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古代言情>锦衣夜带刀>第111章

  关押的地方离客院有一段距离,杜浮筠和杨松涛还未走到,忽见前方一名侍卫匆匆赶来,杜浮筠见对方似是有事要汇报,便停下脚步准备回避,不想杨松涛却道:“这是李世子门外的侍卫,他来这里,想必是有人要见世子。”说罢,杨松涛意味深长地看着杜浮筠,道,“杜学士觉得这第一人会是谁呢?”

  杜浮筠其实也有些意外,温声答道:“我以为会是我。”

  杨松涛短促地笑了一声,见那侍卫已经到了跟前,便免了对方的礼数,问道:“谁来了?”

  “回刺史的话,姚监丞带了一名医工,想去看李员外。”

  “医工?”杨松涛略一思索,没想明白对方在耍什么把戏,便道,“前面领路。”

  两人加快了脚步,杜浮筠的思绪也转得飞快,思考如何在不引起杨松涛怀疑的情况下,将这名医工堵在院门外——虽则姚歌行出发点是好的,但元也不是李观镜,他身上没有伤病。

  片刻之后,一行人来到月洞门外,杜浮筠也已经想好了法子,那便是设法引杨松涛自己去拦人。

  “原本以为不是什么大事,没想到杨刺史竟亲自来了。”姚歌行说罢,看向杜浮筠,奇道:“杜学士也是去找杨刺史要通行令么?早知如此,下官便将医工引荐给杜学士了。”

  “我与刺史有些话要与李员外说。”杜浮筠赞道,“还是你想得周到,我看镜天安然回来,只当他全好了。”

  杨松涛挑了挑眉,道:“说来还是本官招待不周了,这位医工是?”

  那医工上前来,道:“草民灵芝堂周飞,见过几位官人。”

  “劳你跑这一趟,不过这院子里是位贵客,又常年是带病之身,可不敢让你瞧。”杨松涛说罢,冲身后招了招手,道,“来人,送周医工回去。”

  几人默然目送医工离开,姚歌行有些无措地看向杜浮筠,却不见对方有何反应,他与面前两位官阶差得多,长官既已发话,没有他拒绝的道理,因此只能退后一步,道:“下官今日来,一为陪同医工,二是给李员外送药,既然杜学士在这里,下官便不进去了,劳杜学士转交。”

  杨松涛伸出手,将姚歌行手中药囊截住,问道:“什么药?”

  杜浮筠解释道:“李世子自小身中奇毒,须服药压制毒性,这遭出门在外不便煎服,太医院便按照药王谷的方子为他炼制了药丸随身携带,这是每日都要吃的。”

  杨松涛笑道:“既如此,这药囊不如交给本官代为保管,我会安排侍从每日给李世子送药,你们意下如何?”

  姚歌行道:“如此甚好。”

  杜浮筠见他面色如常,猜测他并未在药囊中做手脚,落入他人手中也没什么,便道:“李世子身上的毒非同小可,当年他中毒,圣人曾下令让整个长安城戒严,此事长安人人皆知,绝无作假,杨刺史可千万着人看好药。”

  杨松涛登时觉得接了个烫手山芋,不过他不愿放过一丝一毫的嫌疑,于是硬着头皮应道:“这是自然,药囊到了我手里,绝不会出差错。”

  “既如此,下官告退。”姚歌行欠了欠身,得了应允后,果断转身离去。

  杨松涛狐疑地看着姚歌行的背影,问道:“真的就是为了送药?”

  杜浮筠道:“钱塘有方家药铺,药囊是真是假,招人来一问便知。”

  话已至此,杨松涛不好再说什么,便收了药囊,道:“走,先进去罢。”

  元也所在的屋子不大,不过环境比起牢房已然是好太多了。侍卫开门时,迎面是一张小饭桌,元也正坐在桌前,一手托腮,一手举着一根银簪放在眼前,烛火之下,能够很清楚地看见银簪黑了一半,而桌上唯一的吃食,便是那碗尚未动过的饭菜。

  见此情形,门口的几人全都陷入呆滞之中。

  元也抬起眼,耸了耸肩,将碗一推,簪子一放,道:“请坐。”

  杨松涛脸色有点不好,问道:“李员外这是何意?”

  元也道:“这话该我问杨刺史罢?”

  杜浮筠上前缓和气氛:“周医工还没走远,不如让他回来检查一番。”

  杨松涛没有应声,深吸一口气,转身看着院中的人,喝道:“谁送的饭菜?!”

  侍卫稀稀拉拉跪了一个院子,首领回道:“是小红送来的,说她娘刚做好,她便拿来了。”

  杨松涛眉头一皱,犹豫了一瞬,还是道:“去找小红问清楚,到底还有谁经手了?”

  “遵命!”

  杜浮筠冷眼旁观,心道果然如此,杨松涛当真是信任厨子这一家。

  杨松涛回头看了一眼饭碗,头痛地扶了扶额,到底不愿完全信服,便道:“去方家请医工来。”

  杜浮筠进屋拿起银簪,用没有变黑的那一头探进饭中,片刻后拿出,果然也变黑了,杨松涛坐到桌边,不由皱起眉头,问道:“丹毒?”

  杜浮筠点了点头,不过他没有多说,而是问元也:“这是晚饭么?”

  元也点了点头。

  杜浮筠便道:“还请刺史让侍从再送一份来。”

  杨松涛看向外间听命的侍卫,随便挑了一个人,道:“去让小红再送一份,这次可千万小心了!先用银针试试毒!”

  “银针只能试出丹毒,若下毒的人起了戒心,换了另一种毒来,那可就危险了”杜浮筠建议道,“此事莫要声张,只说送一份饭菜便好。”

  侍卫看向杨松涛,杨松涛不耐烦地挥挥手,道:“就按杜学士所说的办!”

  侍卫走后,不等杜浮筠相问,杨松涛先保证道:“本官一定会查个水落石出。”

  “今日是下毒,他日却不知还有什么手段。”杜浮筠诚恳地劝道,“李世子不宜久留此地,当尽快动身回长安。”

  杨松涛却不愿就此放手,道:“杜学士此言差矣,如今在府中有这么多守卫,尚且有人下毒,若到了路上,岂不是更加危机重重?”

  杜浮筠本来也没指望杨松涛立即答应,笑了笑,没再多说,而是将目光投向元也——从今早打照面起,他便认出眼前的人不是李观镜,这对孪生兄弟的容貌本来便十分相像,元也又擅长易容,稍稍调整一番,光从外表看去,根本看不出他们的区别,可杜浮筠不知为何一眼就分辨出来了,一如四年前。

  当日陈珂被抓回后,只说李观镜遭遇刺杀,却不提是为何人所救,现在看来,竟是元也救了自己的哥哥,倒也算得上是造化使然,这会儿有杨松涛杵着,杜浮筠没有机会与元也说话,不过如今医者在这里,说明患者已经没有大碍,杜浮筠还是稍稍放心了些。

  那厢杨松涛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他今日来是想趁热打铁,再试试问运河一案,可眼下遇见了下毒一事,自己平白无故担了个“守卫失责”的嫌疑,估计李观镜定然视自己为半个凶手,哪里还会与自己多说?想到此处,杨松涛有意缓和关系,便将药囊放到了桌上,道:“李世子,姚监丞方才送了此药过来,原本该直接给你,不过既然府里的食物会被下毒,本官也不敢保证你的药会不要有异常,这样,等方家医工来确认好后,本官便将药还给你,你看如何?”

  元也这才想起自己还有每日须得完成的任务,当即道:“好。”

  方家药铺离刺史府不远,何况现在早已宵禁,路上没有行人,因此行路更快,难熬的沉默没有持续多久,便被匆忙的脚步声打破,一名医工背着药箱跟在侍卫身后进了院子,走得气喘吁吁。元也认出对方正是前些日子传信给他的人,好在自己去见他的时候,一直是易容的,所以现在不用担心被认出,反而需要担心自己没伤没病的事被发现。

  医工一进门,杨松涛先让他看药囊,医工略闻了闻,便重新盖好,道:“这是主家的秘方,草民一介外门弟子,不敢窥视其中奥妙。”

  杨松涛问道:“有没有毒?”

  医工回道:“李世子所中为奇毒,所以这压制之药中,有几位毒药混杂并不奇怪。”

  杨松涛无法,便道:“那你帮他看看伤。”

  元也登时紧张起来,他抬头看去,不期然瞥见杜浮筠对他微不可查地点了点头,他也不知自己是不是幻觉,犹豫间,方医工已经到了面前,他只好伸出手,全身紧绷起来,随时准备撂倒屋里一众人等。

  医工诊了片刻,又提出要看伤口,元也便让他看肩上伪造的“伤”。

  杨松涛借机探身查看,看见剑伤之后,不禁咂舌,道:“怎么伤在这里?深不深?”

  医工道:“还好未伤及要害,草民给世子开几服药调理气血,好早日养好伤口。”

  元也这才相信杜浮筠早有安排了,他眨了眨眼,点头道:“好。”

  杨松涛见元也这里没有异样,便令医工去检查饭菜,只见医工先看了看旁边的银簪,然后将碗端到鼻尖前,杨松涛奇道:“不是说丹毒没有气味么?”

  医工放下碗,解释道:“丹毒的气味很淡,很多人难以察觉,因而才说无味,不过对于医者来说,这是必须要学会辨别的。”

  “那你闻出什么了?”

  “确实是丹毒。”医工说罢,从药箱里取出一把小刀,将碗中肉块切开来,将银针探入中心,只见银针很快变黑,便又道,“这毒不是被拌进去,而是炖煮时便加入了。”

  杨松涛怒道:“胡说!这是府里的厨子,难道我的人会下毒么?”

  医工一怔,不过并不见惶恐,垂头侍立一边。

  杨松涛看向元也,正想开口辩驳,外面又传来脚步声,是那几个去寻小红的人回来了,原本该带回饭菜的侍卫手中空空如也,首领直接半跪回道:“小红和她母亲都失踪了!”

  杨松涛呵斥道:“什么叫失踪?好好的人在府里,怎么会失踪?!”

  首领冷汗涔涔,道:“厨房里的人说,小红来前院送完饭,便没再回去,她母亲出来寻她,也不见了踪影。”

  杨松涛整个呆住,他一向对自己治下信心十足,但这几个月却连番出事,现在就连眼皮子底下都不安稳了,莫非杜浮筠所说属实,运河一事真的有了不得的阴谋,所以幕后之人才要来暗害李观镜?如今自己的刺史府已经不是铁桶一块,若是李观镜在这里失了性命,自己丢官事小,恐怕要连累家人遭殃了!

  杜浮筠冷静地提醒:“杨刺史,当务之急是戒严整个刺史府。”

  杨松涛猛然站起,抬步往外走,边走便吩咐:“去将管事都叫来议事厅!”

  侍卫领命而去,杨松涛走到门口,忽然顿住脚步,回头看向房内,道:“杜学士随我一道走罢?”

  杜浮筠站在屋内,正抬头看着门框,听到杨松涛的话后,他收回目光,衣袖轻轻一动,尔后不再多留,抬步走出,来到杨松涛身边。

  两人离开院子,杨松涛吩咐完在此地加派人手后,忍不住叹道:“或许你是对的,该早点送李世子走。”

  杜浮筠沉默了片刻,道:“如今这般情形,若要出发,还请杨刺史调派折冲府兵护送,否则真不知路上还会发生什么变故。”

  杨松涛见杜浮筠没有立刻赞同自己的话,而是提出建议,点了点头,心中对杜浮筠那点怀疑也消失殆尽,打算尽早安排起来。

  --------------------

  作者有话要说:

  丹毒就是砒/霜,又称“鹤顶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