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穿越重生>明月席地而坐>第232章 满月

  玉盘高挂, 清清朗朗,明亮,却不刺眼, 悬在黑石堆砌的高山后, 离得极近,不像是真的,倒像是梦境中才能出现的景象,圆月抛却浮云, 俯身朝凡间瞧去, 大抵就是如此。

  这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 满月之际,家家户户都会将房门紧闭, 无人敢外出。

  拴在门边的家犬竖着耳朵,喉间发出示威般的低鸣, 眼神警惕,也不知在惧怕什么;弥漫着蔬菜瓜果腐烂气息的圈中, 家禽缩在了阴暗的角落里,不住地颤抖;林间的鸟受了惊, 扑棱棱拍着翅膀,飞走了, 夜色中, 只能看得见那一个个逐渐消失的小黑点。

  野兽低伏,禽鸟仓皇, 明明应该是个吵闹的夜晚, 却又十分安静,静得像是一张帷幕降了下来,将万物都笼罩其中, 所有声音都被隔绝,透露着一股不寻常的气息。

  树影婆娑,枝干的影子落在地面上,随风而动,扭曲生长,朝远处逐渐蔓延。

  聂秋和方岐生踏上昆仑的主峰,巍峨耸立的巨石密布,隐隐绰绰,在月光的映照下倒显得很像一个个人影,沉默地注视着他们——黄盛落后了一步,许是不想再与方岐生谈之前的那个话题,他这晚比前夜更安静,除了偶尔响动的环扣,再没有别的声音了。

  从外形上来看,这座漆黑的山峰似乎没有因为月亮的圆缺而发生变化,但是聂秋很清楚,有什么东西变了,是风,是尘埃,或是嶙峋的怪石,他也说不清这是种什么感觉。

  他们曾在这座山上久久停留,踏过每一寸地面,摸过每一方山石,现在却觉得陌生。

  因为这种心底里涌出的陌生感,聂秋等人便格外的谨慎,他虽然招出了红鬼和虚耗,但是,这里毕竟是传说中被称为“昆仑”的那座仙山,在不能确定它会不会对魂灵造成影响的情况下,他也不愿意贸然让红鬼和虚耗以身试险,只说让它们静观其变。

  山逐渐向两侧退去,满月的余晖将星幕编织而成的屏风叩开,呈现出背后的景象。

  原本这山上是没有所谓的“道路”,有的只是成群的巨石,被火烧过似的,呈现焦黑的颜色,他们很快便发现,这些石头像是活过来了一般,注视着,沉默着,同时,却也蠕动着,抹平他们来时的踪迹,只留了一条道供他们走,将所有其他的道路都堵死了。

  且不提有没有退路,即使是有,方岐生和黄盛也不会轻易放弃这个机会。

  兴许是觉得这些石影会偷听对话,他们都没有开口,偶尔的止步,也仅仅只是用眼神或是手势来交流,一路上走走停停,也不知过了多久,终于见到了道路尽头的东西。

  意料之中,映入眼帘的是一扇镶嵌在山脊裂口处的门,严丝合缝,似乎本来就应该生长在这里,是天地有意落下的一笔丹青,描摹得细致,丝毫没有违和感,浑然天成。

  这扇正正方方的门,颜色与山石类似,都是沉沉的黑,很明显,这根本不是供人行走的地方,因为它实在太巨大,盘踞在山峰拱起的兽脊上,角度倾斜,向更深处陷去。

  大门的顶部中央,底部的左右两角,各有奇特的纹路,隐隐约约连成了一个三角。

  天色太暗,聂秋走近几步,这才看清楚,顶部中间的那个纹路是只俯卧的狐狸,九条尾巴在身后依次铺开,它的眼睛紧闭,尾尖儿盘绕出蛇一样弯曲的形状,月光映照在上面,不知道这纹路是何种颜料绘制而成,竟能令这皎洁的月光看起来像一汪清泉水。

  底部的左侧绘着废墟的景象,断裂的兵器就静静地等在那里——聂秋了然,幻境中看到的那个皮肤黝黑、身上有金纹的红袍男子,应该就是最后的那一位昆仑仙君了。

  底部的右侧绘有肆意生长的藤蔓,花开在繁枝间,浅浅的颜色,兴许是这扇门上唯一的亮色了,与其他两个纹路不同,无论是笔触,还是它所表现出的盎然春意,无一不让人感到舒适和安心,不过,那藤蔓下还坐着个辨不清长相的小人,也不知道意味着什么。

  聂秋拿着灯盏,皱着眉头看了那个小人儿半天,若不是因为恐生变数,他是想伸手去碰一碰的,因为它看起来实在是像后来才添的,颜料留下的痕迹比其他的都更加鲜明。

  “昆仑山有三角,正北名为阆风巅,正西名曰玄圃堂,正东名曰昆仑宫。”聂秋说这话的时候,将徐阆的那十八颗石子捏在了手心中,甚至能听到脉搏跳动的声音,他知道,这话不算是窥探天机,因为这是古书中所记载的东西,那么,之后的,就是不能直接说的了。

  他指了指狐狸,说道:“神像,以白为姓,取玄圃的首字。”

  然后,他又指了指藤蔓,说道:“以徐为姓,取阆风的首字。”

  这暗示已经足够明显,方岐生和黄盛自然是听懂了。

  方岐生沉思了片刻,抬眼时,黄盛正巧走到狐狸纹路的旁边,聂秋就站在藤蔓纹路的旁边观察那个小人儿,他看着,突然想到了什么,说道:“四方位本无上下之分,我们是先入为主,就以为狐狸的纹路是在顶部,另两个纹路在底部的两侧……这扇门之所以是正正方方的形状,而不是左右窄,上下长的形状,大抵正是为了说明这三位仙君的地位一致。”

  而且,这不止意味着地位一致,也意味着这扇门的打开方式不能用常理来推断。

  没有上下,没有左右,没有门缝,连可以打开的锁孔也没有,如何才能不偏不倚地体现出这三位仙君所处的地位相同,如何才能让他们三位都能够分别进入昆仑——黄盛蹲下身子,在聂秋和方岐生的制止声中,毫不犹豫地伸出手,触碰了那只横卧的狐狸。

  他的指节微动,手指弯曲,沿着狐狸花纹的边缘处,好像按了什么机关似的,指腹一触即分,聂秋和方岐生离得远,只看得见他飞快地站起身来,向后退了两步。

  那大概是一种类似于“水落石出”的场面,山间的朔风有片刻的凝滞,随即,那只以月光为皮毛的狐狸就睁开了眼睛,以它为中心,三寸为径,刀斧拓开一圈完整的圆,裂缝中溅出奇异的火星,黄盛退开了,也不知道它到底是不是烫的,只知道那光芒瞬息间便消失了。

  石块间摩擦的声音宛如呜咽,伴随着破碎的低语,石柱升起,显出柱身的凹陷。

  方岐生并没有贸然走过去,而是皱着眉头,看着黄盛,问道:“你知道你在做什么吗?”

  “如果你现在还不够冷静。”他确实是动了怒,咬着牙,一字一顿让黄盛听得明白,“那就滚回去,黄盛,不要以为别人就该惯着你,你到底知不知道我们面对的是什么?”

  黄盛听到他的叱责,怔了怔,火气也涌了上来,“我当然是有把握才这么做的。方岐生,你别端着师兄的架子来指责我,我以身试险,即使有危险也是我先遭殃,不会连累你们。要是你看不惯我的作风,你可以走,把石子给我,我一个人进去也能将常锦煜带出来。”

  方岐生冷笑一声,讽刺道:“小少爷,你的嘴长着只是用来吃喝的吗?话也不会说?”

  聂秋及时打圆场:“你们看,石柱上的凹陷是不是正好能放得进去一个鹿角面具?”

  “聂护法,护短可不是你这么护的。”黄盛下意识要去摸脖子上的玛瑙,后知后觉又注意到这两个人就站在他面前,便强行变了动作,理了理衣襟,说道,“吵架有来有回,你好歹让我把他这句话回了吧,他说完话,你就出言制止,你那护短的心思也未免太明显了。”

  聂秋无辜沦为攻击对象,确实是感觉有点尴尬,他低低地咳嗽了两声,摆手说道:“是我多言了,我只不过觉得在这种时候吵架实在不合适,如果你想继续,那就请吧。”

  “我没那个兴致了。”黄盛瞥了方岐生一眼,还是歇了火,小心地俯身过去观察石柱上的凹陷,嘴里还是满不情愿地念叨着,“这么简单的机关,也只有傻子才看不出来。”

  聂秋听见身旁的方岐生长长地叹出一口气,便柔声劝道:“你像他这个年纪的时候,还在暗地里给他使绊子,非要闹得他不痛快才肯罢休……别忘了,黄盛的年纪可比你小许多。”

  他们这一对师兄弟,这么多年,无非是因为性格使然,互相都不肯让步,可又没办法完全摆脱对方,所以就只能吵吵闹闹、你推我攘地往下走,竟然也将少年的傲气都熬了过去。

  “我像他这个年纪的时候,也没他这么幼稚。”

  方岐生低声回了一句,没再多说,几步走过去和黄盛一起看那根石柱了。

  聂秋不想在这种时候提醒方岐生他当初借着黄盛怕蛇的弱点,要萧雪扬和黄盛同住的事情,那几天里黄盛好像都是闷闷不乐,又发不出火,反倒是方岐生的心情十分愉快。

  他也走过去,说道:“黄盛,我们都不熟悉这里,以后你若是发现了什么,也告诉我们一声,我们也好一起给你出谋划策,你看,你也不想在这种时候出岔子,导致满盘皆输吧?”

  “你又没做什么,没必要替他服软。”黄盛头也不回,摸索了一会儿凹陷,说道,“你们现在各自去将另外两个机关打开。试过之后我就明白,这里绝对不会有机关,即使有,也不是针对凡人所设的。如果世上真的有神仙,你觉得他们会大费周章,只为了对付一些凡人吗?”

  碰过之后,他就知道,那面鹿角的面具,确实是白玄掌握的那把进入昆仑的“钥匙”。

  而另外的两个,也同样对应着阆风和昆仑那两位仙君,他们所持有的“钥匙”,应该也是像面具这样随身携带的东西,黄盛想,他只希望阆风的那一个是村民给出的十八颗石子。

  最奇怪的是,玄圃仙君和昆仑仙君所对应的纹路,象征的东西都很明显,一个是狐狸,一个是化为废墟的战场,只有阆风仙君的这一个,却是模糊不清,明明有了藤蔓和花,可树下却又坐着个小人,这两个之中,到底哪一个才代表了阆风仙君——徐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