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古代言情>锦衣夜带刀>第84章

  隐藏在山林翠竹之中的木屋外墙上生满了青苔,屋内蛛网散布,偶尔一只蜘蛛从空中落下,蛛丝抖动之间,有微尘飞扬到了阳光之中,蜘蛛沿着墙壁重新爬往屋顶,路过发霉的古籍,和锈迹斑斑的刀剑。

  不是,木屋不会变成这样!每年清明和中元节,他都会与元溪一同回去,王曲将木屋收拾得很好,所以绝不会变成这个模样!

  这一定是梦!

  “师兄,该起了,郡王府来人了。”

  元也猛地惊醒,这才发现外间天光大亮,他这一觉睡得好沉,竟然连太阳光都感受不到,梦中的情景随着梦醒而渐渐远去,留下的只有压抑的情绪,让元也看上去有些恹恹的。

  王翊之看元也呆呆地坐着,也不说话,关切地问道:“做噩梦了?”

  元也点了点头,反应了片刻,想起方才听到的话,他猛地抬头,问道:“你刚刚说什么?郡王府来人了?为何?”

  “说是府中公子病了,他们指名要方神医去,不过方神医还要坐诊,一时不好脱身。”

  “我听说方神医来钱塘是义诊,他定然不肯抛下这些普通人,郡王府也太过仗势欺人了!”元也满腔莫名怨气正无处发泄,闻言撸起袖子就要起身。

  王翊之连忙按住他,道:“你错了,郡王府的态度可好得很,别人根本挑不出错,倒是县衙那些人将病人拦在门外,郡王府的仆从劝说都无果,你出去就更没有用了,而且你这几日总是易容,也让脸喘口气罢。”

  昨天在方欢面前卸下伪装后,王翊之便不再折腾自己的脸,暂时放松了下来,但对于元也来说,钱塘是比浔阳还要危险的存在,他若是出现在外人面前,必须得时时做好伪装才是,可这个时代的脂粉并不算安全,哪怕仗着天生好脸皮,也不能如此糟蹋,因此听了王翊之的劝说,元也叹了口气,妥协道:“听你的,我不出去,可是县衙怎么会不卖郡王府面子?我不信他们愿意自己做这个恶人。”

  “我们都明白,但是外面的病人不见得明白,余杭郡王府的二公子很得人心,这是十几年经营出来的结果。”王翊之坐到元也床边,沉默了片刻,试探地开口道:“那位二公子……原本应该是你罢?可是我又听说余杭郡王府中两位公子是双生兄弟,那将来见面的时候,总会露馅,老贼婆怎么敢李代桃僵?”

  元也淡淡一笑,道:“或许,那位二公子本身就与我有几分相似呢?”

  “你并不是丢到人群便寻不出的相貌,要想找到与你相似的人谈何容易?而且还要从小养在身边……”说到此处,王翊之不由皱起眉头,愈发不解,“你那时也是婴儿,为何她不愿好好培养你,却非得找一个与你容貌相似的人?难道她与郡王有什么深仇大恨么?”

  元也含糊道:“好问题啊,我也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可能老贼婆得了失心疯罢。”

  王翊之眉头一挑,就此打住,不再相问,而是问道:“你方才想怎么帮方小娘子?”

  “我这是帮方神医,当然也算是帮方笙。”元也辩解完,用手抵住额头,装作高深的模样,道,“不如我冒充方欢去郡王府,你看如何?”

  “我看不如何,方家照常接诊,郡王府的人是傻子么?”王翊之说罢,又补充道,“方神医是成年男子,我俩身形总归比他要差点,很难伪装成功,而且你不是刚刚答应要放过脸么?”

  元也气馁:“我现在能做的实在有限。”

  “民不与官斗。”王翊之也有些无奈。

  两人相对沉默了片刻,外间忽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元也立马躺下,躲进了被子里,王翊之随之站起,警惕地看向房门。

  “咚咚”的敲门声响起,紧接着响起方笙的声音:“两位哥哥开开门,我有急事!”

  元也拉下被子,冲王翊之点了点头。

  房门甫一被打开,方笙便冲了进来,紧接着她便停了下来,有些呆愣地看着元也,结巴道:“你、你长大了!”

  元也:“……”

  王翊之失笑道:“这是什么话?”

  “和小时候好像呢!”方笙感慨完,想起正事,反手带上房门,从怀里掏出一只金边面具,道,“这是我堂姐以前行走江湖时用的面具,给你用,大小正好!”

  元也接过面具,一时不明所以,疑惑地看着方笙。

  方笙奇道:“四哥要去郡王府,我好不容易说服他带着你,难道你反而不想去么?”

  元也没想到自己的心愿竟然被方笙发现了,不过他现在还顾不上高兴,而是问道:“那外面排着的人呢?若是抛下他们,岂不是砸你们药铺的招牌?”

  方笙笑道:“当然是本神医上场啦!我终于可以独自坐诊了,太开心了!”

  “呃……”元也与王翊之对视一眼,感觉他们俩都白担心了,这里明明有个人这么高兴。

  “快点收拾啦,四哥马上就要走了,我去厨房给你找两个包子带着!”方笙说罢,又风风火火地跑了出去。

  王翊之笑道:“这小娘子,当真是胆大心细。”

  元也叹道:“是啊,确实想得周到,只是她越这样,我越觉得有罪。”

  王翊之道:“我的师兄可不是婆婆妈妈的人,机会既然来了,还不赶紧抓住么?”

  “你说的是!”元也从床上跳起,一边穿衣服,一边伸着头让王翊之帮他擦脸,待衣服穿完,他也草草洗漱完毕,稳妥地戴上面具后,便可出门了。

  方笙用油纸包着两只肉包子等在门口,看见元也时,才想起戴面具没法吃东西,她只得放下包子,与王翊之一道站在门口,冲着随郡王府侍从离去的几人挥手道别。

  方家药铺离郡王府并不远,策马缓行了半刻钟便到了。元也背着药箱跟在方欢身后,即将进小门时,一名中年男子迎了上来,笑道:“有劳方神医了。”

  方欢道:“高管事不必多礼,治病救人是医者本分。”

  高管事的目光落在元也脸上,奇道:“这位小郎君是?”

  “是我的徒弟。”方欢道。

  高管事和气地笑了一声,道,“方神医的高徒,在下本不该多疑,只是如今郎君生病,太妃情绪不佳,不明身份之人,不好进府里呐!”

  “这样么?他也不是身份不明,只是脸上有疤,恐吓到二公子。”方欢回过头,向元也道,“不过高管事既如此说,那我就自己背药箱,你站在这里等着罢。”

  元也一愣,不知方欢是何意,他有些迟疑地要去放下药箱,高管事却又改了口风,道:“怎敢让方神医的弟子候在此处?既是药王谷的人,自然并非身份不明,两位随我来便是。”

  元也默默地挑了挑眉,暗道方欢好一招以退为进,若方才坚持要进去,这位管事搞不好更加怀疑,方欢只有装作不在意的模样,再加上本身是名门出身,这才打消了高管事的疑虑。想到此处,元也忍不住感叹:官宦人家果然不一样,一肚子弯弯绕绕,自己如果跟他们说话,还得多留几分心才是。

  众人转过影壁,经过前堂后,又经过了一座园子,才到达后院。元也走得目不斜视,但其实心中早已将回廊的走势记下来,这样就算是夜探郡王府,他也不怕迷路。

  后院第一座小院便是郡王府二公子的住处,临进门前,有侍从检查了一遍,确认两人身上没有兵器,这才让两人进去。李照影的院子布置得十分肃穆,放眼看过去,不是深棕便是玄色,连床帐都是鸦青色,难免让人觉得有些压抑。

  太妃此时坐在卧房外间,元也瞥了一眼便垂下头,心道:十几年没见,老贼婆面相变得越发刻薄,这样的人教出来的孩子,十有八九跟她一样可恶。

  “方神医。”太妃勉强露出些笑意,道,“老身听说今日扰了你义诊。”

  方欢行了一礼,道:“小妹留在药铺,尚能应付些时候,我给公子看完便回去,不会耽误。”

  太妃扫了元也一眼,然后向高管事投去询问的目光,高管事点了点头,太妃便道:“好,那老身也不多话了,你进去罢。”

  卧室窗户都关上了,又有屏风挡去了门外的光,因此光线更加暗,里面安静地站着两个侍女,在方欢等人进门时,齐齐行了一礼,倒将元也吓了一跳,床上靠着的人见此情景,嘲讽地笑了一声,元也以为自己被取笑了,不料那少年却道:“有神医在,你们还杵着做什么?做桩么?”

  两个侍女连忙跪倒地上,不敢说话。

  高管事转了进来,笑道:“你们俩不顶事的,又惹郎君生气,还不下去领板子?”

  少年冷笑:“我几时说要罚她们,你倒挺会拿着鸡毛当令箭!”

  外间传来杯盏重重落下的声音,高管事收敛了笑意,躬身道:“是奴理解岔了,郎君莫气坏了身子——你们俩随我下去,勿扰了神医问诊!”

  这般情景倒是在元也的意料之外,等卧室只剩下他们三人时,元也随着方欢上前,总算见到了李照影的模样:床上的少年身形比元也要壮一些,一双凤眼与元也有九成相似,但是也就到此为止了,从其他来看,他们俩根本不像是双生兄弟。

  李照影见到方欢后,不复先前横眉冷眼的模样,而是坐了起来,冲两人和煦地笑了笑,看样子与方欢倒是熟识。

  元也将药箱放到了桌上,一时有些惊奇,眼前的人与他想象的一点儿也不一样,而且看起来,他似乎是在无声地反抗门外的太妃?

  方欢坐到床边的凳子上为李照影号脉,片刻之后,方欢道:“劳烦左手也伸过来。”

  李照影依言递过手臂,方欢号完脉,又让李照影张口吐舌,尔后正要开口,李照影却按住他的手,在他手心写下两字后,才松了开来。

  方欢皱起眉头,沉默了片刻,道:“公子忧思过重,夜不能寐、昼不安神,因而身乏无力,再则近日天气多变,有寒邪侵体,才引出此症来。”

  李照影还未说话,太妃便进了屋,问道:“方神医,此病可要紧?”

  方欢站起来,温声道:“现在只是初发病,并无大碍。我会开几服药给公子,不过公子此症终归是心病引起,还需他自己看开才是。”

  太妃脸一僵,辩解道:“他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能有什么看不开的?方神医言重了。”

  方欢微微一笑,没有说话。

  太妃越过方欢去找李照影,李照影却早已面向墙壁躺下了,太妃脸上不大好看,但碍于外人在,只得忍气道:“有劳方神医开药。”

  方欢道声“不敢”,转而似是想到什么一般,又道:“今日临行前,小妹托我询问谢小娘子可好些了?”

  “不好,她今早又昏睡不醒。”李照影闷声道,“方神医既然来了,也去看看韫书罢。”

  太妃喝道:“说什么胡话?”

  李照影坚持道:“韫书还未及笄,再者医者父母心,不需大防。”

  太妃看向方欢,满脸的抗拒,方欢便道:“公子是重情重义之人,或许也是担心亲人,所以才茶饭不思。”

  太妃抿起嘴,嘴角狠狠地往下撇着,过了好一会儿,才道:“老身晨间去看过那孩子,气色无大碍,想来过不了多久便会好了,若是再不好,老身去请方神医也不迟。”

  方欢微微低头,道:“但凭太妃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