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古代言情>飘渺烽烟>第119章 第一百一十九章,议和

  秦军一路高歌猛进,转眼兵临大梁城下。

  魏王魏圉又气又急又害怕,在大殿内咆哮道:“不到三年,秦贼又杀至寡人眼皮底下来了!大魏的将帅武卒怎就不能为寡人守住疆土!”

  信陵君魏无忌道:“王兄,事态紧急,我等须赶紧拿个对策!”

  魏圉双目瞪视晋鄙,道:“晋鄙!寡人命你即率十万武卒杀出城去,击退秦贼!”

  晋鄙“噗通”跪下,悲声道:“大王,我军此时与秦贼相斗,不啻送死也!”

  魏圉怒道:“晋鄙,你的胆子是被狗吃了吗!那秦贼不过数万兵马,寡人予你十万武卒,你还不敢一战?”

  晋鄙低着头,眼角渗出浊泪,道:“秦贼兵马虽少,主将却是杀星白起!白起善于以少胜多,微臣自知不是他的对手啊!微臣无能,愿受大王惩处,但求大王怜悯将士们的性命,莫让他们白白送死!”

  魏圉嘶声嚷道:“废物!废物!你这个废物……”嚷得乏了,便精神疲惫的歪坐在龙座上,扶额喘息,道:“阿齐,无忌,你俩可有什么好法子?”

  魏齐不说话,两眼偷偷瞟着魏无忌。

  魏无忌叹了口气,道:“求和。”

  魏圉身躯颤抖,道:“求和?那又得割地?此次秦军才数万人,怎就逼得寡人又要割地乞怜了!寡人……寡人断不能受此奇耻大辱!”

  魏无忌皱着眉头道:“若王兄不愿求和,那便请尽速部署迁都事宜。”

  魏圉惊道:“这是为何?大梁城城墙坚厚,城内尚有二十万守军,大可与秦贼耗一阵子,我等一面抵御秦贼攻城,一面向别国求援,势必能获转机,并未到被迫迁都的境地啊!”

  魏无忌道:“大梁北濒大河,地势不佳,那白起何等才雄心狠,定会利用此地势,只以当年水淹鄢城之法,开渠引水、淹灌大梁,大梁失守便是旦夕之事。”

  魏圉听闻此言,想到鄢城之战楚国数十万军民的惨烈下场,吓得浑身冷汗涔涔。他苦思许久,怅然道:“如今大魏国土不比从前辽阔,难以再择良城为新都。看来唯有向秦贼求和,方可暂保国祚。”

  遂尔,魏圉亲自携带国书,由魏无忌陪同着来到秦营。

  “魏国愿将南阳地献于秦国,并从此尊奉秦国。”魏圉强忍着悲愤与畏惧,恭谨的朝着白起作揖,“恳请武安君止戈!”

  魏冉笑道:“既然魏王诚意十足,我等也不好多做为难哉!”

  白起点一点头,神情冷如寒冰。

  魏圉心中屈辱已极,面上却不得不装出感激涕零的样子,道:“多谢武安君,多谢穰侯!”

  魏无忌从魏圉手里接过国书,呈给白起。

  白起拿了这卷帛书,搁在案上,并不多言。

  其实白起本想一举攻下大梁、灭亡魏国,不过魏冉说道:“魏国国力虽衰,却有晋地正统的名号,与周朝关系甚密,故暂时不可灭之。倒不如让魏王来献地求和,那样大秦既得实惠,又不至遭诸侯毁谤,两全其美也。”

  白起领军作战的才智固然天下无敌,但论及邦交国政之道,魏冉更胜一筹。白起心知此事,亦信任魏冉的远略,遂同意魏冉之议。

  两天后,秦军拔营离开,返回韩国。

  韩魏边境处,千万面绿色旗帜随风飘扬,仿佛林海松涛,声势颇为隆重。原来是韩王韩然领着军队在此等候。

  “哟,韩王,您怎来这儿了?”魏冉笑嘻嘻的问韩然。

  韩然的表情略显尴尬,答道:“寡人原以为秦军要灭魏,故调派精兵驻于边境,以便随时襄助秦军。”

  魏冉暗暗道:“你这分明是想跟在我军后头捡便宜,趁机占魏国的地,说得倒是动听!”心中嘲讽,脸上一团和气,儒雅的笑道:“我军已然教训了魏国,魏王也已向我军告饶,我军便暂且宽恕魏国一回。”

  韩然实也猜着这一局面,心底很是失望,却又无可奈何,只能道:“全凭大秦决策。”

  秦军在韩国休整了两日后,白起又挥师北行伐赵,迅速攻取了丰饶的观津地。

  消息传到邯郸,赵国君臣骇然。赵王赵何急忙召集群臣廷议,道:“是迎战还是议和,诸位卿家可有良策?”

  群臣一时之间拿不定主意。大将廉颇小声问望诸君乐毅道:“乐贤弟,那观津地乃是你的封邑,你一定很想夺回失地吧?”

  乐毅道:“此次秦军的主帅是白起,他用兵何等厉害,廉将军与乐某皆是心中有数的。若真要与白起争锋,进而从秦军手里夺回观津地,恐怕赵国不得不倾尽全力,由乐某、廉将军、赵将军一齐率大军迎击,方算稳妥。然而一旦赵国将大军南调,秦王极有可能趁机发兵,从赵国西面打来。秦国国内可还有百万兵马未动啊。”

  赵奢点头道:“是也,以赵国目下的国力军力,绝不能贸然与秦国开战。且不说秦国如何,我们赵国东方的燕国和齐国也非善类,北方的匈奴更是狼子野心,万一他们都与秦国联合,赵国便四面受敌,形势将极其危险!”

  廉颇道:“依你们的意思,那就只能与秦军议和了?魏国向秦军求和,那是割让了大片领土的,难道我们赵国也要割地啊?”

  乐毅和赵奢都皱紧眉头、脸色严肃,两人显然不肯忍受国家割地之辱。

  廉颇转过脸去看蔺相如,见蔺相如正在苦思冥想。

  是时,平原君赵胜匆匆奔入大殿,跪地道:“臣弟来迟,请王兄恕罪!”

  赵何一向好脾气,温和的道:“你来了便好,寡人无意责备你,快平身。”

  赵胜起身,面带微笑的道:“臣弟之所以来迟,乃因穰侯魏冉派使者到平原君府来给臣弟捎了几句话。王兄,赵国眼下的困局诚有转机也!”

  赵何灰黯的双目倏然一亮,问道:“是吗?是什么转机?速速说来!”

  赵胜道:“王兄,魏冉想和我们做一笔交易。只要我们赵国出师伐齐,秦军愿归还观津地、撤出赵国国境。”

  赵何长眉微拢,道:“这笔交易听似不错,但是魏冉为人狡诈,这中间会否又有别的阴谋?”

  蔺相如道:“大王,微臣倒以为此事可行。那魏冉的确有阴谋,但他图谋的乃是齐国疆土,而非我们赵国的领土。”

  赵何思量片刻,颔首道:“魏冉是要利用我们赵军牵制齐军,那样陶郡秦军就能更顺利的扩张领地。”

  蔺相如笑道:“正是了。秦军占了观津地,观津地未必能成为魏冉的新封邑,观津地的物产财富也就未必能被魏冉收入囊中。而陶郡却早已是魏冉的封邑,陶郡领土增加,物产财富也增加,这些可都是魏冉实实在在的私产啊!”

  赵何笑道:“魏冉私心作祟,却是帮了我们赵国一个大忙。”

  赵胜道:“事不宜迟,还请王兄写一封国书,由臣弟带去秦营。”

  赵何道:“善。”

  蔺相如又对赵胜道:“平原君与魏冉相谈时,顺便再问魏冉索要些兵马辎重。和齐国打仗也不是容易事,秦军应该尽一尽友军的道义、援助赵军。”

  赵胜笑道:“不瞒蔺大人,本公子亦有此意!”

  五天后,平原君赵胜与望诸君乐毅领着一万赵军来到观津地。安完营寨,赵胜、乐毅带了二十名武士和两车礼物赴秦营。

  在秦营辕门外,赵胜、乐毅与众武士向白起等人行礼,白起等人也抱拳回礼。

  突然,一名手持双刃长矛的赵国武官疾步跑到婷婷跟前,恭敬的跪地,朗声道:“徒儿拜见师父!师父万安!”说完就磕下头去。

  婷婷心弦一振,登时喜上眉梢,喊道:“阿括!”

  那武官抬起头,银色头盔下赫然是一张疏眉朗目、似阳光般灿烂的俊秀笑脸,不是赵括是谁?

  白起不由得剑眉皱缩,待要说些什么,婷婷已弯腰伸手的扶着赵括起身,笑吟吟的道:“阿括,果然是你啊!嘻,你好像比四年前长壮了一些,这披坚执锐的模样真好看!”

  赵括两腮涨红,激动得双眼内涌出泪水,道:“这四年里,徒儿可想念师父了!只是军中事务繁多,徒儿没得机会去咸阳拜望师父!还请师父原谅徒儿不孝!”

  婷婷也情不自禁的热泪盈眶,柔声道:“阿括是军中将官,当然要以军务为重,师父不怪你。师父每回收到你捎来咸阳的书信和礼物,心里都高兴得很哪……”

  白起受不了了,一边伸臂将婷婷搂入怀中,一边用森寒酷冷的目光瞪了赵括一眼。

  赵括不敢再出声,只默默站着抹眼泪。

  魏冉“吭吭”咳嗽,算是调解气氛,随后笑眯眯的道:“公子胜与乐将军可有带来赵王旨意?赵王是否同意魏某之议?”

  赵胜笑道:“赵王同意穰侯之议,在下也带来了赵王的文书。个中事宜,还望能与穰侯和武安君详谈!”

  魏冉爽快的道:“善哉!那就到我的营帐里去谈吧!”

  赵胜与乐毅作揖道:“诺。”

  乐毅又笑着对婷婷说道:“武安君夫人,此趟薇儿也来了观津,现下就在赵营,她已备好茶点,让在下邀请您过去一叙。”

  婷婷冁然:“是吗?吕师姐也来啦!”

  白起搂着婷婷的手臂收得愈紧,冷冷的对赵国众人道:“内子得留在我身边。”

  赵胜忙陪笑道:“请武安君放心,此际秦赵两国修好,我等断断不会做出那些有损邦交的恶事,何况在下与望诸君身在秦营,若赵营真有谁人造次,武安君也可以拿在下与望诸君问罪。”

  白起冷冷的道:“我只在意内子,又不在乎你们。”

  赵胜语塞。

  赵括鼓起勇气道:“晚辈向武安君保证,晚辈一定尽心尽力的侍奉师父!”

  白起不搭理赵括。

  婷婷用雪白的小手拍拍白起的肩膀,道:“老白,我和吕师姐很多年未见了,我想去和她叙旧,你别拦着啦。在赵营虽然难免拘束些,不比在这里方便,但我也是应付得来的,你且安心等我一会儿。”

  白起苦涩的道:“婷婷啊……”

  婷婷嫣然明媚的一笑,道:“好了,就这么定了!”

  白起无可奈何,只能顺着婷婷。他深深叹了口气,温存又郁闷的叮嘱道:“婷婷记得早点回来。”

  婷婷点头答应:“好!”

  于是婷婷跟着赵括去往赵营。白起令王翦带二十名武士护卫婷婷,大鸮和大凤也飞在空中、追随婷婷。

  赵括回首望了望高高飘展的武安君大旗,心底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