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绡微微一笑,却比不笑时更让人心寒:“很好,你第一件就要教她知道,长辈面前没有小辈置喙的余地,更别说顶撞。我要她往东,就不许她往西;我说太阳是方的,那就不能是圆的。”

  观音奴的性子是最不受人摆布的,听到这样的话,愤怒便压住了畏惧,挺直脊背,转身要走,却被李希茗拉住。啊,观音奴倒吸一口气,她从未见过这样惊惶、难过的表情,李希茗紧紧地拉着她,低声道;“夜来,夜来,你要去哪里?快跟奶奶赔罪,她会原谅你的。”

  观音奴咬着嘴唇,心想:“我又没错,为何要赔罪?算啦,反正我很快就回辽国,只当是报答您的温柔,不让您为难吧。”转过身来,默不作声地向秦绡行了一礼。秦绡安坐榻上,未置可否。李希茗绞着手中的巾子,轻声提示观音奴:“夜来,说话啊。”

  观音奴见李希茗急成这样,忍气补了一句:“是我错了,不该顶撞奶奶。”秦绡勉强点头认可,观音奴见她眼中满足而恶毒的光芒,只觉她仿佛一只大蜘蛛,盘在榻上不停吐丝,缠得人喘不气来。

拜见长辈之后便是家宴,崔氏历来遵循孔夫子“食不语,寝不言”的古训,加上方才的风波,一顿饭吃得更其沉闷。崔熹照坐于末位,偷眼打量旁边的观音奴,觉得这姐姐好生厉害,竟敢顶撞奶奶。好容易捱到席散,崔熹照见母亲挽着观音奴的手走在前头,鼓起勇气追上去道:“姐姐,姆妈说你功夫很好,还在比武大会上赢了一把宝刀,能给我瞧瞧么?”

  观音奴听李希茗着急地“啊”了一声,露出阻止之意,颇为不解,爽快地答应崔熹照:“行。其实松醪会上得的这把燕脂刀,是铁骊,呃,就是我哥哥啦,是他赢来的。”

  这话一出,崔逸道和李希茗脸上齐齐变色,紧张地转头看向内室。哗啦一声,秦绡竟掀帘而出,狐疑地打量着观音奴,“松醪会?就是辽国真寂寺的松醪会?”她的声音拔得甚高,尖利地划破空气,尾音却微微颤抖,显然又惊又怒。

  崔逸道硬着头皮道:“是,我在松醪会上见到夜来,又在她小时候住的狼洞里找到了希茗绣的襁褓,这中间曲折甚多,预备回来后向母亲当面禀告的。”

  秦绡拂袖而去:“罢了,我可当不起,连熹照都已经知道的事,我还要慢慢等着你向我当面禀告。”场面很尴尬,李希茗面色发白,崔熹照耷拉着头,崔逸道摸摸观音奴的头,匆匆叮嘱希茗照顾好她,拔脚去追秦绡。

  崔逸道追至太夫人房中,先是告罪,随后详细禀告在辽国找到夜来的经过。秦绡默默听着,不置一词,末了才道:“失散多年的孩子,这么轻易就找回来,又恰在松醪会上遇见,你不觉得太巧了?”

  崔逸道辩道:“这是老天开眼,助我父女重逢。夜来长在漠北草原上的普通牧人家,据儿子查证,那家人清白厚道,并无可疑之处。况且夜来八岁时拜南海神刀门的雷景行为师,此后五年得雷景行教养,不会跟真寂寺有牵连的。”

  神刀门名为门派,每代弟子却只得二三人而已,选徒时甄别极严,故这话说出来,秦绡无可辩驳,想了想,复问:“夜来被契丹人掳走,因何又在狼洞中找到她的襁褓?中间这一段怎么连不起来?”

  这也是崔逸道反复思虑而无法求证之处,听母亲发问,避重就轻地回答:“当年夜来出生,宛如无暇美玉,若她身上有什么胎记,如今倒是现成的证据。亏得这孩子容貌似我,与我就像一个模子里铸出来的,我坚信她是我的亲生孩子,至于她过往的经历,虽有一二不可证实之处,也请母亲打消顾虑,接纳这孩子吧。”

  “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我能不依么?”秦绡冷冷一笑,“你如今长大了,凡事都有自己的主见,自然把老母亲撇到一边了。”

  崔逸道低声道:“儿子怎敢?若不是母亲谆谆教导,儿子哪有今日成就。”

  “你记得最好。”秦绡叹了口气,轻轻转着拇指上的一枚曜石指环,那指环应是男子样式,为免滑落,环身密密地缠着丝线,“松醪会上……情形如何?”

  崔逸道明白母亲真正想问的是嘉树,审慎地道:“那孩子的模样没有大变,但长高了许多,主持偌大一场比武会,也颇有章法。真寂寺荒废多年,如今有所恢复,那孩子也被尊为法师,受当地人敬畏。”

  “法师吗?”秦绡咬着牙,想到传说中辽国真寂寺各种希奇古怪的幻术和密药,背上不禁感到飕飕的寒意。她凝视着曜石指环,缓缓道:“这日子过得真快啊,一晃就十五年了。”

  崔逸道笑了笑,没法接母亲的话,半晌后听她道:“你回去歇息吧,我也累了。”崔逸道行礼退下,心知母亲还是对夜来存了芥蒂。

观音奴被安置到紧靠后园的若光院,崔逸道过去看她,见她困倦思睡,便向李希茗递了个眼色。两人走出院子,崔逸道叹了口气,道:“你看出来了么,这孩子没把这里当作她的家,似乎随时都可以拔脚溜走。我们对她好也罢歹也罢,她全都不在乎。加上今日之事,要留住她可得费些心思。”

  李希茗两手交握,自我安慰道:“我们夜来聪明懂事,不是那等不知好歹的孩子。她与我们分开十三年,有隔膜也不奇怪,过段日子会好的吧?”她迟疑片刻,明知附近无人,仍四面张望一番,以极低的声音道:“逸哥,说句不恭敬的话,母亲对这事的反应也忒大了点。当初你私下传书,要我别对母亲提起松醪会上遇见夜来的事,我就觉得奇怪。现在看来,这真寂寺与咱们家有过节吧。或许当初夜来被劫,就跟辽国的这个对头有关。”

  “当年半山堂帮我们找夜来是下了死力的,并没查到关于真寂寺的蛛丝马迹,且真寂寺复兴只是这几年的事儿。现在孩子回来了,为孩子好,这话千万别再提起,免得勾起母亲的心事。”

  “唉,前天熹照缠着我问夜来的事,我一时疏忽,跟他讲夜来在比武会上赢了把宝刀,不料熹照今天就捅了出来,引起这场风波。”

  崔逸道握住李希茗的手,温言道:“这不怪你,都怨我处置不当,以致有今日的误会,你多担待些,安抚好夜来。”

  “你我之间,还说这些。”

  崔逸道沉默下来,庭院中只余夏虫的唧唧声。李希茗等了片刻,知他无意深谈,烦闷地揉着额角,觉得八宝崔氏不为人知的往事就像蛰伏在暗处的魑魅,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跑出来作怪,叫人厌烦不已。

  观音奴到崔家第二日,崔逸道即带她到家庙中祭告祖先。家庙循古制建在后宅,两进院落,正堂陈列历代祖先遗像及牌位,左庑收祭器,右庑藏家谱,前厢供祭祀者正衣冠、宁心神。

  崔逸道兴致勃勃地道:“夜来,虽说咱们家在宝应住了几百年,郡望还是在清河。清河崔氏的始祖,一直可以追溯到秦汉时的东莱侯,北魏时成为北方第一高门,在唐代更被列入‘五姓十家’,堪称第一流士族中最显赫的支系。”他极为自己的血统骄傲,无奈世事变迁,唐朝已是最后的士族社会,宋国人对士庶之别则看得很淡,观音奴更是听得兴味索然,她一早便被崔逸道唤起,此刻忍不住打了个大大的呵欠。

  崔逸道改口道:“夜来,我说个故事给你听吧。你知道魏武帝曹操么?”

  观音奴点点头,“嗯,听师父提过,就是写‘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那个皇帝。”

  “有一次,魏武帝要接见匈奴使者,觉得自己相貌难看,不足以震慑远国,就找了个人代替,自己却提着刀站在旁边。事后,魏武帝派间谍去问那名使者:‘你觉得魏王这人如何?’使者回答:‘魏王仪容严整,非同寻常,但捉刀在旁的那位才是英雄啊。’魏武帝听了这话,随即派人杀了匈奴使者。” 观音奴惊奇地道:“魏武帝写的诗气魄很大,做人却很小气诶。”

  “那名使者犯了帝王的忌讳啊。不过,夜来你知道代替魏武帝接见匈奴使者的是谁么?正是我清河崔氏的远祖,讳琰,字季珪。”

  一路行来,崔逸道将先祖的逸事一一讲给观音奴听,果然令她生出兴趣。将要踏进正堂时,崔逸道停下来:“夜来,你至今不肯唤我阿爹,或是对自己的身世存着疑惑,或是舍不得辽国的养母义兄。不过,你既肯千里迢迢随我来宋国,就要懂得这不是儿戏,高兴来就来,高兴走就走。归宗认祖的仪式在一月后举行,各地亲友都会来见证,我们今日先预演一遍。”

  观音奴听他揭穿自己的打算,不由赧颜。崔逸道推开大门,只见正堂超乎想象的高敞,牌位层叠,陈列到近屋梁处,仰视最顶端的牌位时有摇摇欲坠之感。两侧的壁上悬挂着历代祖先画像,湖上吹来的清风涌进堂中,卷轴却纹丝不动。

  “我崔氏传承至今,已有一千来年,你是第六十九代的次女。”崔逸道表情肃穆,不容拒绝地向观音奴伸出手来。观音奴让这堂皇家庙和绵长血脉吓了一跳,不知所措地被他牵到祭桌前。

  崔逸道将整套仪式预演了一遍,观音奴一板一眼地跟着做,开初是好玩,渐渐发现这仪式典雅舒缓,有种令人着迷的韵律。崔逸道所读祭词,骈四俪六,华丽古奥,观音奴也听不懂,只觉得音调回环往复,宛如歌吟。

  崔逸道见观音奴眉目舒展,表情安宁,心道:“这仪式繁琐冗长,难得夜来竟不厌烦。”携了观音奴的手,带她到右庑看家谱,“本朝欧阳文忠公编撰《唐书》,在宰相世系表中收录了我清河崔氏各房的世次人名,虽有错漏之处,不过夜来若有兴趣,也可拿来跟家谱对照。”

  观音奴暗道:“这有什么可对的。”不过崔逸道说得郑重,令她话到嘴边又咽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