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穿越重生>穿越刘邦碰上重生吕雉>第165章 第165章番外太子养成记下

  总的来说,刘邦把刘盈的时间排得紧紧的,每个时间做什么事,练功习武听朝政。刘盈很辛苦,但想到刘邦和吕雉打下这个天下何尝不是出生入死,比起他现在能够太太平平的坐在这深宫之内更加辛苦;他不能丢了父母的脸。

  好在虽然要辛苦的事情很多,总也有过去的时候。

  随着时间的流逝,大汉朝廷越发的稳固,百姓都得以安居乐业,自然对朝廷感恩戴德。

  汉元十年,太子十六岁,刘邦也都六十二岁了,不难看得出来刘邦的身体随着年纪越大越发的不好。

  有人就给刘故提议冲喜,毕竟太子若是娶了太子妃,这对大汉来说是喜事,对刘邦或许也是好事。

  奏折由刘盈拿在手里看完的时候,刘邦立刻就问刘盈,“现在大家开始操心你的终身大事了,你怎么想?”

  刘盈的额头落下一滴汗,“孩儿觉得孩儿还小,不急于一时。”

  “你觉得难道就能够做主?”刘邦凉飕飕的问了一句,其中的恶意刘盈感受真切。

  “不能。”刘盈终究无力的承认这一点,身为太子,这天下间的事情并不是都能由他说了算;纵是当皇帝的刘邦,也不是一言堂的人。

  大汉至此建朝十年,与民休养生息,更让百官畅所欲言。

  子嗣传承关乎社稷安定,刘邦只有刘肥和刘盈两个儿子,上吕雉一直以来就不是一个任人摆布的人;就算满朝的文武大臣想要让刘邦多纳几个妃嫔,多生几个儿子,也不敢将话说得太明白。

  到了刘盈这里可就完全不同了,刘盈贵为太子他的婚姻大事还有他的子嗣,所有人都盯着,或者更应该说他们等了这些年,等的就是今日。

  要知道刘邦身边他们没办法把人送进去,刘盈这里就算是刘邦和吕雉手把手教出来的儿子,毕竟年轻。

  年轻的少年对于许多事情一知半解,更或者心存好奇,就会用心探究。

  这对他们来说就是极好的机会,能够让他们占据朝堂的份量的大好机会。

  “可是父亲和母亲看中了人?是何人?”朝中百官都希望刘盈可以早日成婚,待他的婚事定下了,也算是完成了一件国家大事。像刘邦和吕雉都是有所准备的人,万万不可能到现在为止都没想好究竟要给刘盈选一个什么样的媳妇儿。

  刘盈问完之后,却收获刘邦诧异的眼神,似乎在好奇地看着刘盈,又像在审视着他。

  “你自个儿要娶的媳妇你不知道,还打算让我们帮你选,帮你娶不成?”刘盈被刘邦看得直发毛。

  “身为太子,将来的皇帝,你的太子妃,将来的皇后都是陪伴在你身边的人。如果你连这桩事都处理不好,让我不禁怀疑,这些年我究竟教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儿子。”刘邦可不得把话说清楚了,好让刘盈知道,他已经长大了,就应该从现在开始好好的想想,究竟要用什么样的办法才能够坐稳他这个太子的位置,也能坐稳将来的皇帝之位。

  刘盈不由自主的打了一个冷颤,能够感受到刘邦在说出这番话之后,他即将面临的是何等的局面。

  “你心里要有数。就像满朝的文武大臣之所以着急的让你成亲,早日生下子嗣一样,你也要考虑为父年事已高,就算你还年轻,你也得抓紧时间赶紧长大。趁我还有力气,还能帮着你撑着点,这个时候就是你往前闯和他们斗的时候。输了也不要紧,输了还有我和你母亲在,他们动不了你。”

  “可将来等我们都不在了,你得靠你自己。那个时候你就不能输。”刘邦并不介意把情况说得更严重些,也是为了让刘盈意识到局面,并不像他以为的那样好,从现在开始刘盈必须要学会怎么样应付着满朝的文武大臣。

  刘盈更是一颤,他自然知道刘邦现在所说的一切都是真实的。

  看着刘邦显得苍老的面容,还有不知何时已经变白的头发。这都在无声的告诉刘盈,他的父亲在老去。

  “我明白父亲的意思了,这件事我一定会处理好。”刘盈的确应该学着点,至少不能够一直躲在刘邦和吕雉的身后,让他们为他遮风挡雨。

  他跟随刘邦和吕雉学了这些年,也应该考较考较,他学的究竟如何?

  如同刘邦所说的,现在刘邦和吕雉都在,有他们在,就算刘盈输了这一局也无妨。

  只有出手跟人动过,才能知道对方的深浅,也才能明白接下来他应该怎么守怎么出招。

  “这件事儿臣来办。”虽然在此之前刘盈根本没有时间考虑过他的终身大事,但从现在开始他却必须要考虑。

  考虑人选之后更要将人选定下,毕竟既然满朝的文武大臣们都已经开始盯着刘盈的终身大事,必然也会举荐他们认为合适的人选。

  若不是他们的人,他们怎么会举荐?人举荐出来,也就意味着这是要在刘盈的身边插眼线。

  刘盈的身边不是没有眼线,但是作为枕边人,那应该是让刘盈放松的地方,刘盈并不希望把朝中的争夺一并带回内廷。

  身为皇帝并不容易,如同刘邦一般。可除了作为皇帝的身份外,刘邦还是吕雉的丈夫,刘盈的父亲。

  不管在外朝怎么和朝臣争斗,回到了内廷,这总是一个能让刘邦完全放松的地方。

  人的精神总不能一直绷紧着,总得有一个喘息的地方,内廷就应该是这样一个地方。

  想要将内廷变成一个温暖他的地方,枕边人至关重要。

  “好,那么我会对公布称太子开始选妃,让他们举荐。其他的事情,你能说服这满朝的文武大臣,也能让他们欣然接受就算你赢。”刘邦可得把规矩定好了,其他的事情就得刘盈自个去想。

  刘盈在听到这个规矩之后,反而抬起头扫过刘邦一眼。

  刘邦正好盯着刘盈,父子二人四目相对,刘邦挑动眉头问:“你这是有问题?”

  “我以为只要利于大汉就好,能不能让他们接受并不重要。”刘盈意味深长的说了这一句,刘邦笑了笑,“看来你心里已经有人选了。”

  若不是有了人选,怎么可能会说出只要利于大汉就好的话来。

  “孩儿还得再想想再看看。”刘盈虽然心中有了人选,却不宜在这个时候将话全都说开。若是说出来就是要把人选定下来。

  “那你就好好的想,好好的看,我不着急。”婚姻之事关乎刘盈,刘盈如果想将来这个皇帝当的轻松一些,当然要选一个贤内助帮忙。刘邦也想看看养大的儿子究竟都是什么水准,能不能担得起这个天下。

  刘盈笑了笑,亲爹没有马上追问,而是完全放手让他去办事的态度,刘盈很喜欢。

  “孩儿先行告退。”这个时候刘盈觉得该说的话都说完,不必再久留,这就准备退下去。

  刘邦也没有要留人的意思,挥手让人退下去。

  刘盈一走,吕雉从一旁走了出来。

  “媳妇儿,你觉得我们家盈儿会挑谁当他的太子妃?”刘邦似乎早就知道吕雉就在后头,见到吕雉出来没有一丝惊讶,随口便问起。

  “若是换了陛下,陛下会选谁?”答案各自都是不言而喻,站在利于大汉的立场,必然要做出利于大汉的选择。

  随着刘邦和吕雉同意刘盈选太子妃,朝中上上下下的大臣立刻将一系列的名单报上,无非是希望能够让自家的女儿入主东宫,将来更能母仪天下。

  当然这些都是隐晦的,各自之间报出的名单都只有刘邦那里有一份。

  人一报上来,刘邦和吕雉立刻就上面的人员仔仔细细的查看,一看一查当然也就发现了端倪。

  “怪不得他们如此积极。像这些贵族向来看不上我们刘家泥腿子出身,怎么可能舍得跟我们家联姻。这上面的全部都是不辨真假的女儿。”刘邦将手下的人查回来的结果和吕雉一说,不难看出刘邦隐含的怒意。

  “不带这么埋汰人的。弄几个不辨真假的女儿,嫁给我儿子成为大汉的太子妃,这种事他们也做得出来。”贵族这样的行为正好证明了在他们心中刘邦是何地位。

  “这有什么奇怪的。像他们一直都想把世上的人玩弄于鼓掌之间,就算你是皇帝,在他们看来若不是他们斗不过你,照样也想把你玩.弄。”吕雉没有一点点的意外,这些人都不是什么好东西,那心思肮脏的永远出乎人的意外。

  刘邦一想也对这些年跟这些贵族斗智斗勇,贵族们素来没能战得上风,这一回明摆着他们想找机会找回场子。

  “陛下,皇后,太子求见。”夫妻两个人就刘盈的事情可见气的不轻,只不过一个爆发出来,一个隐忍不动,准备伺机报复。

  “让他进来。这些名单就别让孩子看了,看了更让孩子伤心。”刘邦一听刘盈来了,立刻就要将贵族们送上来的名单收起来。

  吕雉却按住刘邦的手,“就是要给他看,让他知道这天底下的贵族都是怎么看我们的。他别以为将来只要跟贵族们好好的相处,这些事情就不复存在。贵族一直高高在上,永远都看不上我们。面对这种人,讨好是没有用的,只有将人教训老实,让他们知道我们不是好欺负的,如此一来每回想对我们动手的时候,他们就会想后果是不是他们承担的起的。”

  刘邦觉得有时候在对待刘盈的事情上吕雉比他更狠。

  但也的确如此,贵族们高高在上了这些年,以为改朝换代也好,泥腿子上位也罢,所有人都应该好好的捧着他们,绝对不敢无视他们。

  其实刘邦对这些人的姿态,那是一千个一万个看不上,却总得忍着。毕竟并不是撕破脸的时候,要是闹起来,极有可能令大汉动荡。作为大汉的皇帝,哪怕因此受些委屈那都是应该的;天下安宁更重。

  这时候刘盈走了进来,正要见礼,刘邦挥手道:“行了行了,别那么多规矩,你过来。”

  迫不及待的样子,刘盈礼施了一半就这么被生生打断了,不得不乖乖听话的走过去。

  “你看看这上面都是贵族给你举荐的太子妃人选。当然,上面的身份全部都要打个问号。要么是家中的婢女,要么就是在外面找的寻常农户家的姑娘。反正也就一句话,贵族们看不上我们家,却又想借联姻得到权势,因此才会出此下策。”刘邦把贵族们心中的想法全都吃透了。

  人呐,就是这样子,既看不上对方又喜欢对方的权势,因此一次又一次的装着无辜,干的都是吸人血的事儿。

  “这是意料之中的事。父亲和母亲因此动怒了?”刘盈没有一丁点的意外,反而询问自家的父母亲是不是因此不高兴。

  “生气我当然是生气,怎么能不生气。”刘邦那叫一个坦率直言,他就是生气!气这些人欺人太甚,真把他当成傻子。

  “他们这些人最希望看到的就是父亲生气。”刘盈倒是稳得住,细心的提醒刘邦一句。

  刘邦一眼扫过刘盈,显然是不想再绕着这个话题说下去了。

  现在他可不能生气,生气了反而让自家儿子以为他沉不住气,那岂不是太丢脸了。

  “此事父亲和母亲不必再操心了,人选我已经定好了。”刘盈倒也不再藏着掖着,这一句话说出口。

  刘邦和吕雉在刘盈回来的时候就已经想到过刘盈或许早就已经选好了人,这一次来就是禀告此事的。

  “说说看你选定的是哪家的人?”刘邦倒也不慌不忙。太子娶妃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都已经大半个月了,大半个月下来刘盈也不管外面的人怎么说,每日早出晚归的,看起来似乎很是忙碌。

  在这期间当然没少有人给刘盈送美人,可是刘盈虽然没有拒绝别人送过来的美人,却也从来没有多看那些女人一眼,而是直接了当的把人锁起来。

  是的,锁起来。虽然没有上枷锁,却也是让人安安生生的待在宫里。没有刘盈的吩咐,不许踏出屋内半步。

  做出这样事情的刘盈也没想瞒着任何人,反而让人广而告之;好叫天下的人都知道,将美人送到他手里是没有用的,他的眼里没有美人,只有探子。

  当然了,刘盈还让人传一句话,若是想把人接回去的随时可以接回去,他绝不阻拦。

  有了刘盈放话却还是有人见了棺材也不落泪,总觉得只要人在刘盈的身边,早晚他们还是会有机会,现在如果把人带走,那才是什么机会都没有了。

  刘盈倒也不管,反正该说的话他都已经说了,一番姿态表现的明明白白,如果还是有人不怕死,非要闹腾,他也不畏。

  不过这半个月早出晚归的刘盈,其实也是为了他的太子妃一事。

  太子妃人选定然是要定下的,定下什么人关系重大。

  “墨轩。”刘盈将这个名字说出来,刘邦和吕雉对视了一眼,刘邦带着询问,毕竟女眷的事他所知不多,还是吕雉更清楚些。

  “墨尚书之女,有侠女之风,为人正直,颇有见地。不错。”吕雉告诉刘邦,同时也叫刘盈知道,她对那位姑娘的评价极高。

  “儿臣看中的正是她的颇有见地。”刘盈更加坦然,选一个太子妃也将是未来的皇后,这样的一个人,如果没有目光见地,并不懂得所谓的取舍和国家大义,又怎么能帮助他安定天下。

  吕雉听得目光流转,再问,“还有呢?”

  便是要刘盈说出为何会选择墨轩。天下有见地的女子并不少,贵族之中也是有这样的人的。

  “大汉朝若是想要长治久安,依靠贵族是远远不够的,天下之人虽读书识字能够治理天下的人多出于贵族,但这些年父亲和母亲一直大力推广教育,无非就是希望能够破除贵族一直高高在上的地位。贵族从未将我们刘家放在眼里,也就意味着他们不会真心真意为刘家着想。把持朝政,将天下人皆玩.弄于股掌之间,这是贵族们心中所愿,也是他们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可是大汉绝对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也不许他们一手遮天。想要破局就必须扶持新的势力,墨家人才多出于寻常百姓之中,我选定墨轩为太子妃,就是告诉天下人,人的出生是不能决定的,但人的未来是能靠他们的努力拼搏而改变的。”

  “大汉一朝会拼尽所有,倾尽全力的帮着许多人改变他们的命运。”

  刘盈说出口的都是刘邦和吕雉一直在努力做的事情。

  他们的理想,刘盈会努力的延续下去。

  “很好。”刘邦赞一声,明显对刘盈的这个决定很是满意。

  “要知道墨家这些人,可是我和你母亲养了许多年的人。这些年一直大力的新教育就是为了将来你有人能用,不必再局限于贵族。天下之争,争的就是人才,人才辈出,取之不尽,用之不绝,你才能挺直腰板,不受人掣肘。”刘邦还得给刘盈上上课,好让刘盈一定要牢牢记住这一点。

  刘盈点点头,这些话从前刘邦和吕雉都有说过,大抵的意思和现在刘邦所说没有太大的差别,他一直都牢记。

  “贵族以为我们老刘家上赶着非要娶他们家的女儿,就让他们睁大眼睛好好的看看,我老刘家或许出身不行,却不是非要用热脸贴人家冷屁.股的。自来不都讲究门当户对吗?我们泥腿子出身的人就娶女腿子的女儿怎么了?我们老刘家乐意。啊,赶紧请墨承进宫,咱们得把这门亲事敲定了。”刘邦可不是一个喜欢拖拉的人,既然刘盈都想好了要娶的人,就得把未来亲家叫进来,好好的讨论讨论。

  墨承当然是乐意的这门亲事的。刘盈相貌清秀,为人彬彬有礼,既然诚心要娶她家的女儿,这门亲事自然没有不同意的。

  汉元十二年,太子刘盈大婚,纳太子妃墨轩。

  这是大汉建朝以来第二场盛大的婚礼,第一场是长乐公主出嫁,如今轮到太子刘盈大婚,更是办得隆重。

  贵族们以为他们愿意和刘邦结亲,按理来说刘邦就应该从他们这些人里挑一个,没想到人家压根儿没想跟他们贵族结亲,反而选了墨家的人。

  墨家这些年越发出头了,早年追随刘邦和吕雉打下天下,这些年又是实打实的做事,修路造桥,教书育人。

  人家做的是实事,就算贵族们一看,墨家的那些人越发出头倒是想打压来着,刘邦和吕雉又不是傻子,难道会亲自砍断自己的左膀右臂?

  在墨家教书育人出来的新一辈,慢慢的开始也崭露头脚,也就意味着墨家的根基越发的稳了,贵族们再想撼动墨家的地位,绝无可能。

  眼下墨家更出了一个太子妃,将来的皇后。这一下贵族们更是不敢轻视。

  太子成婚也就意味着太子成人。虽然太子不过才十八岁,未曾及冠,却已经开始出入朝堂办理一桩又一桩的事,随着处理政事越发的熟练,更显得成熟内敛。

  汉元十五年,刘邦驾崩,年仅二十一的太子刘盈继位。

  这一位太子为人温和,既有刘邦的仁厚之风,也有吕后的雷厉风行。

  其在位四十余载,与民休养生息,让大汉江山得以稳固,后世称为惠帝。

  惠者,慧也,仁爱,惠及于民。

  大汉朝300年的基业由此打下基础。惠帝与汉祖刘邦一般,一生只取一妻,立之为后,不染二色,令天下称奇。

  夫妻二人百年之后,共葬一陵,生同床,此共寝。后世论及两位皇帝时,颇是称赞惠帝有汉祖之风。

  对于刘盈来说,他能有后面的这些作为,多赖于父亲母亲的教导,如果不是他们手把手的教他如何当好一个皇帝;如何面对朝中百官的刁难,他或者根本不可能成为后世人人称赞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