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古代言情>侠道惊缘录>第五章 任重道远

大火烧尽,人都已经散了,在大多数人眼里,在火架上的两个人都已经死了。然而,在紫云山的玄清观里,三清圣像前,一个身穿蓝灰色的年轻人,他就是伊风,正慢慢睁开眼睛,前面的白胡子老头在自己面前乱看,两张脸只差几公分就贴在了一起。

“你干什么?”伊风一把将他推开,“你是谁?”伊风彻底清醒过来。

“哈哈,徒儿,百年不见,连为师都不认得了吗?那这个东西你可认识?”这个老道从袖子左摸摸右摸摸,终于拿出一个东西放在伊风面前。“玉玺,怎么会在你手上?”伊风疑惑地问道。“你这邋遢的老头到底是谁?”。

“徒儿,你还是一点都没变,”伊风看着眼前这个,虽然邋遢但也有一翻仙风道骨的老头。“这是一个百年之劫,为师只有你这个好徒弟,只好把你的灵魂召回来,放在了建文帝之子朱文奎身上,因为你们两人长得太像了。”

“难怪我怎么觉得身体里好像有另一个人,”伊风本就是一个聪明伶俐的人,他已明白了大半,“那你是怎么召我回来的,为什么偏偏是我?”“徒儿,你看看四周,一个人也没有,为师只有你一个徒弟,只不过你英年早逝,为师迫不得已。本来永乐皇帝命为师暗访建文帝及其党羽,机缘巧合在破庙遇上…”

“就是刚才的那里吗?”伊风问道。

“不错,然而恰巧这时天现异象,北斗倒置,正是百年天劫,为师也不知会发生什么事?何况为师离仙去不远,文奎太子又苦苦哀求于我,愿意用自己来换回建文帝一命,巧合的是你们俩长得奇像,正好我可以用召魂大法,将你百年转世之身,通过玉玺将你召回。

想不到突然青光满地,惊现一龙一虎,绕殿追逐,吟啸震天,此异象为师也是第一次见到。”

“难怪那些士兵会说‘里面别再装神弄鬼’”伊风低声说道,“那我的前世到底是谁?那玉玺又是怎么回事?还有那个女孩呢?我的前世是谁?是怎么死的?我…”伊风有些焦急。

“呵呵呵,何必如此急躁,玉玺本就是我道家圣物,其中秘密在《太平经》里,这本经书为师穷尽一生,也只略通奥义。你说的那个女孩受伤太重,为师将她送至玄妙庵那里去了,静清师太人称妙手观音,那女子应无大碍,”。

邋遢老道飞身而起,躺在三清圣像前的红木供桌上,打了个哈欠,“你叫伊丰,这个名字还是为师取的,至于你因何去世,为师推算不出,但我观天象,知道你命星陨落,哎,隔百年,你我师徒才能相见,自从你去后,你看看整座玄清观,不说也罢,不说也罢。”说完,邋遢老道已然睡着。

这时伊风,真正认真地环顾了下道观,所有的殿、门、石、塔、府、池、台,宏大无比,还给人一种深藏玄机的感觉,或许里面早已蕴含易经的思想。在三清圣像左右还镌刻着一副对联,上联:扫荡妖氛,清平国土三千界;下联:阐扬正教,福利邦家万法尊。在旁边题名:燕王朱棣。

当然当初的燕王已是如今的皇帝,可见玄清观很早就受到朱棣的器重,也难怪整座道观美轮美奂,气度非凡。但是,现在的道观地板已都是灰尘,蜘蛛网随处可见。伊风已可推测前世在这里,是多么辛苦,无奈。他向着大门走去,他的心觉着空虚,他不知该往哪里去…

“你要去哪里?该打扫打扫了,何况文奎太子的怨气还在你体内,还是留在此地净化怨灵。”邋遢老道突然睁开双眼,说道。

伊风整个身体抖动了一下,自己毕竟是欠了这个邋遢老道的人情,还是帮他打扫一下就当还他人情。伊风想着,已经动起手来。

“邋遢老道,这本是什么书?怎么扔在地板上?”伊风有点生气地问道。

“那是本密典《太平经》,为师也是参悟这本书,才有今日。”邋遢闭着眼回答道。

伊风暗自觉得好笑,既然是密典,竟然随便乱扔,也不愧衣着如此邋遢。于是伊风将那本书放进自己的衣服里,又继续进行着大扫除。大约耗费了一天时间,伊风也觉得累了,窝在角落,睡起觉来。

“伊少侠,伊少侠…”。

伊风觉得有一个声音在召唤着自己,他慢慢睁开朦胧的睡眼,眼前出现一个跟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人,他就是在那破寺庙出现又消失的人,他就是文奎太子。

“你就是那个在我体内的朱文奎?你长什么样不好,偏偏跟我长得一样帅,那邋遢老道就是看重了这点,才把我召唤回来。”

“真是万分抱歉,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这也是非我所愿,为了救我父皇,只能如此。少侠,我有一事相求,不知可否答应?”

伊风有些受不了这书生气,但也没有办法,谁叫自己心肠好呢。“你有何事,不妨直言。”伊风学着他的语气调侃道。

“听少侠一言,必是饱读诗书,”伊风暗喜,从来没人这么夸过自己,文奎接着说道:“所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只要少侠帮我找到父亲,我文奎来世必当结草衔环,报答大恩。”

伊风见他说得如此恳切,只好硬着头皮应允了下来。自此,两人在紫云山互相谈心,双方都知道了对方不少事,日子一天天过去,两人越谈越是投机,已成为莫逆之交。

不知过了多久,在一片绿而阴森的小竹林里,走来一个年纪大约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他的脸上布着阴云,好像有什么心事,那身灰蓝色的小道袍穿在他身上,倒有几分滑稽。他正凝神听着什么似地,从不远处有女孩子的哭声,不知是什么事情竟会让一个女孩子哭得如此死去活来。他顺着声音走去,真的有一个身穿比甲,头梳桃尖顶髻,秀眸红润的女子跪在一座墓前哭泣,墓碑上写着:亡夫林三。墓上落满了竹叶,像是刻意铺成的。

“谁,在这里鬼鬼祟祟。”她的声音如山泉奔泻,十分霸气,令人心惊。

“小生伊风,路闻姑娘啼哭,故此前来探访。”原来这年轻的小伙便是在紫云山玄清观里的伊风。不过这时说话的是文奎,他们已商量好每人轮一天控制肉身,名字仍用伊风。(为了区分两人,将分别用他们自己的名字,以后不再特别说明,除了特殊情况。)

“小道士,这种事你是管不了的,朝廷徭役不休,征敛不息,以致民不聊生,我丈夫便是死在那些贪官的手上,你是走吧。”

“篡逆之君,安能治好天下,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上梁不正下梁歪;孟子曰: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我倒要看看他什么时候亡国。”文奎愤然说着。

“说得好,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就看着吧。”

“对了,敢问姑娘尊姓大名。我这里有本道家秘籍《太平经》,我和我兄弟也看不懂,不如转送给你吧。”

(“你考虑清楚啊,那是道家秘籍诶。”伊风说道。“既是无用之物,留下不如送给有缘人”。)伊风和文奎正用守一法对话。所谓守一,即指意守一处,是一种通过反观内省,达到调和形神的内修功夫,这种功夫能让他们进行内心对话,旁人却不知。这也是他们从《太平经》无意中学会的。

“我叫唐塞儿,我比你年长,你可以叫我三姐,这本书我先谢了,你现在是要去哪里,日后有事可到益都卸石棚寨找我。”

“多谢三姐,我现在要给各门派送信,共商大事,后会有期。”伊风没走,唐塞儿已经没入竹林之中。看来她的内家功夫也相当了得。

竹叶随着风摇曳,万叶齐鸣,就像把把利剑交碰,有一种肃杀之气。伊风在这两三个月里,对于世事已十分了解,这次正是奉了邋遢老道的命令,齐聚江湖各门各派。说是大事,那邋遢老道就只有:天机不可泄露,伊风也是无奈,谁叫自己前辈子欠了他的债。

伊风哼着歌曲向前走着,似乎前面有什么凶险都与自己无关,然而,他无所目地的走着,心里一点底也没有,他要先去哪里,只有他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