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古代言情>飘渺烽烟>第113章 第一百一十三章,提携

  之后的日子里,太后和义渠王一家或是在章台宫饮宴,或是到咸阳城周边的山川游玩。每每出游,尔祺、尔瑞、小鸢公主必会邀请白起夫妇,于是秦王嬴稷也时常同行,太后又喊上魏冉、泾阳君、高陵君、慕月公主。

  慕月公主喁喁哝哝的抱怨:“祺儿和瑞儿都怎么搞的!本宫才是他们的亲姐,他们却总嘻嘻哈哈的跟那小妖女要好!本宫叫他们到淀萍殿坐坐,他们也就来了一两次,说不得几句话便告辞,还拘束得要命!”

  尔祺、尔瑞、小鸢公主确实喜欢围着婷婷说说笑笑,若是在城外,婷婷还会招来大猫一家以及野鹿、野兔、雀儿、猴儿助兴。尔祺精于音律、擅弹弦琴,偶尔邀婷婷以横笛合奏一曲,婷婷总是欣然答应,待合奏完毕,听者除慕月公主外纷纷鼓掌,只是各人心绪不同。

  慕月公主拉住嬴芾和嬴悝的胳膊,道:“两位哥哥府上皆有知名乐师,技艺比那妖女高出十倍不止,你俩干什么赞赏那妖女!”

  嬴芾嘴唇一撇,道:“我和三弟纯是应应景,让母亲高兴。”说话时双目却望着婷婷,心中盘算道:“待本公子完成大业,嬴稷的党羽固然得剪除干净,但这位小美人一定得留着!本公子家中的美姬虽是多如繁花,却独独少了这样一位娇娜灵秀的小仙女儿!”

  如此过了一个月,义渠王一行务须回国去了。

  告别之日,尔祺、尔瑞、小鸢公主没像小时候似的啼哭。他们已然长大,性格豁达开朗,认为来日方长、以后多得是重聚的机会,无需为暂时的分离而伤怀。

  婷婷受他们影响,心底的惜别之意也大为减轻,笑吟吟的与他们互道珍重。

  倒是太后和义渠王这对老人离愁填膺,双双垂泪。尔祺和尔瑞连忙慰解了几句。

  义渠王一行离开后,泾阳君嬴芾和高陵君嬴悝也于次日启程、返回封地。

  嬴稷在高乾殿睡了个懒觉,醒来时痛快的伸了个懒腰,畅然道:“那些讨厌的人可算是都走了!”

  *

  入秋时节,鞭笋盛产。

  鞭笋是竹鞭的尖端部分,往土壤中蔓延,形成竹根,若作为食材,滋味比破土而出的竹笋更鲜嫩可口。

  婷婷喜爱吃鞭笋,故这日白起带她来到武安君府后院的竹园里,白起用小锄头掘了一篮子的削尖鞭笋,准备为她烹制一道佳肴。

  其时暑气早散,秋风凉爽,白起掘笋又很轻松,因此他脸面额头上并未出汗,但婷婷仍是要伸袖替他擦汗,他遂笑着俯身低头、兴致勃勃的给婷婷凑趣。

  “老白,你辛苦啦!”婷婷嫣然道。

  白起朗声笑道:“为婷婷效力,素是我的荣幸!”说完,乐滋滋的亲了亲婷婷的丹唇。

  到了正午,白起做好了三道菜肴。

  一道是鞭笋丁与腌猪肉片的拼盘,用的食材正是新掘的鞭笋和家里自制的腌猪肉。鞭笋洗净,剥掉外头的笋壳,只留下最里一层壳,然后与一大块有肥有瘦的腌猪肉一同放在淘米水中煮,煮熟后捞出,再把鞭笋的那一层壳除去,将笋肉切成小丁,腌猪肉切成薄片。如此炮制,鞭笋吸收了腌猪肉的咸香味,配着原有的竹香、汤水的米香,当真是妙不可言。而竹香和米香又缓解了腌猪肉肥腻的油味,使腌猪肉益发干香爽口。

  第二道菜肴是蒿菜,切作小段,清水煮熟,绿油油的装盘,浇上自制的虾酱,咸鲜微甜,香气宜人。

  第三道菜肴是竹荪鱼丸汤,竹荪照例切成小段,鱼丸所用的鱼是渭水中的大鲤鱼。这道汤本也算不得特异,但白起制作鱼丸的手法却很独到,只因他制鱼茸时并不像寻常庖丁那般将鱼肉剁成茸状,他是把两大片去了刺的鱼肉一刀一刀的刮成肉泥,再搓作一颗颗圆圆的小丸。依此法做出的鱼丸,在煮熟后异常细腻滑嫩。

  婷婷吃得欢喜,对白起的厨艺大加称扬。

  白起心头热乎乎的,抱住婷婷问道:“婷婷预备下午做些什么事?”

  婷婷道:“我没想好。今天似乎有点懒,不想练武,不想做手工,也不想外出。”

  白起笑道:“哦,那么我们一起歇午呗!”

  婷婷雪腮微红,幽幽的道:“也行。”

  白起的笑容更灿烂,双臂将婷婷抱得更紧。

  *

  王宫甘泉殿内,太后用罢午膳,魏冉来到正殿拜见。

  太后笑道:“阿冉免礼了,坐吧。”

  魏丑夫引魏冉就座,回到太后身旁时,太后摆手示意他回避,他便躬身行礼,趋步退出门去。

  魏冉问太后道:“长姐急召外弟前来,可是有甚么要紧事?”

  太后啜了一口温茶,轻叹一声,道:“今早慕月又来甘泉殿求哀家提携胡伤,哀家好生心烦。”

  魏冉笑道:“妻子希望丈夫建功扬名,也是常有的。”

  太后道:“这件事,慕月已求了哀家很多年,只是哀家深知兵事凶险、择选将帅不可徇私,故不曾与你和稷儿多言。不过哀家瞧着你和稷儿近来的部署,似乎倒有提拔将官的意思,所以哀家找你来商量一下。你若觉着胡伤是个可造之材,不妨多给他争取一些立功升官的机会,毕竟他是哀家的女婿,与我们是一家的。”

  魏冉捋须笑道:“胡伤当然是个人才,外弟也打算提拔他呢。”

  太后道:“果真?”

  魏冉点头,道:“胡伤、王龁、蒙骜、王陵、司马兄弟、蹇百里,这些人皆是外弟将要提拔的。明年大秦会对魏国用兵,大王和外弟正想在胡伤、王龁、蒙骜三人中挑选一人做主帅,既然慕月公主求了长姐这么多年,长姐又有心关照女婿,那外弟就向大王举荐胡伤做主帅吧。”

  太后凤目半眯,颇有意味的含笑瞥了魏冉一眼,问道:“你不是最信任武安君白起吗?怎的这次不让他做主帅了?”

  魏冉哈哈笑道:“魏国早就被白起打残废啦,现在秦军和魏军打仗已是挺容易的事情了,不必由白起挂帅。”

  太后笑道:“阿冉,此间无有旁人,我们姐弟俩说几句体己话。你老老实实的告诉哀家,你之所以提拔其他将官,又举荐这些将官挂帅出征,是不是因为你怕白起功劳太大、夺了你在朝中的权势?”

  魏冉双手在膝上一拍,洒然道:“外弟了解白起的为人,他纵然立了天大的军功,也不会存有宦海争权之心。他去年升为武安君,爵位已经比外弟高了,可他犹然对外弟恭敬,足见他是个讲义气的人。而且他平日生活极其简单,他只顾着和小仙女吃喝玩乐而已,既不与朝中官僚结党,也不招揽门客,这样的人岂会夺了外弟的权势?”

  太后笑着颔首:“阿冉言之有理。”

  魏冉喝了半杯茶,放下玉杯,突然皱眉低叹了一声。

  太后即问:“阿冉怎么了?”

  魏冉神情肃穆,略带忧容,道:“外弟这番忙活张罗,一则是为了加强大秦的军力,二则是要帮大王、帮白起化解一桩难题。”

  太后眼光明亮,微笑道:“功高震主,确乎是一桩千古难题。哀家知晓,大秦军民早已将白起奉为战神,稷儿心里一定不乐意吧?”

  魏冉笑道:“白起太能打仗啦,动不动就立个绝世军功,被军民奉为战神真是实至名归。纷争乱世,一个国家能有一名战神似的常胜将军,可谓是国家之幸,却也是国君之忧。古往今来,没有哪个君王乐于见到臣子的声望超越自己的君威,咱们大王心里不乐意,也属常情。”

  太后道:“稷儿乃是志在统一华夏的雄主,心胸应放得更宽广些。那白起虽是战功煊赫的神将名帅,但就像阿冉你说的,他并无争权之心,便是声望再高,难道还能起兵造反不成?”

  魏冉笑道:“外弟坚信白起不会造反。不过大王和白起之间的难题,可并不仅仅是大王介意白起的声望。”

  太后道:“还有什么?”

  魏冉答道:“论功行赏,依功赐爵,此乃大秦自商君变法以来一贯执行的国策,是故白起一旦立下大功,大王必是要给予重赏的。然而白起如今已是武安君,位极人臣,若又取得新的大战功,大王还能赏他什么呢?”

  太后恍然,不由得摇头苦笑。

  魏冉也苦笑着继续说道:“功臣可获得的爵位,没有比武安君更高的了。封邑财帛,那也都是有限的,不能没完没了的赏赐。美女,白起已拥有一位绝美的小仙女,他哪里看得上别的女子?”

  太后扶额道:“是了,诚然是没什么可大赏的了。但白起应该不是个贪图赏赐的人吧?”

  魏冉道:“白起的确不贪图赏赐,但赏赐这种事,绝不是由他自己做主的。他立了重大军功,大王必须要赏他,他也必须接受嘉赏。国策不仅是制度规条,亦是民心所向、军心所向,大王和白起皆不能违背,否则民心不服、军心动摇,国内会发生乱子。因此,为了让大家都不为难,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其他将官去分掉一些军功,那些不是十分困难的战役,就叫其他将官去打吧。”

  太后点一点头,笑道:“阿冉为大秦、为稷儿筹谋,着实是费心了。”

  魏冉笑呵呵的拱手道:“外弟不过是陈力就列罢了。外弟只盼着能稳住我们秦国的大好形势,别出什么变故。”

  太后道:“哀家明白阿冉的心思,哀家也会襄助阿冉。”

  魏冉行礼道:“外弟多谢长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