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古代言情>飘渺烽烟>第183章 第一百八十三章,庙堂

  邯郸,夜雨滂沱,雷鸣电闪。

  赵王赵丹在龙床上辗转反侧,不能入寐。

  王后轻拍赵丹肩头,婉然笑语道:“秋季下雷雨虽是罕事,但大王从不惧怕打雷,今夜为何总也睡不安稳呢?”

  赵丹翻了个身,面向王后,道:“寡人不是怕这雷声,寡人是在惦记括兄。也不知长平战场是怎样的天气,山岭野地没有玉宇广厦,如果也这般的下大雨,括兄会很辛苦。”

  王后笑道:“大王真的很关心马服君。”

  赵丹也笑了,道:“这是自然。寡人从儿时起就和括兄非常投缘了。括兄很有才干,对寡人又很忠义,他常常替寡人排忧解难。他虽只是寡人的族兄,但在寡人心中,他就像是寡人的嫡亲兄长一样。寡人与那些亲生的弟弟妹妹们反倒不怎么亲密。”

  王后道:“大王与马服君能有这份情义,实属难得。”

  赵丹点一点头,继而缓悠悠吐出一缕长气,喃喃道:“不知括兄现下怎样了……寡人好久没收到战报了……”

  隔不多时,寝殿外忽然一阵细微骚乱,接着便听到宦者令的尖厉呼声传入殿内:“大王!长平有新战报!”

  赵丹乍闻此言,冷不丁浑身冒出一层冷汗,慌促的下床穿衣。

  王后也紧跟着下了床,服侍赵丹着装束发,一面劝慰道:“大王勿急……”

  但赵丹听宦者令的呼声大有悲戚之意,心底已充斥着不祥之感,哪里能不急?他简单的披了锦袍、梳了发髻,疾步走到外殿,召宦者令至跟前。

  宦者令“噗通”跪倒,面孔贴地,带着哭腔道:“大王,长平有信使回报,说百里石长城失守了……”

  赵丹一个趔趄,险些摔跤。王后赶过来搀扶住他,道:“大王,小心龙体!”

  赵丹的身躯不停颤抖,脸上筋肉也不停颤抖,眼睛瞪着宦者令,问道:“怎么回事……你给寡人说清楚!”

  宦者令哭道:“小人也说不清。但信使就在宫中,大王可随时盘问。”

  赵丹喝道:“你叫信使来!”顿了一顿,又道:“叫信使去大殿,再把胜叔父、豹叔父、都平君、蔺卿家、虞卿家、楼卿家……所有卿家……都召进宫来!”一句话说得越来越响,最后的“来”字简直是扯破喉咙嘶喊而出。

  宦者令又悲又怵,慌忙应了诺,奔出门去办事。

  子时末,赵王赵丹与朝廷重臣齐聚大殿。

  赵胜、赵豹等人无一不是自睡梦中被唤醒、匆匆冒雨进宫,但此刻人人脸上皆不见疲倦之色,只挂着难以描叙的厚重的惶恐与焦虑。

  那信使跪在大殿中央,满脸满身都是污泥,哀声禀奏道:“马服君率领三十五万大军过丹水攻打秦贼,留华阳君守卫百里石长城以东的大营、郑都尉防守丹水东,可只过了三天,却有秦贼轻骑队忽从大营后方掩杀而来,华阳君见无法抵挡,遂命小人回邯郸报信。小人离开时回首遥望,但见百里石长城上已立满秦贼军旗……”说到此处,悲愤欲绝,伏地嚎啕痛哭。

  赵丹冲下龙座,朝信使大嚷:“括兄呢!他怎么样了!”

  信使直摇头,道:“小人不知……马服君率大军出击之后再无回信……”

  赵丹倒吸一口寒气,身躯摇摇欲坠,赵胜和赵豹忙一左一右的扶住他。

  田单道:“据信使所言,马服君手下有三十五万兵马,人多势众,一时半刻是不至于出大事的。”他病体未愈,因此这会儿是躺在一张竹床上、由家仆抬着来觐见的。

  赵丹听到田单这般说,震荡的心绪稍为缓和。

  但田单随即又道:“可是百里石长城被秦贼夺去,就意味着马服君的后路被切断了,秦贼这是要包围我军,施行围歼战术。奇怪啊,长平附近并没有可迂回奇袭的捷径,秦贼怎能找着道路绕行至我军大营后方?那王龁与廉颇对峙一年半,从未这样奇袭过,莫非秦贼的主帅已不是王龁?”

  虞信颤声道:“这等出其不意的狠辣战术,倒有武安君白起的风格。”

  赵丹的心立刻又跳到嗓子眼,喘着大气呼喝道:“怎会是杀星白起!谍者不是说白起夫妇在离宫伴驾,没去上党吗!”

  赵胜左手按摩赵丹的胸口,道:“大王,我们暂且别去细究个中详情,赶快想法子帮助阿括才要紧!”

  赵丹用力点头,红肿湿润的双眼望向诸臣,道:“各位卿家速速筹思对策!”

  田单咳嗽一声,道:“赶紧……先派援军把百里石长城夺回!”

  赵豹皱着眉头道:“我们为了这场战役,已几乎把国内能抽调的精锐兵队都调去上党了,各郡县城邑只留了些老弱守军。现在也就北境、东境的边军以及都城邯郸的守军尚有锐卒,可这三个地方的军队又绝不能大量抽调。”

  赵丹大声道:“调!能调多少就调多少!寡人必须援助括兄!寡人要括兄平安!”

  田单道:“除了调集国内的军队,我们也得向诸侯请援。如果诸侯能派援军相助,那也是好的。”

  蔺相如和虞信附和道:“都平君所言极是!臣等愿出使列国!”

  赵丹激动的颔首:“事不宜迟,便有劳诸位卿家奔走了!”

  遂尔,赵国君臣分头行事,赵豹和郑朱赴边境调兵,蔺相如出使齐国,虞信出使韩国,楼昌出使楚国,赵丹在赵胜陪同下去往魏国。田单抱恙,不宜远行,故留在邯郸,令斥候至战地打探军情。

  *

  秦军信使到达咸阳,将白起的战报呈交秦王嬴稷。

  嬴稷又是喜悦、又是惊骇。喜悦的是白起出战,秦军果然得利。惊骇的是白起竟能分割包围赵军三十余万士卒!

  嬴稷虽不擅长兵略,却也多少看过些兵书战史,《孙子兵法》中所写的“十则围之”,他印象深刻。十则围之,说的是当我方兵力是敌军的十倍时,可围歼敌军。但此战秦军在长平投入的兵力实是比赵军少,一倍尚且不满,何谈十倍?而白起现却使秦军包围了赵军!如此情形,古往今来,前所未有!

  “寡人一贯信任白卿家之才,所以白卿家当日说能令赵军全军覆没,寡人并不吃惊。”嬴稷感慨良深的向张禄说道,“可寡人万万没料到,我军居然能以有限兵力包围住三十多万赵军,此事何其不可思议!白卿家用兵,当真神乎其技也!”

  张禄笑着伏拜道贺:“恭喜大王!我军胜利在望!”

  嬴稷凝神沉思,道:“虽然我军胜利在望,但赵军毕竟尚有三十多万兵将。要把这么庞大的军队全数歼灭,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张禄道:“武安君在战报上说,已绝赵军粮道。三十余万兵将再如何骁勇,终究也是需要吃饭的血肉凡胎,一旦断粮,必定体力衰弱、战力衰减,日益不是我军的对手。”

  嬴稷唇角微挑,笑道:“白卿家一行用兵力打击赵贼,一行用饥饿折磨赵贼,出手果真周密狠辣!”双掌一拍,点头道:“此战绝不容有失,寡人得助白卿家一臂之力!”

  张禄问道:“大王是打算往长平增兵吗?”

  嬴稷道:“不错,寡人要加派一支军队去丹水东,一则是防止赵贼复通粮道,二则是阻挡赵国施援。”

  张禄拱手笑道:“武安君虽已有部署,但大王此举乃是令我军如虎添翼,更能确保此战万无一失。”又问:“大王要调哪里的军队?关中军吗?”

  嬴稷道:“关中军是我大秦最精强的军队,不可过度消耗,况且关中离长平太远,大军行进颇为耗时,亦是多有不便。”他仔细思忖,道:“河东郡离长平倒是近,但早先已抽调过援军,此际不宜再调。这样吧,寡人去河内征集新兵。”

  张禄眉毛稍拢,道:“大王,短时内征兵,恐怕不易。”

  嬴稷洒然道:“无妨,寡人将颁以赐爵之赏,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张禄又道:“新兵战力不强,微臣忧心他们难担大任。”

  嬴稷笑道:“这也无妨,新兵仅是去帮忙堵路而已,并非执行艰巨军务。届时让他们都使用鹰扬弩便是。小仙女说过,鹰扬弩是连弱女子都用得来的武器,还怕新兵汉子们不会使么?”

  张禄心下掂掇,觉再无不妥,微笑施礼:“大王英明。”

  次日早晨,秦王嬴稷轻装启行,赴河内主持征兵事宜,张禄陪同。希儿因记挂婷婷,亦请求同行。嬴稷心想:“万一赵括那厮有点什么闪失,多一个人宽慰小仙女也是好的。”便答允了希儿。

  嬴稷到河内后,征发十五岁以上的青壮庶民男子入伍参军、支援长平,各人获赐一级爵位。这些新兵既得赏赐,又知是将追随“战神”武安君白起建功立业,人人斗志高昂。

  *

  两国君臣忙碌之时,长平的鏖兵也在持续。

  赵括以长平镇为据点,派出两路兵马,一路往东攻打长平关,试图夺回百里石长城,另一路往东南金门镇方向突围,旨在打通道路,与郑臧的部队相会,获得粮草补给。

  然而十日逾过,这两路军队均未取得成果。

  那长平关本是廉颇为帅时特意命赵军筑造的,当时是为了阻挡秦军,因而关楼壁垒雄固无比。如今秦军凭此雄关,居高临下的对战赵军,自然事半功倍。

  而长平镇东南边的广大山岭地带,王龁与王陵也已按照白起的指示,安排士卒把守各处高地和隘口,占尽地利,昔日秦、赵两军在丹水两岸筑造的工事如今也皆为秦军所用。赵军虽人多,但限于地形,摆不开阵势、发挥不出最强的战力,难以突破秦军的封锁。

  赵括曾三次亲自上阵,他武艺高强,一径直冲,倒还有望勉强杀透重围,但其余赵军将士均无这等武术造诣,仍被秦军堵在后方。赵括一人之力,诚然不能杀光成千上万的秦军、为部众开凿一条血路,而他又绝非贪生怕死、仅图一己脱险的渎职将帅,故每遇此状,只得反身冲回己军之中,复与将士们一同力战,己军不敌,也就唯有撤回长平镇。

  长平镇原有壁垒,赵括又命士卒增筑加固,大军在此长久驻扎,秦军见赵军壁垒坚实,并不贸然来攻。是故,赵军虽冲不出秦军的包围圈,但也未遭秦军猛烈袭击,军队的伤损尚不算重。

  可此刻除了秦军之外,赵军还面临着另一个强敌——饥饿!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赵军本就稀缺的粮食眼看即将耗尽,若再无任何转机,赵军便要忍饥挨饿,时日一长,数十万将士纵使不被秦军杀死,也会活活饿死!

  “怎么办……我该如何为我军寻到一条生路……”赵括终日苦思对策,焦灼不已,连觉也睡不着。

  幸而他修炼过内功,有真气护体,是以仍保持着健旺的精力。他时刻压抑情绪,不向旁人显露出急躁之态。众将士见他英伟如常、又十分平静沉着,遂也不慌不乱,只忠心耿耿的执行军令。

  赵括和朱呈、季攸私下言语时,却难免脸泛愁容。这天夜晚,季攸说粮草已竭,赵括不禁扶额喟叹:“我军身陷危困之境,我不知当如何破解此局!我一着不慎,使大军陷入秦贼的圈套,是我害了大家!”

  朱呈、季攸忙宽解他道:“大哥,这不能怪你啊!秦贼秘密更换主帅,把我们的谍者都瞒得死死的,你又怎能获晓实情呢!这是秦贼太阴险狡猾,不是大哥的错!”

  赵括愀然道:“兵不厌诈,自古便是战役中的常事,我着了敌人的道,只怪我混沌愚蠢,又岂可埋怨敌人布局精明?”他稍仰起脸,似是在逼回眼中泪水,续道:“我犯下大错,自身死不足惜,但全军四十五万将士皆被我连累,或死或伤、忍饥受饿、前途难测,这份滔天罪过,我纵然死一万次也不能抵偿啊!”

  季攸强颜劝道:“大哥莫说丧气话,我们现在尚未身处绝境呀!我们虽然断粮了,但好歹没有断水,这个季节草木还算繁盛,我们也能以草木充饥,而且我们还能狩猎捕鱼!我们全军上下一条心,一定能撑持下去、度过难关、扭转困局!”

  朱呈也道:“是啊大哥!华阳君不是着人回邯郸报信了吗?大王、平原君他们必会派援军来长平,到时候我们两面夹击长平关,肯定能夺回百里石长城、化险为夷!”

  赵括沉默不语。他心里清楚,长平镇附近的草木和猎物根本不足以支持军队的给养,而赵国国内兵马也已极为紧缺,赵王要再调援军来长平,谈何容易?

  不过,人总要对未来心怀希望,哪怕这希望渺茫如云烟、细弱如丝线。

  心怀希望,方能坚强的生存、勇敢的奋战,或许某一日真可逆转形势、甚至创造奇迹。

  赵括虽不是激进之人,却也不是颓丧之人,坐以待毙、引颈待戮,绝非他的作风。

  他宁定下心神,继续为战事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