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古代言情>亦醉亦歌亦山河>第28章 知北

  常歌闻言不乐意了:“欸镇北将军,怎么说我们如歌呢。我倒是听说,镇北将军日日去那襄阳城辱骂,好不热闹啊!要论戏精,那还是镇北将军道行更深。”

  卜醒闻言一乐:“你还别说,这种日日上门骂人的差事,以后可以多派我些,真是太舒爽了!想怎么骂就怎么骂,那襄阳驻军就像孙子一样,一个也不敢冒头。”

  常歌眼皮都不抬一下:“我听说,您连人家祖宗十八代都骂遍了,夏天罗这也能忍……”

  卜醒无辜地眨了眨眼睛:“我这还不是……做戏做全套嘛!不骂狠些,怎么像嘛……那么多他地斥候在周围埋伏看着呢……”

  常歌嗔怪地看他一眼:“你呀,就趁着别人有‘不出兵’的军令,可劲儿欺负别人。”

  卜醒拍腿一乐:“夺我上庸的恶气,这回我是出了个够。”

  常歌笑道:“咱俩这出戏,两面开花,唱地他们是一愣一愣的。估计无论是魏国、吴国、还是豫州,都还以为镇北军打算死磕襄阳城,没想到,送新野魏军归西的棺材已然运到了南阳郡。”

  卜醒拱手道:“建威将军这招瞒天过海,唱的可真是好。”

  常歌回礼道:“镇北将军接下来这招自投罗网,演的也着实精彩。”

  卜醒摆手道:“哪里哪里,还不是多亏了镇北将军火烧连营、趁火打劫,不然也没法儿逼的新野兵士全往汉水跑。”

  常歌撇嘴摇了摇头:“只可惜,为了等这西北风,可让我在寒天冻地里冷了好几宿,险些给我冻凉着了。”

  卜醒笑嘻嘻说道:“冻凉着了,赶明儿让你的先生给你暖暖。”

  常歌闻言,立即佯装扬手要打,卜醒大喊着:“将军手下留人。”

  常歌这才收了嬉笑神色,问道:“新野探囊取物,不过这南阳,还攻不攻?若真是攻了,狗急跳墙的,怕是要有好几个了。”

  卜醒磕了几颗瓜子,思索一番,说:“何须等到南阳沦陷,今晚,怕是很多人就已经要狗急跳墙了。”

  二人陷入一阵沉默思索。忽然,卜醒开口问:“你带回来那个人是谁?好大的脾气。”

  常歌问道:“怎么说?”

  卜醒皱着眉头:“我回的时候,他牢笼正在中央,不停大骂什么‘吃里扒外’、‘忘恩负义’,骂的着实难听。我着了惊风将他拖到大营最后面去了。那儿僻静,又没人能听着,让他自个儿可劲儿骂。”

  常歌闻言几欲拍桌:“我‘吃里扒外’?我‘忘恩负义’?他司徒家有什么脸说我?”

  “司徒家?是魏王的……”卜醒问道。

  常歌肯定道:“是。逮回来那个就是司徒空,从前的大周卫将军……”

  常歌忽然一愣。

  卫将军。统管光禄勋、执金吾和卫尉,守卫皇城、宫城和周天子的安全,本应是祝政最后一道固若金汤的防线。

  然而前朝宫城兵变,正是光禄勋、卫尉、执金吾同时发难。

  常歌拍案而起,直接向门外走去。

  “去哪儿啊?”卜醒朝他背影大喊道。

  “算笔旧账。”常歌头也未回。

  ******

  吴国。

  金陵城。

  年约四十左右的上大将军郭知北皱着眉头读完了军报,一手将和谈表甩至吴国太子书案上。羊丞相面带愠怒地斜眼看了他一眼。

  “狗屁不通!”郭知北评价道。

  太子华悦贤讷讷地看了一眼羊丞相,颇有些委屈地将上大将军甩在案上的和谈表拿了起来,展开读了起来。

  读完,太子华悦贤一脸懵然,小声说道:“确实不知所云。”

  羊丞相颇有些不敢相信,也接过了这和谈表细读一番。

  确实不知所云。

  只能看出豫州主池守安慌慌张张、语无伦次,以至于和谈表上的字迹都十分颤抖、不成形状。

  “辅才也不晓得代笔一番,如此水平,着实丢人。”郭知北再次评价了一句。

  太子华悦贤小声驳道:“郭将军,算了吧,守安年幼……遇上这种事情难免慌乱……”

  郭知北将他一瞪,哼了一声,直言道:“恕末将直言,如此胆魄,实非主公之才。”

  御史大夫尹子言见郭知北目无尊上,面露不快。

  羊丞相悄悄按了按尹子言,示意他不要强行出头。他行了一礼,这才开口道:“老臣倒认为,无论豫州之事作何处理,荆州势如破竹、现下又同益州联手,大破新野,大有将天下颠而倒之之意,此事,无论豫州求助与否,吴国均不能坐视不理。”

  郭知北深觉有理,难得附和道:“丞相言之有理。魏国想杀鸡儆猴,取了襄阳挫了荆州的威风,未曾料到反被豪取快攻,一通连环计打得魏军是毫无还手之力。”

  他忽然想到:“此番新野战役,依旧是益州镇北军所为?”

  “正是。”羊丞相拱手道。

  羊丞相思忖片刻,接着说道:“此次新野战役,益州军瞒天过海,不知如何包抄至新野主营后方;又借西北风快火攻之,轻骑部队趁火打劫,只一晚、新野主营名存实亡。除此之外,还在汉水北岸布下了天罗地网,只等前来灭火的魏军自投罗网。此次,益州镇北军连环诡计,羊某实不懂军事,敢问将军,认为此役如何?”

  郭知北摸了摸极长的胡子,缓缓说道:“有意思……借了天时地利、揣摩魏军心理,此等连环打法,倒像是旧人。”

  太子华悦贤听了羊丞相一番话,颇为惊讶:“南阳平原一片坦途,此人如何能行军至敌营后方?此前我才听姜长史汇报说,益州镇北军明明打算攻打襄阳,缘何现在又说是两相联合?”

  羊丞相垂下眼帘,佯装不明内里缘由:“所以才说,此人运兵诡没、出其不意,只是不知,新野此役,将领究竟为谁。”

  郭知北将军笑道:“丞相忘了。约莫七八年前,我们也吃过此等大亏。”

  羊丞相假装一脸迷惑,郭知北将军得意点拨道:“广陵一役,逼得我们连退至庐江郡,金陵险些被攻破。后来前朝文王留予一线面子,这才以广陵、徐州重归大周为条件,两相罢戈。”

  御史大夫尹子言恍然大悟,脱口而出:“前朝常歌将军!”

  “正是!”郭知北点头道,“我早听军报,说益州镇北军得一游侠,封建威大将军,使的是前朝常歌的沉沙戟。当时不以为意,现在嘛……看来此人,怕不是游侠这么简单。”

  羊丞相拱手道:“眼下,朝堂之上,同常将军打过交道的,便只有知北将军。我们这些文臣,却是看不出这打法有何不同,也不知此人到底是何来头。倘若此人是前朝常歌,却又如何?”

  言毕,羊丞相抬眼仔细看着郭知北将军,似是在等待他的回复。

  郭知北毫无察觉,直言道:“倘若此人真为前朝常歌将军,要么杀之、要么招之。”

  “可招否?”太子华悦贤问道。

  羊丞相边思索边说:“招之,只是不知常歌将军是否知晓当时弹劾他的诸侯国具体是谁……”

  郭知北不以为然:“羊相狭隘。当时弹劾常歌之人,除了益州并未参与,谁人还没参了一份子。就连远在天边的交州和极北之地冀州都跟着参他,可见,当时灭他、不过是替天行道罢了。此有何惧。”

  他接着补充道:“况且,以我多年征战经验,常歌凯旋归来,未至宫城门便被拿下,我想,庙堂之上这些唇枪舌剑,他并不知晓。”

  太子半懂不懂地眨了眨眼睛,说道:“所以说,如果此人是常歌,我们便要掩了当初弹劾一事,将他招安,是么?”

  “太子何必说的如此难听,一把利器而已,自是人人想要。”郭知北笑道,连礼都未行。

  见堂上人再无异议,郭知北提议:“正巧这豫州主池守安修书求助,既然荆州益州已然联手、我们缘何不同豫州联手,逐鹿中原。”

  羊丞相装作不经意提到:“广陵徐州,不知现下魏王还有无余力看顾……”

  郭知北立即领悟了羊丞相心中打算,笑道:“丞相这招才是真正的趁火打劫,这可比益州军火攻新野更妙。”

  羊丞相闻声轻声说:“羊某随口一提,并无他意。”

  御史大夫尹子安依旧思索着此前的话题,接着说道:“倘若这位益州军游侠真为前朝常歌将军,那益州岂不是如虎添翼?”

  郭知北不以为然:“益州那个山沟地方,辎重都运不出来,怕是插上翅膀都翻不出巴蜀的天。再给他十个常歌,又能如何。”

  尹子言皱眉提示道:“已然翻到南阳去了。”

  郭知北鄙夷地瞥了他一眼:“子言没入过军营,不懂这行军打仗之事。益州军只敢攻打新野,却再不敢深入北上。”

  “为何?”尹子言追问道。

  “再行北上,粮草、辎重运输均是问题,一旦军队断粮,深陷敌军腹地,等来的便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正如凉州三十万坑杀一役。”

  尹子言不敢苟同:“知北将军所言,仅限于新野一役。我所疑问的是,益州军已有了‘醉山隐军狼’五虎将,此时再添了常歌,将士实力恐怕已然位于六雄之首,加之天府之国、富饶之乡,来日不容小觑。”

  郭知北闻言大笑:“如此甚好!只等益州荆州虎狼相争,我吴国吞豫、坐收渔翁之利。”

  羊丞相面上不动声色,佯做并未听到郭知北这句话。

  华悦贤年幼,险些忍不住神色,只得转了转手上的玉扳指,转移了些许注意力。他定了定神,这才夸赞道:“知北将军威猛,真乃天佑我大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