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古代言情>陈祖基>第28章

  原来上官彤早就防着对方来这一手,所以他用的是"八极太极定乾坤"的内外家揉合在一起的上乘功力,那八极是恢宏大道,力能由近达极;这太极是左右逢源,气沉而固势善守,这一结合就成了阴阳顿挫、融会贯通。林霄汉越是用力,上官彤越是像凤摆茭荷似地晃得厉害,好比那狂风能吹拔起合抱的参天大树,但却无法吹折细软的柳枝。两人就这样僵在那里了。

  两旁站着的人有懂的,也有不懂的,但个个都发了楞,只有那姜剑川,他是既玲珑,又乖巧,并且还读过不少的武功典籍,他已看出在这次不露形迹的较量中,那个姓童的已高出一筹,不过照此拼下去,这两位老人都将受到轻重不等的内伤,自己不迅速前去解围更待何时?

  他出其不意地大喊:"两厢听着,师尊迎接贵客上山,动乐相迎哪!"话音刚落,乐师在旷场两旁的厢房前顿时吹吹打打,箫起笙动,击鼓鸣钟,乐声悠扬清婉,使这里充满了一种和谐的气氛。林霄汉趁此机会把手一松,就在这一松之间,上官彤的身躯像重物垂地,"噔"地一响,青石上赫然两个脚印。"喔!脚踝踩碎了!"他俯身下去揉着自己的双脚。

  林霄汉的疑虑更重了,这究竟是个什么排号的人物?此人若真的有意投奔上天峰,那么自己倒甘愿奉他为首席,反之,其来意确须迅速摸清,否则,祸殃即在瞬息之间。

  那上官彤蹲身揉足倒也并非完全是做作,他隐隐感到被抓过的手腕在作痛,借此机会和缓一下肌筋。他想,紫脸金罗汉果然名不虚传,难怪解老镖师要....务必要小心对付,万不可贸然轻敌。

  山上的夜晚很有点儿凉了,冻云凝聚,败叶簌簌,凉月如铅,殿角染霜,但"厚德堂"内灯火通明,东西两只大耳铜鼎里燃烧着熊熊炭火,不时发出"噼啪噼啪"的爆裂声,红彤彤的光焰使室内满含温馨的春意,厅上,正面挂着一幅八尺中堂,画的是"鹤鹿同春",两边的楹联写着:"岭上烟云笼碧树,松间明月照青天"。

  上官彤看了点点头,觉得墨韵浑朴,对仗倒也工整,厅的两旁设满酒席,上首左右各一桌,右首是客席,左首是主席,其余都是三人一座,坐成品字形。林霄汉招呼手下人上前见礼,礼毕,各各就座。那上官彤大马金刀地蹲在客席太师椅上,把竹桶置在自己的面前,一脸等着享用的面孔。

  林霄汉对两边扫视一遍,示意大家不可简慢,原来厅上有些人很不满意上官彤那种旁若无人,视上天峰似儿戏的神态,这些人多半是擅长于硬功夫的,在他们看来,只有力举千钧、拔山扛鼎才是真本领,所以十分藐视那种柔软若绵、以静制动的内养功夫,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以为不显显自己超凡的本领,来人将不知深浅,不知这上天峰乃藏龙卧虎之地!

  实在是迫于林霄汉严厉的眼色,才不敢轻易造次。

  上官彤何等的老谋深算?察言辨色,心中已洞若观火,虽然谈笑如常,却早在暗暗盘算,等到酒筵摆下,姜剑川长袖善舞,殷勤劝酒,林霄汉举酒齐眉,笑声朗朗地说:"来来来,童老英雄,山寨贫寒,酒淡菜粗,若不嫌弃,请痛饮三杯!"上官彤也举起银质酒盅,看了又看,在手中一转,说:"慢、慢!久闻林庄主慷慨豪爽,想来'开了饭店门也不怕大肚汉',我老头儿平生最爱杯中之物,承蒙款待,这个小杯实在是太不过瘾了,叨扰,叨扰,给换个大杯吧!"

  林霄汉鼓掌而笑:"童老英雄真是快人快语,想林某也是嗜酒如命,欣逢知己,理当一醉方休!来人,换大杯伺候!"

  左右立即调来了三足铜鼎大爵,当在收回银杯放大盘里时,那个喽罗咋舌,双手微微颤抖,战兢兢地来到林霄汉身后,对着酒杯努了努嘴,连话都说不出。林霄汉偷限斜视,他那上翘的眼角显得更其难看,原来那只银质的酒杯经上官彤用手轻轻一转,不仅凹陷若瓜棱,而且那杯中酒已经凝结成冰块!林霄汉暗暗心惊,这不是曾经见诸于经传,而今已很少有人具备的"阴骘步"的功力吗?他迅速把袍袖一抖,喽罗缩身退回到里面。

  赤臂黄龙许歧山是个孔武有力、但性情鲁莽又直率的壮汉,从他眼中看来,刚才上官彤的种种作为果然堪称是个高手,但总还是以巧取胜,很不服气,所以当席间换上大铜爵要进酒时,他倏地从里面捧出一只其大如斗的铜爵,斟上满满欲盈的喷香陈酒,一步一步走到上官彤桌前,恭恭敬敬地举了举,说:"听说董老英雄有长鲸吸白川的海量,这区区铜爵又岂能饮得酣畅?晚辈许歧山奉敬一鼎酒,请老英雄赏脸开怀。"说完把铜鼎往桌上一搁,在这一放的霎那间,他十指用劲一按一捺,那鼎的三足深深地陷进红木桌面里去了。

  上官彤略微欠了欠身,笑着说:"要得,要得!你真是个通晓人情的可人儿,我一定领你的盛情干了它如何"说罢,他用三根手指在铜鼎边缘上轻轻一摆,就到口边"咕嘟咕嘟"地,不一刻,己饮得滴酒不剩。他抹了抹嘴,说声:"痛快,痛快!"许歧山已看到厉害,正转身要走,上官彤说声:"慢!"从椅上跃下,从厅边上取过一坛酒来,拍掉了封口泥,说:"承情,承情!让我老头儿也来个借花献佛,回敬许壮士一杯。"他倾侧坛口往鼎内注酒,说也奇怪,那鼎内的酒盛到八分光景时,却再也注不满了,在那鼎耳边上,有指头粗细的一个小孔,酒在那里汨汨地淌出来,溢了一桌。

  这个小孔分明是刚才上官彤在饮酒时用指头戳成的,许岐山不敢耽搁,慌里慌张地捧回铜鼎,结结巴巴地说:"长者赐,不敢辞,岐山拜领了,拜领了!"他捧着铜鼎赶紧退了下去。

  涉水太保方巅是赤臂黄龙许歧山的结拜兄弟,他们是几年前一同上山来的,他怎么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兄弟当着那么多人坍这个台呢?这不等于是在自己脸上抹了灰么?但他已深知此老头儿的厉害,若冒昧地走上前去,一来怕自己会遭什么不测;二来怕弄巧成拙,万一面子拉不回来,相反连夹里都被撕个粉碎!那咋办?他比许歧山聪明点儿,灵机一动:"有了!"他用一把纯钢的锋利匕首,预先割下了一块烹调得浓油赤酱的鹿脯,然后从容不迫地从座位上站起来,抱了抱拳说:"童老前辈可算酒中之仙,但酒后不可无菜,这熏鹿脯乃敝山出了名的佳肴,待晚生方巅奉敬老前辈!"

  这话还未说完,他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法,一个"迎面指路",拇指和腕间发劲,匕首带着鹿脯朝上官彤面门飞去!那上官彤不仅不偏侧,相反双手往桌面上一撑,俯身向前撞,嘴巴一张,正好衔住鹿脯,他细嚼慢咽地吃得津津有味,一大块鹿脯全都吞进了腹中,只闻"嘣噔"一响,带柄的那半截匕首咣啷坠落地上,他翘起拇指,口音含糊地说:"山珍野味,难得尝到,爽口爽口,开胃开胃,方老弟,有谢了!"说着他对着方巅的桌子"唾!"地一下,方巅吓了一跳,带尖的那半截匕首不偏不倚地直插在方巅的酒杯前!

  方巅脸涨得通红,强作镇静地说:"承老英雄赏脸,晚生铭感五内!"一时间,大厅内噤若寒蝉,声息全无,只有那炭火一直在"噼啪噼啪"地爆着。

  "放肆!"林霄汉对两旁瞪了瞪眼,洪钟般地怒喝。

  "童老英雄是我请来的贵客,不远千里而来,谁让你们这般胡闹的?幸亏他老人家宽宏大度,不计尔等小辈之过,你们这不是欲置我于慢客不敬之地吗?"他把酒杯一挚,对上官彤歉疚地说:"老英雄,怪我平时约束不严,引动了他们的好奇心,胆敢不知深浅地班门弄斧,请您多多恕罪,我在这里施礼了。"

  上官彤哈哈一笑说:"林庄主何必认真,想那酒席之上本来就该嘻嘻哈哈,热热闹闹,有的人猜拳行令,有的人载歌载舞,我则弄点儿小玩意儿助助酒兴,这又有何不可?别瞧我已是七老八十的人了,童心未泯,喜欢给大伙儿凑凑趣,要是全板着脸请啊拱啊的,这又有什么味道?林庄主,列位,你们说是不是?"

  姜剑川又马上站出来圆场:"童老英雄纵情骋怀,放浪形骸,真豪杰之士也!想家师亦然如此,往往兴之所至,即便是在我们小辈面前也是或舞剑,或拍曲,随和可亲,不拘礼法,今日真可谓性情契合,天巧奇缘,众位贤弟,为两位长者山寨聚会,畅然尽觞。"混元弥陀范一宽也凑上来说:"姜大哥说得对!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今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老前辈,晚辈叫范一宽,能在此叨陪末座,脸上贴金,亦愿飞羽觞而醉月,不尽饮者罚依金谷酒数"。

  [金谷酒数--语出李白《春夜宴从弟桃园序》,"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指罚酒三大怀。金谷,园名,晋代石崇建。石崇《金谷诗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

  上官彤见此人就是范一宽,知道他就是巧嘴说动商玉琪的人,也是鼓动林霄汉去风陵渡复仇的人,就下意识地对他看了看,回头对林霄汉说:"林庄主,令高足真是出口成章,据云亦善谋划,端的好才学,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今日一见,此言不谬!"林霄汉心中得意,话带谦恭地说:"小徒们个个放荡惯了,任性得很,不想还能得到童老英雄的夸奖,惭愧得很!"这场酒筵真是热闹盈盈,直到杯盘狼藉,林霄汉才命姜剑川和范一宽送上官彤前去就寝。

  是夜,月黯星隐,乌云追逐,初淅沥以潇飒,忽奔腾而澎湃,松涛怒吼,大雨滂沱,山川震眩,淙淙铮铮,万壑千岩,飞瀑直泻,有如龙吟虎啸,令人怵惕.林霄汉和上官彤都没有睡好,倒不是风雨的惊扰,而是---上官彤想:此次上山,不是为了查什么明碉暗堡,而是为了探明解骊珠的踪迹,可是今日茫无头绪却又无从打听,怎样才能把话题引到这个方面呢?这倒是要煞费一番苦心的。

  林霄汉也在苦苦思索,此人是真心上山入伙,还是怀贰心别有他图?是前者,那么上天峰会平空耸起三尺,亮响义旗,自己也可以为事业甘于移樽就教;若是后者,他图的又是什么呢?千万不可掉以轻心。人不能防一万,总得防个万一吧?可是,若这个老头儿果真冲自己而来,这个心腹大患要剪除他又谈何容易呀。

  第二天,云敛日晶,天地如洗,林壑尤美,林霄汉带着姜剑川、范一宽等几个爱徒陪同上官彤观赏景色,一路上,林霄汉十分坦然,不存戒意地东指西望,似乎对上宫彤没有什么可隐藏的,推心置腹,指点详悉。又走了一程,峰回路转,别有一番天地,其上则峰峦耸然而峙立,其下则幽谷森然而深茂,俯仰左右,兴逸神驰。游山回来,厚德堂又设下了丰盛佳肴,大家把盏劝酒,景况更胜昨日,上官彤手舞足蹈的不醉之量,使厅堂上每个人都叹为观止。

  范一宽想:这老儿可真又奇又怪,·哪怕他整个身躯全是容量,也要满足而溢了!嗯,他究属何等人物?看来要利用要翦除都非易事!对于上官彤的酒量只有姜剑川在"清风阁"已经领略过了,倒也不足为奇。

  酒至半酣,林霄汉举酒对上官彤说:"童老英雄,林某不揣冒昧,敢有一事动问,常言说得好:小庙难请大佛,尊驾此番来到洪都,不知林某和众弟兄是否有福,能挽留老英雄屈驾在上天峰颐养天年?若蒙见允,实乃山寨之福,林某之幸也!"上官彤不加思索地说:"蒙林庄主和诸位兄弟如此见爱,倒使我老头儿愧无容身之地了,我刚来之时,已经言明,老头儿我虽不求升斗之禄,但也不能不考虑稻粱之谋,况且我飘萍数十年,几乎无立锥之地,如能托林庄主之福,借得一席之地安度晚年,真是求之不得,又何乐而不为?不过,"他眼晴一转,就来了话头:"不过我尚有一桩未了之心愿,耿耿于怀,令我寝卧不安,请林庄主宽容数天,容我下山一次,但愿苍天佑我,早日办好此事,老头儿即刻返回,纵然为林庄主牵马随蹬,愿亦足矣!"林霄汉说:"童老英雄太过谦了,敝山寨倘能有您老在此坐镇,更其固若金汤,未知老英雄还有什么未了之心愿?林某不知能否助于一臂?请您老只管吩咐,林某定当效命。"上官彤说:"好!快人快语,林庄主果然是侠义之流,此堂名为'厚德堂',当之无愧!实不相瞒,我生平唯有一位知交,较我年轻得多,上十年不见了,上次我千里迢迢赶去拜会,想故友重逢,翦烛西窗,畅叙别离之情,不料黄梅未落青梅落,两年前他竟先我归西去了!我想见见他的独生儿子,哪里知晓也扑了个空,其子不知何往。古人说'与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我是一定要找到这位老朋友的儿子的。只要能够如愿,我一定带了他一同来到宝山。"

  林霄汉翻起拇指称赞说:"足见童老英雄友情为重,义荡云天,能否请教,老英雄的那位知交系何许样人?"

  上官彤说:"提起此人,在苏浙皖三省倒也小有名气,他居太湖洞庭东山,姓商名子和,人称'太湖侠隐'。"

  林霄汉一听抚掌大笑:"呵哈哈!闹了半天却原来是大水冲倒龙王庙---自家人不识自家人。"

  上官彤心中"噔"地一跳,他想:来了!但却装作不解地问:"林庄主这句话倒叫我老头儿如坠五里雾中了。"

  林霄汉说:"噢!你们老哥儿俩有十多年未晤,这就难怪你不知道!想霄汉和子和乃是八拜之交。"

  "竟有这等事?"上官彤表示异常惊诧地说。

  林霄汉把当年如何在偶然中救了商子和,以及义结金兰,托孤之事都和盘托出。讲完,林霄汉突然有点儿后悔了,不应该把牵涉到解家在内的事随随便便告诉一个初次会面的人,再一想,嗨!何必顾虑重重,天下哪有这么巧的巧事呢?所以,末了他还补充了一句:"请老英雄想想,从商子和的关系上转过来,你我不也成了老朋友了吗?"上官彤这一喜非同小可,他的心落实了,欣喜若狂,这时又怪态毕露了,冲着林霄汉一抱拳说:"高攀,高攀!想不到我这个浪荡野人到老来还得了你这位实力雄厚的庄主爷作老朋友,作靠山!那我就倚老卖老称你一声林老弟罗!"林霄汉却真心高兴地说:"理当如此,这才像是自家人的样子,童大哥,小弟重见一礼。

  "

  上官彤大剌剌地受了林霄汉一揖礼,随即又问:"好,好,我生受你了,林老弟,听你刚才所说,你是子和的托孤之人,想必定知他儿子的下落罗?"林霄汉点着头说:"童大哥,你可不必徒劳往返地去大海捞针了,子和的儿子玉琪就在我山上。"

  上官彤听罢,一下从自己的椅子上跃蹲到林霄汉座椅的扶手上:"老弟甘为亡友收养遗孤,真是信义君子,当今更无匹俦,叫大哥我汗颜无如了!十数年不见,想玉琪已长大成人,我夙夜在思念他,能否叫来与我一见?"