桌椅吗?多简单的事情呀!

  村里人给的东西,自然是凑不齐一场席面的,不说一场,就是一半都不够。沈余又去镇上买了一些,这才够了。自然是自家出的东西,沈余还带着工坊里面的人去凑热闹了。

  村里人是看着沈余他们拉了一车东西回来,自然也没有说什么。说实话,其实村里人打工坊里面人的主意的村民还不少。

  这里面好些单身汉子,又有稳定的收入,还有青砖房子住,如果愿意在这边落户的话,那就是顶顶好的女婿人选了。

  但是,不知道是不是那群家伙宅到家了,就是平时也不怎么出门,放假都往工坊里面钻。让沈余不得不夸一句,二十四孝好员工。

  这还是工坊里面的人,第一次全面亮相。村里人跟看稀奇一样,个个都盯着年轻的学徒看。特别是那些上了年纪的大妈大爷,一个个热情的不得了。

  但是话说不过五句,要么就会问一下月钱,要么就是问一下父母亲人之类的。

  小伙儿被大爷大妈们的热情吓到了,像个小鹌鹑似的,纷纷往师傅后面躲。

  但是他们的师傅跟他们一样不开窍,否则也不会一把年纪了,身边连个媳妇都没有,都用求救的眼光看向谭木匠和花婶子。

  花婶子比他们还直,谭木匠倒是懂人情世故,那些来打探消息的人都被他打发走了。但是看着一个二个年纪轻轻,水水嫩嫩的小师侄们,觉得等下回去还是要把这事给他们说清楚,好歹还是娶个媳妇呀!

  可千万不能学了他们的师傅,年纪一大把了连个媳妇都没有。

  想着,谭木匠看向三师弟和六师弟。一个今年四十了,一个都三十五了,年纪都不小了,怎么就没想娶个媳妇。

  看见,回去还得跟老婆子商量一下,再怎么也要给两个师弟相看相看,取个黄花大闺女不成了,如果能娶一个明事理的寡妇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