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古代言情>傻人傻福>第294章

  ~

  在沐臻大军进城不久之后,另外也有一拨人,轻装从简坐着马车缓缓过了城门。

  领头的马车里面,年轻的男人穿着一身青衣,外皮黑色的斗篷,男人面容冷峻,眉宇间隐约着几分摄人的威仪,明明便是个看着不好相与的模样,可男人的怀里却抱着一只缩成一团的鹦鹉,那只鹦鹉尾巴很长,雪白的羽毛上面只有微端一点黄色,找他们的跟前摆放着一个小小的火盆,像是专门为了给这鹦鹉取暖所用。

  在马车后面,还另外跟着两辆马车,在几辆马车之后,骑马跟着的几个男人都是一身黑衣,身佩长剑,一个个面容冷峻,看着很是不好相与。

  车板上,手里拿着串糖葫芦的荆筠,朝着四周看了看,扭头朝车门里喊:“大人,我们已经进城了,那现在我们是直接去新宅吗?”。

  男人微微一怔,他推开窗户,看向外头的街道。

  街道上,寒气虽重,但百姓不少,因此还显得有些嘈杂。

  男人微微蹙眉,抬头看向前面的远处,最后,才道:“先去新宅吧,换了朝服之后,我在进宫去见圣上”。

  荆筠点头,朝车夫吩咐:“那走吧,我们先去新宅”。

  新宅的位置,位于宣璐街的十字交叉处,这里是京城最为繁华的地段,周边住着的几户人家,也都是朝中有头有面的大人物,在宣璐街斜对角过去两盏茶的功夫,就是沐侯府的大门。

  这样一个黄金地段的位置,其实以男人的官位,是不该他住这里的,只是谁让皇帝给他赐的府邸,就是在这里呐,不止是如此,而且这个新宅还是前任尚书崔坪的官邸。

  对这崔坪,男人与他虽然没多少焦急,但是这几年来,男人也陆续听到崔家发生的事。

  崔坪身为当朝尚书,已算是位极人臣的他却不甘于此,他想再往上爬爬,又害怕被人攀比下去,两个月前,崔坪闹出了考场舞弊的事来,被皇帝下令斩首,和府众人全都流放了青州,如今尚书一职职位悬空,也不知最终会花落谁家。

  对于崔坪,男人对他并无甚好感,只是听得崔坪的事时,男人不由得恍惚想起,当初似乎因着童潼的关系,他还与这崔坪的侄儿有过一面之缘。

  是那个人称崔三的男子,当初还称赞过童潼的画艺,他原以为,他与那崔三不过萍水相逢一面之缘而已了,却没想到,这两年他被七王爷点名升任巡抚之后,倒是总在听到有关着崔三的事,最让人惊骇的,莫过于,五年前,崔家不知是怎么回事,竟逼的那崔三的男妻险些死在崔家,这不算,就是这崔三在被崔家发丧之后,这崔三居然奇迹似的死而复生了。

  一桩桩一件件当真是让人听得唏嘘不已。

  可让他没有想到的也是这崔家曾经的府邸,如今却被皇帝点名赐给了自己。

  不知为何,他觉得,自己此番进京,以后大概便是要留在这里了。

  胡乱想着,马车已经停了下来,男人下车抬头一看,只觉得,这新宅不愧曾是尚书府第,只是一个门面便这般大气恢弘。

  “恩第,这里……”。

  身后从马车里下来的妇人,看着这新宅的大门,似乎有些忧心忡忡。不止是她,连妇人身边的丈夫也有些担忧。

  顾恩第看向两人,笑道:“想来这里以后便是我们的家了”。

  妇人看了一眼这大门,轻叹:“这宅子,恐怕太大了”。

  顾恩第道:“无妨,收拾一下,也算不错”。

  正说着,宅子大门打开,几人扭头看去,就见得宅子的大门里,有几个相熟人走了出来。

  是苏远跟宁师,还有……一身妇人装扮的丝惗。

  “大哥,爹娘!”。

  丝惗几乎是过跑的,她跑到几人身边,一把将徐氏给紧紧抱住。

  苏远与宁师缓步上前,苏远倒是一脸笑意看着顾恩第点了点头,宁师则是先朝顾岩尉与徐氏行礼:“岳父岳母,从知道你们要回来之后,小婿跟丝惗就已经带人先将宅子给打扫干净了”。

  顾岩尉笑道:“你有心了”。

  顾恩第看向丝惗笑了笑,又看向宁师:“两年没见了,变化倒是不大”。

  宁师笑道:“不过两年而已,能有多少变化?”。

  苏远接了一句:“倒是你变化不小,怎么?这两年四处走动,人都给磨冷性了?”。

  丝惗与徐氏抱着絮叨了这么一会,她缓了过来,看向众人:“好了,有什么话都先进去再说吧,这一路过来,爹娘都该累了”。

  宁师急忙应是。

  几人前后一起入了大门,口中絮叨着说得都是这两年来的事情。

  两年前,宁师依约在丝惗及笄之后,就派人返回江城去提亲,同年两人便将婚事给办了,之后丝惗便与宁师回了京城,两人膝下如今刚有一个儿子,才满一岁,正是淘气的时候。

  而顾恩第……

  顾恩第任职江城县令,即便是三年政满评优,可他也不该这么早便能回京的,但是……架不住七王爷把巡抚一职直接扔给顾恩第。

  五年前,皇帝当朝点了七王爷为巡抚一职,这是众人皆知的事情,但是这七王爷这些年原就是为了找人才会到处走动,要让他戴着官职公事在一个地方长期停留,那是不可能的,七王爷没有这个耐心,后来他想到了闹出这巡抚一职的罪魁祸首,就干脆去了一趟江城,暗中观察了顾恩第一段时间,于是最后,他直接把这巡抚一职仍给了顾恩第,在顾恩第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七王爷向皇帝要来的圣旨也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