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古代言情>曾经风华今眇然>第62章 

  家中过了明路, 两个人就更没有什么可避讳的了。当然,这是指私下相处的时候,在外还是恪守同窗之礼, 不让人看出什么。

  那两顶玉冠戴了一回后,祁襄就收起来了,生怕有损,毕竟意义非凡。白君瑜也将自己的玉冠与他的放在一起,收在了祁襄床头的屉柜里,每年年节和七夕时拿出来戴就好。

  新宅子采光好, 祁襄每天重串铠甲也格外顺手。他做的细, 速度就慢些。而彩罗成衣店的那批已经如期完成了。

  作为老板,祁襄趁着天气不错, 亲自去了彩罗检验成果。

  店里都是有经验的手艺人, 这些修补还真难不倒他们。祁襄挑着验了, 做得很不错, 相信过兵部那边的审核应该没问题。

  “很好,大家辛苦了。”祁襄拿出几个小荷包, “这是给大家的小赏。等定下长期合作了,再给大家包个大的。”

  大家收了红包, 都笑呵呵地道谢。他们这些靠手艺吃饭的,只要心没坏, 能得主子家的认可,拿赏钱是一回事,要保证自己手艺的口碑不坏, 才是他们长久的生存之道。所以这事上,谁也不敢马虎,更多的为的是自己的名声。

  大家离开后,祁襄问艾五,“最近有什么消息?”

  艾五立于市井之间,就是为了方便打探,哪怕是些小事,也可能藏着重要的信息。

  “前些日子,阿财贪嘴,想吃包子。去买时路过二皇子府,见有宫女进出二皇子府。阿财留意了一下,那宫女腰间挂的是娇昭仪宫里的牌子。之后又盯了几日,发现那宫女几乎每日都到二皇子府上,待的时间并不长。咱们这儿没人手,公子又吩咐近来要低调,所以晚上并没有盯,不知道具体什么情况。”

  宫女出入宫门,都要有自己主子给的宫牌才能通行,这是做不得假的。

  艾五逐一向祁襄汇报,“另外,胡将军的事现在已经传开了,但宫中没有消息,百姓们也只是猜测而已。胡将军可能是气不顺,三天前喝多了闹事,把一书生打了。”

  祁襄皱眉,“然后呢?”

  别说武将不能打言官,就是书生也是打不得的。

  “胡将军当时态度蛮横,很多人都看见了。原本这事就该遭到弹劾,但第二天,胡夫人亲自带了礼,登门致歉。这事就这样私了了。”艾五说。

  难怪他没听说,“读书人向来心高,与武人基本不相为谋。无故被打,还硬咽下了这口气,这书生心够宽的。”

  艾五压低了声音,说:“公子,我听到些小道消息,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我且一说,您且一听。”

  祁襄点头。

  “我听说,那书生是胡将军家的小姐看上的,一心想嫁。胡将军不同意,近来胡家小姐闹得凶,再加上自身这些事,胡将军心情可想而知。那天胡将军喝多了,那书生看到本是好意劝说,结果就被打了。”艾五说。在市井待久了,与周围人打成一片,这种八卦自然知道得也快。

  这倒是说得通,胡将军现在在风口浪尖上,怎么说都应该克制住自己。像这种容易被弹劾之事,更是不应该做。既然不管不顾地做了,那必然是有更大的原因盖过了理性,如果是因为女儿的婚事,酒劲上来,正好又是自己不喜欢的人,失控也在所难免。

  “我来晚了,他们修补得怎么样?”贤珵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话音落了,帘子才掀开走了进来。

  祁襄立刻带上笑意,“我抽查了,没有什么问题。等兵部那边看了再说。”

  “那就好。”贤珵解了披风递给跟进来的小松,“在说什么呢?”

  祁襄道:“我这么长时间没过来,问问艾五店里

  的情况。”

  贤珵点头,“淡季生意也就那样,不过保障盈利不难。可还是要想点当季的生意才行,现在祖父天天在家里,没事就查我学问忘记多少了,弄得我每天提心吊胆的。”

  太傅还没解禁足,或者说贤府还在闭门谢客,所以祁襄也不方便过去,只给太傅递了几次信。原本长辈们一起吃饭时,太傅也应该来的,他和白君瑜都是太傅的学生,过明路时太傅一同过来也是应该的。但也是考虑到太傅不便出门,只得作罢。

  “太傅近来可好?”祁襄问。

  贤珵笑着点头,“好着呢。天冷了,祖父能在家歇息,不为朝政忧心,这入冬后连咳嗽都没复发,好得很。”

  祁襄放心了,“那就好。等舞弊之事查明了,我再登门拜访太傅。代我同太傅说一声。”

  贤珵“嗐”了一声,“你人是没到,但不时让潘叔送东西到店里让我带回去给祖父,祖父可高兴了。”

  祁襄笑着点头,心情也格外轻松。

  贤珵打量着他,“我说,我怎么觉得你最近气色好了不少。是有什么喜事?”

  祁襄装傻,“什么喜事?可能是最近药膳吃多了吧。”

  这个理由还真忽悠住了贤珵,他也不懂,“那不错,你多吃点。这脸色好了,人也显得精神。”

  祁襄不欲在这事上多说,以免自己笑得太开心,倒不像药膳的功效了,“说正事。你刚才说淡季要想点新办法,我这倒有两个想法。”

  贤珵立刻正经起来,“快说说。”

  “京中的贵人们入冬了都爱抱个手炉。手炉套子也是人手一个,大多是自己缝制的,样式也是多年不变。我们若在这方面下功夫,把布制的手炉套外逢让动物皮毛,甚至做成兔子、小猫等动物的样子,保暖度更高不说,样式也足以吸引那些大家小姐们。这样成本是高一些,可冬天能用得起手炉的人家,一个手炉套的价格必是承担得起的。男子的手炉套就简单点,用些深色的皮毛就好。重点不是皮毛的价值,而是手感要好一些,这就足够了。”

  贤珵眼睛一亮,催促他,“那第二个呢?”

  祁襄笑说:“入冬后,贵人们都会戴皮毛做的围领和袖筒,这些一般随着冬衣一起制了,不会格外再做。但寻常百姓消费不起这些皮毛,冬天的祆子也不过是夹棉的。可比起贵人们,百姓总是更多的。我们若用布和棉做一般百姓也能戴的围领和袖筒,生意不就来了?这些成本本也没多少钱,百姓追求保暖,料子上也没有要求,只要价格合理,没有人会拒绝。就算家境差一些的,苦了大人也不愿意苦孩子,怎么也要给孩子买上一套的。”

  贤珵“啪”地一拍掌,“就这么办!”

  “这事就交给你操持了,我看你也不想在家待的样子。”祁襄能理解贤珵。贤珵读书不差,太傅考他的想必他也答得上来。只是离开学堂多年的人,突然回到学堂的氛围中,一部分人是怀念和喜悦,而更大一部分人大概紧张更胜一筹。

  “行行行,你就别操心了。”贤珵巴不得。他跟祖父不一样,祖父和祁襄属于自己乐意看,又乐意学的。而他是那种是不笨,学得也不错,但并不是打心低里对读书学问很执着的主儿。

  说话间,阿财引着白君瑜进来了。

  贤珵诧异地问:“哟,你怎么大驾光临了?稀客。”

  白君瑜都懒得理会贤珵的油腔滑调,径直走到祁襄身边,“我出门办事,正好过来接阿景。”

  “阿、阿景?”贤珵差点从凳子上滑下去,什么情况?

  祁襄也不解释,笑问白君瑜,“忙完了?”

  “嗯。可以回去了吗?

  ”

  “可以。”祁襄站起身。

  白君瑜从艾五手里接过披风给祁襄系好,转头对贤珵说:“那我们先走了。代我问候太傅,改日登门问安。”

  说罢,便牵起祁襄的手往外走。

  “等等!”贤珵几乎是用吼的,食指指着两个人,晃得人眼花,“你们、你们怎么回事?!”

  白君瑜一笑,“就是你想的那样,改天请你和殿下吃饭。前些天刚与家里吃过饭,祁襄吃得油了,近来胃口不佳,等他食欲好些再说。”

  贤珵一脸蒙逼,一时不知说什么,只能目送两人离开——的确是他告诉了白君瑜祁襄的心思,但之后没个动静,他也没法问。现在突然跟他说已经成了,连个过度都没有,他还真得缓一会儿。难怪祁襄气色这么好,什么药膳,都是骗人的!

  ——不成,不能只有他一个人惊讶。

  “小松!”

  “少爷。”小松刚才也惊了,他是比他家少爷都还没想到的那个。

  “走,去四殿下府上。这事不能只有我一个人震惊!”说完,贤珵起身就往外走。

  小松赶紧抱着披风跟出去,“少爷,天冷,先把披风披上啊。”

  马车慢速地往家走,祁襄嗔笑,“你就不能能好好说吗?我看他差点从凳子上摔地上。”

  “我态度不好?”白君瑜自然知道祁襄指的是什么,正处在得意又不想承认自己有意显摆中。

  “不是,是可以直接告诉他的。”在这种事上,祁襄习惯的做法还是倾向于传统的。

  “那怎么能叫惊喜呢?”白君瑜笑说。

  祁襄无奈又高兴,“行吧,这几天准备准备,请他和四皇子来吃饭。”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支持!

  晚上出门吃饭,今天写的稍微少一点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